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曹卫军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0):146-146
随着社会的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诸如兴奋、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性活动的发展和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有如下看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应打破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既要加强“三基”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又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赖文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2):34-36
心理素质是每个人最基本素质,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其他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科技业务素质等不可能形成,因此,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教育条件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陈志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88-88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愿意不愿意学习或学习到何种程度,往往不全是由智力因素来决定的,而是由非智力因素来决定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并以其整体的相互渗透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7.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晞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267-268
本文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阐述学生非智力因素(即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培养,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以及弥补作用,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健康而有综合能力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9.
李旭东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4):5-5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学习有着完整的心理结构,其中认知因素与动力因素是重要的组成成分。认知因素承担着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控制活动,而由人的情感、态度、需要、动机等非认知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则对认知因素的活动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等功能。这种动力因素事实上就是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不仅局限于体力和智力活动,而且还表现在非智力活动上,非智力因素参与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效果。因此,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现阶段的生物学方面的改造,忽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1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点,极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化学教材《化学1》共设置了“活动与探究”13项,《化学2》共设置了“活动与探究”13项,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指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从生理学角度看,就是人脑的机能品质。人脑的机能,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其中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能使身心向健康人方向发展。有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使人的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和谐、反应适度。人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处处充满着丰富的心理内容,通过心理反映作用于人的机体,靠人的心理平衡与心理活动来维持。而心理平衡与心理健康有直接关系,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人心理健康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3.
14.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和推动智力因素的发展。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务必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把这种培养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何宪平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3):69-70
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主要依靠教师来完成,可见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本重点论述了教师心理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成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再结合成人高校培养目标考虑,体育教学必须从传统的以传授技术为目的“单一技术教育”误区走出来,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体育对成教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坚强意志,增强他们走出校门后的适应性,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竞争能力。 1.采用游戏法教学,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般准备活动中固定的慢跑、定位操、行进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如果在准备活动中采用游戏,如跑动中的“听号枪团”、“拉网捕鱼”;发展上下放力量的“… 相似文献
18.
李端友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0(2):61-63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对于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迎欣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13,(2):54
孩子们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长大的,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思想、气质、性格。因此,在学校生活中就表现出不同的行动和情绪。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更受制于他的非智力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重视低年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徐群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2):62-63
一、激发学生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兴趣要靠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为其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除了介绍书本中的一些知识外,还可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有目的地选择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补充教材,让学生在欢乐和具有求知欲的气氛中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