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知音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善于鼓琴的乐师叫伯牙;他有个好朋友叫钟子期。这人辨音的能力很强,特别是能领会那音乐中的意境。每当钟子期听了伯牙的演奏,就能从琴声中领会伯牙的心意。有一天,伯牙又在演奏一支乐曲,他心里想着那巍巍的高山。钟子期很快就听出来了。他情不自禁地赞叹说:“美哉,巍峨高耸,有  相似文献   

2.
课堂连连看     
《快乐作文(低年级版)》2015,(Z3):6-7,10,11,14,15,18,19,22,23,26,27,45,51,59,88,96
素材小卡片一关于友情的故事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友谊的象征。“伯牙绝弦”讲述的是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他的心意。后因称知己为“知音”。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鼓琴了。  相似文献   

3.
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位很有名气的琴师叫俞伯牙。一次他在荒山的一座茅屋里弹琴,有一位打柴的樵夫叫钟子期的从门前经过,居然能从琴声中听出“巍巍的高山,潺潺的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交谈后,十分惊讶地说: “你就是我寻觅多年的知音啊!”从此,两人便成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苦极了,扯断琴弦,摔坏琴身,自那时起直到死去,他再也没有弹过琴。后来人们便把此曲命名为“高  相似文献   

4.
《文科爱好者》2004,(15):69-69
我国古代有位名叫伯牙的人善于弹琴。战国时期的苟子在《劝学》篇里说他的琴声十分美妙,足以让正在吃草的马儿抬起头来倾听。与伯牙同时代的钟子期特别擅长听琴,他能够听出伯牙琴声中的情和意。伯牙弹琴时心想泰山,钟子期马上说道:“你的琴弹得好啊,多么巍峨高大啊,好似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又说:“你的琴弹得好啊,多么壮阔浩大啊,好像流水!”于是,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  相似文献   

5.
人都有两只手,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弹琴需要两只手,指挥需要两只手,就是唱歌,也得有两只手来协助传情达意。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音乐教师要一只手伸向美术,一只手伸向文学。音乐是有形象的,不但演奏演唱者心中要有形象,就是听者,心中也必须有形象。当演奏演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听者心中的艺术形象相契合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真正产生。《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相似文献   

6.
人都有两只手,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弹琴需要两只手,指挥需要两只手,就是唱歌,也得有两只手来协助传情达意。但我此时要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音乐教师要一只“手”伸向美术,一只“手”伸向文学。音乐是有形象的,不但演奏演唱者心中要有形象,就是听者,心中也必须有形象。当演奏演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听者心中的艺术形象相契合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真正产生。《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知音其实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 古时,俞伯牙演奏《高山流水》,钟子期为之喝彩;于是,钟子期成了俞伯牙的知音,"高山流水"也就成为了一曲称颂知音的千载赞歌.  相似文献   

8.
高山流水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用琴声表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巍峨雄伟如同泰山!"伯牙用琴声表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浩荡澎湃如同长江黄河!"伯牙心中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领会无误。伯牙在泰山北麓游览,突然下起暴雨,便在山岩下避雨。他心中悲切,就拿起琴来弹奏:开始弹奏的曲调哀怨如大雨连绵,后来弹奏的声律如山崩地裂...  相似文献   

9.
【作文题目】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只是恨无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时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钟子期。伯牙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乐曲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两人在船上互诉衷肠,引为知音,并约定一年之后在此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前来弹奏,岸上却不见钟子期的影子,后知钟子期已离开人世。钟子期死前,让人把他葬在岸边,好让他的灵  相似文献   

10.
在《伯牙绝弦》一课教学中,三位老师不约而同地运用了课堂小练笔这一形式,然而细细分析,效果不一。【片断一】师: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不只表现高山流水,还表现了什么呢?钟子期又是如何赞扬的呢?(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相似文献   

11.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相似文献   

12.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林弹琴,樵夫钟子期能辨琴意。伯牙弹一曲,志在登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相似文献   

13.
相传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位娴于操琴的音乐大师俞伯牙,乘船顺着长江向下而行。途经汉阳江口,忽然遇到狂风暴雨,只好把船停在龟山脚下。不一会儿,天气放晴,伯牙弹琴消遣。隐士钟子期虽是个樵夫,却很会欣赏音乐。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在旁边称赞道:“美哉!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称赞道:“美哉!荡荡乎若江河。”伯牙遇到知音,十分高兴,马上与子期结为挚友。  相似文献   

14.
<正>筝曲《高山流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曲子,前段巍巍如高山,后段绵绵如流水。伯牙弹琴,心中想到了挺拔的高山,琴声就像一座雄伟的山川竖立在耳旁。钟子期听后拍手赞叹道:"伯牙,你弹得真是太好了,就好像巍峨挺拔的高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中想到流水,琴声犹如一条翻滚着的江水流进了心中。钟子期听后高兴地说道:"真是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面前流过。"他们俩相处默契,无需一言一语,即能心领神会。自此以后,我  相似文献   

15.
知音     
战国时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弹起琴来能让人听得如痴如醉。人们都夸奖他弹得好,他自己却总觉得没有谁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正是月圆之夜。伯牙泛舟江上,对月弹琴。您心里想的是雄伟的高山。他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岸边站着,吓了一跳,停了下来。先生不必惊慌,我是个打柴人,听到您的琴声美妙,不由自主就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伯牙又弹了一曲。您的琴声像是无尽的流水。伯牙激动万分,因为这打柴人竟然说中了他心中之意。在下钟子期。打柴人微笑着回答他。他立刻询问打柴人的姓名。于是,伯牙将子期请上船来,二人于月下饮酒谈心。天亮了…  相似文献   

16.
林自萍 《考试周刊》2011,(72):226-227
中国古代"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是这样的: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啊!高大庄严地像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好啊浩浩荡荡地像江河!)"伯牙在弹琴时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到。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为"知音"。一个人能听懂音乐那是多么美妙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寓言小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中蕴含的"知音"文化为故事本身平添了一些传奇的色彩,也使得不少老师愿意并深入探究将其转换成课堂的教学价值。翻阅《辞海》,对"知音"一词的解释为: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  相似文献   

18.
《伯牙断琴》一课教学已过去一周了。一周来,我一直在想:伯牙断琴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美丽的汉阳,芳草萋萋,古琴台与"琴台大剧院"古今对望,相映成趣,跨越千年的美好故事仿佛就在昨天。春秋时期的古琴师俞伯牙与钟家村一介樵夫钟子期之间到底是怎样的精神交往呢?查有实据的史料只有一段话: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相似文献   

19.
《课外生活》2008,(12):30-31
<正>高山流水传说在先秦的时候,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里弹琴,樵夫钟子期听了竟能领会这音乐"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叹:"钟子期的心灵与我是相通的。"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为失去了知音而悲痛,从此不再弹琴了。  相似文献   

20.
一、伯牙破琴伯牙鼓琴①,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③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④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⑤,终身不复鼓琴,以为⑥世无足⑦复为鼓琴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