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黄雅萍 《小学生》2013,(2):66-66
"乐由情起",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也是擅长抒发情感的艺术,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感就是音乐的"灵魂"了。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当孩子们听到活泼、欢快的音乐时,会非常高兴地摇头晃脑,当他们听到庄严、严肃的音乐时会肃然起敬。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应该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个性彭兆荣音乐如巫,能使人醉。但也有对特定音乐的彻底的麻木者,却又不能说其就是“没有音乐的耳朵”。人有个性,音乐也有个性;音乐的个性是在人的个性上实现的。因此,音乐的个性仅仅是一种潜能,只有当它与听众的“期待视野”(接受美学上的术语)相弥合,...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离开了"听",音乐就是无水之源;离开了"听",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时,常常会得到无法言喻的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通过教授而获得的,而是聆听者自己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体验更直接、更能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确实是不能"教"的。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听"音乐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离开了"听",音乐就是无水之源;离开了"听",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时,常常会得到无法言喻的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通过教授而获得的,而是聆听者自己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体验更直接、更能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确实是不能"教"的。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听"音乐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5.
探索性音乐教学是当今美国幼儿音乐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理解音乐的意义为特征,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为宗旨,其内容主要包括音色、节奏、力度、音高和结构五个方面。在探索性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幼儿形成探索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增加审美体验,充实自己的生活体验,增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当孩子的声音触动了我们的耳膜,那就是音乐。  相似文献   

7.
陈秀亭 《师道》2004,(8):21-21
音乐就是一幅五彩的画,它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为线条,描绘着一幅幅用听觉去感受的心灵之画。我国名的音乐家马思聪曾指出,有些音乐就是描写画的。用美术打开音乐的幻想之门,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学科综合的标准,加强了音乐化与绘画艺术的联系,从而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浅谈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王淑贞人们容易误解,音乐仅仅是模仿,音乐思维就是形象思维,音乐的主题,形象仅由几种具体、客观的因素构成。尤其是声乐作品,由于受歌词影响、限制,更使人注重其具体、形象的一面,常常忽略音响和文字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抽象的一面。这...  相似文献   

9.
一、音乐与舞蹈表现手段的差异 音乐的欣赏,主要是通过“听”的途径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也就是听觉艺术,有声音而无动作;舞蹈的欣赏,主要通过“看”的渠道来获得艺术享受的快慰,也就是视觉艺术,有动作而无声音。舞蹈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与美术、文学、乃至武术、体操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出更准确、更鲜明的形象。更深刻、更细致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0.
有些老师甚至有些学校的领导认为,音乐教师很轻松,上课无须备课,上课前更不需要做课前准备工作,上课时,音乐教师只要手拿一本课本,或拎一只录音机在课堂上放放录音让学生听音乐或跟着唱就是了,有的学校甚至将音乐课省略,或把音乐课改上其它“重要”的课,音乐课显得可有可无,甚至把音乐教师上课的工作量津贴定设为比其他课时标准低,  相似文献   

11.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被恰当地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小说《白鹿原》中有关梦境的描写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小说更具有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相似文献   

12.
稿源采珠     
重复的本质是熟悉和创造。音乐重复更需要一种创造性,创设能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体验的重复,从音乐中领会更多的美。因此,音乐教学要力避那种机械式的重复,当学生发现唱的歌一遍比一遍好听,聆听的乐曲一遍比一遍更具有魅力时,他们便会感受到创造的欢乐,获得美的享受,甚至感到“震惊”或“顿悟”,突然意识到自己在音乐上确实有进步,  相似文献   

13.
戴轩辕 《江苏教育》2022,(17):31-35
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会受自身的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必然会对音乐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化审美素养,必须发挥其积极性,全面激活通感机制,增强音乐感知能力。而建构和运用个性化审美通感教学方法,能够有力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感受音乐的美妙。  相似文献   

14.
裁判亮分     
文学,是研究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科学,不是研究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就是体会作品背后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读出作者的“自我形象”来。其实,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我以为音乐来得更直接也更深刻,且更容易把主体感情传递给客体,给人们带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一首歌就是一首诗,诗也是从民歌中孕育而生的,音乐与文学似乎一开始就是难以分割的。由此,我想到在我的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并大胆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旋律是音乐中流动的血液,那么节奏就是音乐的骨骼。对小学生而言,节奏的形式绝非音乐仅有,学习中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语言、动作与音响,然后在比较中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节奏。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造过程。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品质,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在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有音乐传入人们的耳中。有的在公园中散步时会边走边听音乐,有的高兴时会听歌一曲,伤心时也会听听音乐,小宝贝在没有出生妈妈已经开始让其听音乐……音乐欣赏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许多研究充分证明,音乐欣赏能促进幼儿情感、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去引导孩子们欣赏音乐,让孩子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呢?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把所得到的一些感悟写出来,愿和诸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8.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你会感到吃惊,也许你会不以为然,也许你会嗤之一笑,也许……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音乐老师,在我的从教历程上我从不奢望去当什么班主任,更不用说领导,我只想一心一意当好一名音乐老师,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从事了自己最想干的事业,我从小就爱唱歌,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以整体的方式体验音乐,强调音乐的整体感受和整体把握。因为音乐是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艺术,音乐教育就是心灵的教育,把音乐肢解成七零八落的碎片,是不可能打动心灵的,更不用说让学生领悟音乐之美了。所以,感受和把握音乐的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整体性的,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也只有通过整体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获得。  相似文献   

20.
对曾是声乐老师的张赫宣来说,音乐就是自己的生活重心。“中国好声音”比赛为他开启了一条更宽敞的音乐之路,而新专辑《宣言》则是他努力坚持下去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