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勇 《新闻前哨》2002,(10):48-48
在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时,黎建安怎么也没有想到“总经理”这个头衔会选择了他。堪称奇迹的是,他当总经理竟把一个被别人拖“死”的建筑企业盘“活”了。在他任职7年来,企业产值、利税每年递增100%,  相似文献   

2.
有时在同一句话里,用不用“的”字都可以。如“死的狗”,也可说成“死狗”。但在有的地方,少了一个“的”字,就会产生误解。例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不要吃死团鱼、螃蟹、鳝鱼(《知识窗》1982年第1期第31页)当时我看了这个题目就纳闷儿:“死团鱼”固然不能吃,“螃蟹、鳝鱼”怎么也不能吃呢!当看了文章内容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指“不要吃死的团鱼、螃蟹、鳝鱼”。  相似文献   

3.
守死,是认真对待死的意思,也就是不轻易死,不作无谓的死,甚至可以说,守死其实更多地说的是“活”。“守死善道”≠“誓死保卫……”“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这段话,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当然不会让人产生误解;在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人们读来,在理解上也基本没什么问题,可一直没被讲解到位的,就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中的“守死”二字。对“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几个有代表性的现代文本中的解释均不到位,姑拈其三种列如下:一、杨伯竣的《论语译注》:…  相似文献   

4.
亦菲 《新闻世界》2007,(2):34-34
今年1月12日是被毛主席称赞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就义60周年。然而,这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却意外地在60年后,被人为地推进争论的旋涡。  相似文献   

5.
平凡记者     
夏日雨后,行走在南国珠江边,踏着被雨水打落的木棉花“,遥想”当年在一片恐惧与憧憬之中,上了这条路,做了记者。第一次看到死人后,写稿时不断望窗口,心里有点怕。第一次看到人会死得这么惨,也死得如此“轻松”,生命如此无常。许多被采访者在感谢你,也有不少人在背后骂你,甚至被  相似文献   

6.
张红 《出版参考》2011,(5):12-12
本·拉登死了。接连几天,相关消息铺天盖地。全世界各路媒体各显神通,为这个“世界头号恐怖分子”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击毙本·拉登是“我们在打击基地组织的努力中,迄今为止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就”。美国一片狂欢气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本·拉登被击毙是全球反恐努力的转折点。多国首脑也纷纷发表声明,表露欢欣鼓舞之意。  相似文献   

7.
李离伏剑     
《史记》把好官称之为“循吏”,是说这些官员乃是遵纪守法、遵循律令的人.其中记载的一个叫作“李离伏剑”的故事却颇耐人感喟.李离“过听杀人,自拘当死”,作为狱官,错杀了人,李离请死,也是合乎规范的吧;但是,这个过错并非是李离造成的,而是他属下失职的结果.而他的上级“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明显是要“保护”他.事已至此,不可挽回;上级宽谅,错不在己;李离请罪示德,姿态也做足了——在没有公共媒体质疑的年代里也就到此为止了,李离可以继续好好做官去了.但是,没想到的是,李离坚持认为“‘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相似文献   

8.
点睛的艺术     
画龙讲究“点睛”。给新闻和文章做标题也是“点睛”。大大小小的标题,构成报纸各式各样的“睛”,它应该是鲜活的,不是死的、灰色的、“翻白眼”的。这个“睛”点得精彩,文章就会为之生色,久久流传。  相似文献   

9.
从戴妃之死到中国记者邱暄美被称为“英格兰玫瑰”的戴安娜因车祸而香销玉殒,一段时间被中外媒介炒得火爆,新闻界还自责似的讨伐过一阵“帕帕拉齐”,认为戴妃就是这些人“逼”死的。然而,烟消云散之后,明眼人就会发现连这“自责”也是“爆炒”的一部分。有报道说,英...  相似文献   

10.
路不好走,挣钱更是不容易,万其芝饱受其苦。她家养了猪,但卖猪往返县城要两天时间。“少挣点也就算了,最要命的是,活猪经常在路上被颠死,死猪能被颠散架了,掉下一条腿来。”  相似文献   

11.
“文学死了”,这是近年文坛的炸弹武命题,也是已经过去的2007年文坛的关键词之一。初闻此言,让我这个以教授文学谋生的人莫名惊慌。文学死了,那大学还办什么中文系、文学院?以教授文学养家糊口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统统都得下岗待业。出于“失业”的恐惧,赶快找出有关论述“文学死了”的宏文细细拜读。这一读,先是释然,继而安然,最后是坦然——“君子坦荡荡”之坦然。因为我在这些宏文的字里行间读出了门道——原来这是舶来品。  相似文献   

12.
刘大勇 《新闻实践》2010,(11):63-66
近一个时期以来,自杀、凶杀等社会极端事件成为了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以死抗争”的新闻框架在此类事件报道中被屡屡使用。事实证明,“以死抗争”框架在唤起受众注意、制造情感共鸣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但也应注意到,并非所有的极端事件都适用于“以死抗争”框架,不加选择和节制地使用这一框架,将使其传播效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龚建平死了,他确实收过钱,不能因为他的死而抹掉这个事实。但龚建平不是惟一的“黑哨”——中国足协如果有诚意,就应该让司法部门放手追查广泛的裁判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4.
他,荣获过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也是唯一具有中国和菲律宾双重国籍的上将;他,几经生死传奇,自己也曾说过“我一生至少有五次应该死而没有死.”左胸上的那颗子弹,甚至直到逝世后才被取出;他,虽没有学过军事,没有上过黄埔、抗大,却有着许多雅号,如“华侨将军”、“打不死的铁将军”、“抓不住的飞将军”、“敢于负责的将军”、“梅兰芳式的将军”、“围棋将军”、“拒腐蚀将军”……  相似文献   

15.
死而后已的“已”例:这部拍得非常朴实的电视剧,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也没有流传得开的插曲,但这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矣”的好人燕居谦,实在感人至深。死而后已:指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相似文献   

16.
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8月8日凌晨正面登陆甬城。尽管被这个60年来强度最大的台风“刮走”100亿元经济损失。宁波却通过科学防台。创造出“零死亡”的奇迹。这其中,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传播转型是这一奇迹造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宁波日报转变灾害报道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和舆论引导场域,从8月6日起至14日,累计发稿400余篇,为宁波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精神鼓舞和舆论支持,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也赢得了受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新闻稿件不被刊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虽然是新闻但编辑看走了眼;有的不是新闻;有的虽然有点儿新闻性,写作水平太差;有的具备新闻性、写作也还可以,但不合时宜;有的完全可以发表,可惜版面有限挤了下来……于是,有些稿件就“死”了。已经“死”了的稿件,还能不能复“生”呢?能!只要有相应的机遇,只要有编排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皇帝死了,不说死,谓之“驾崩”。因为他讳“死”。宋朝有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他的官讳是不准百姓言“登”。因“灯”与“登”谐音,连“灯”也讳。元宵节官府出布告称:“本州依例,元宵放火三日。”当地百姓讽之为“放火州官”。“只  相似文献   

19.
救救论文!     
西方学界有句谚语:“不发表,毋宁死”(Publish or Perish),这句话在今日的中国被发挥到了极致。中国是举世闻名的论文大国,据学者统计目前我国仅人文社科类的学术性期刊就有3000种,每年发表论文约51万篇。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大量“以书代刊”的连续性出版物。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事迹感人、写得不错、反响也很大的人物通讯。但其中一个细节,看稿时让我产生疑问。这个细节是说,通讯歌颂的这位“热血英雄”执勤时,与5名歹徒进行了8公里追击较量,5分钟生死肉搏。“……被激怒的歹徒唯恐他不死,临走前又用大砍刀朝他脸部猛砍一刀,致使‘英雄’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