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莉 《教师》2008,(12):3-4
审美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它是通过最直接的生命活动,通过对美的激发、诱导,直达生命的本源。审美教育的普及无疑是当代人释放过重压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是现代文明发展中创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正>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审美教育无疑是书法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在《写字教学与美育渗透的研究》课题中,探寻书法教育中的美感,更多的是以学生习书为主体的书法教育过程中的美感。一、心中时刻有丰碑,体验崇高之美1.体验汉字智慧的美。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文字,是我们祖先认识自然、改造社会的智慧结晶,从笔画到结构再到字义,无不散发智慧的光芒。如我们的祖先以"禾"为核心的农业要对应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并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逐渐提升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活动。美育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更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领悟到美的真谛,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想像,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种授课艺术要求授课者有一种特殊的素质,就是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美学知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整体上把握审美本质中学语文课本中,优美篇章占很大比重,它的本身具有许多审美属性,在…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的高校教育应是审美化的教育,然而从整体上看,审美教育仍是我国当前多数高校的薄弱环节,审美教育"打游击"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针对这一现状,文章主要讨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审美教育之于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审美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目标、任务;高校审美教育的改进措施、实施条件与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5.
殷晓燕 《文教资料》2012,(28):182-183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较大程度地出现了对思政教育淡漠甚至排斥的现象,基于这种现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触动其心灵,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情感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让学引思"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把其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帮助无疑是很大的。因为这种新理念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正确对待"让学引思"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利用"让学引思"的价值对课堂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使教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基于目前国内各种教学不科学的现状,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无疑给国内的教师很好地上了一堂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这对于中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必须致力的方向。一、"生本教育"理念概述"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8.
评价一种教育,不仅要看它是否培养出了某种特质的人才,还要看它是怎样培养出这种人才的。中国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确有其长处,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付出巨大牺牲为代价换来的。从群体的意义上讲,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多数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少数人的发展的;从个体的意义上讲,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和破坏人的创造性与个性为代价来换取认同感和共性的发展的。所以,说得激烈一点,中国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以破坏人的发展的方式来促进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那么,作文教学是对这种审美教育的提升和拔高,又是对其教育效果的直观呈现。由此看来,"美"应是作文的价值核心。立意——高远之美"千古文章意为本。""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包含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情感、高雅的格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立意的高远,而要高远之意就必须从健康积极、昂扬向上、反映时代本质的角度去确定中心。我们要有以小见大的缜密思维,从生活中的寻常事件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笔者认为,传统作文教学中有关立意的"正确、深刻、新颖、简约"要求未免过于笼统。  相似文献   

10.
严羽"以禅喻诗"的提出,在诗歌理论创作上无疑是一面旗帜。进一步说,"以禅喻诗"上升到审美意义层面,其审美意义上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上的高层次追求,其审美主体不同,审美需求也会随之不同,审美的心理动因也必然会随之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反之,即使审美主体相同,表现出的审美心理动因也会不尽相同。旨在从审美心理等方面揭示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审美动因。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在国内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扬美育传统,加强大学生美感教育,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建构健康的审美心理,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迅时代的不少文学家,大学者同时也是大教育家,他们高度重视文学教育,遵循文学和教育的双重特点,不约而同提出了“无用之用”的文学教育观。鲁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这方面的大量论述已实际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析了它的三层内涵;(一)文学与“实用无所系属”,但其精神之用,尤其是其集中体现的教育作用,重要性决不亚于一切“实用”;(二)文学不能直接宣示教诫,其教是“非复常教”,其用是“特殊之用”;(三)将审美渗透于娱乐,倡导为趣味所吸引的嗜好的读书,使人沉迷其中,自觉自愿接受教育感染,这一切,在日益重视文学教育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美育理念贯穿于高职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阐明高职美术教学与美育的价值,探析高职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缺位及原因,结合中国画基础的实践教学,以“作品”“艺品”“人品”的“三品”教学理念,提出美育视角下高职美术教学的育人途径。  相似文献   

14.
美育刍议     
美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由于认识的不到位以及具体措施的缺乏,迄今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当前有必要厘清美育与艺术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并从现有的教育体系、美育管理、美育师资的培养、网络美育的介入、美育资源的整合等角度予以考察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6.
从“美育”一词进入中国语境中以来,美育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便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20世纪初美育的“无用之用”,到当今美育功利性的泛化,本文在避免美育“功利性”与“超功利性”孰是孰非的基础上,强调美育是“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杨群 《民族教育研究》2008,19(1):113-115
重庆市秀山县应通过"精品品牌战略"、"大众化路线"和花灯艺术进课堂及发展以"花灯风情"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等一系列举措,使秀山花灯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发挥秀山花灯的美育功能,这对当代社会美育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美育思想溯源于西方的美学理论,尤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主要理论来源。其在对康德、席勒等美学家思想的援引中,又根植于中华传统的文化与特定的历史场域,在承继间发生了内向性的思想转化与变异,以此呈现为启蒙民思的功利性、润泽人心的人本主义以及高扬的实践性所融汇成的理性特质。同时,"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争鸣纠结,"美育"与"宗教"的替代与主从成了内在的问题之域,也彰显了美育思想融汇交错中的焦虑性。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具有思想承转间的时代语境性,对建构适用本土语境的中华美学理论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在培养人才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滋养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可以益智辅德健体助劳.音乐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应使所有的学生自始至终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必须从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出发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育是运用生态美学观念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的美育教育,是传统美育的转型与发展。高职生态美育能使大学生认识生态的重要性,从情感上热爱并保护生态环境,从行为上自觉养成环保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提出高职生态美育传统课堂教学循环、传统活动循环、团队循环及辐射循环的“四循环”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及运行保障措施等构建途径,为更好在高职院校普及生态美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