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怜的父亲 ——巴尔扎克和《高老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小的时候,家境非常困难,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一个人要供养七八口人。我看着他那副经常愁眉不展的苦相,心里想,做父亲真难啊!但愿一辈子不做父亲。后来长大了,自己做了父亲之后,才知道,作为父亲最大的痛苦不是辛劳,而是子女长大以后把他们像榨干的橘子皮一样抛在马路边,还要再踢上一脚。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就写了这样一位可怜的父亲。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享有“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的美誉。一位著名学者说,如果法国人不承认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的话,那么只能说孩子不配有这样的父亲。  相似文献   

2.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年少时,用口才"击败"理想追求过程中的第一个"敌人",才步步走向成功。学语文,就要学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本领,四者缺一不可,请同学记住并努力。巴尔扎克从小就爱好文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所以父亲硬要他学习法律,但是巴尔扎克就是不愿意服从父亲的旨意,所以父子俩时  相似文献   

3.
<正>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尔扎克:"我让你学习法律,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爸爸,您知道,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巴尔扎克非常恳切地对父亲说。"毫无兴趣!"父亲暴怒得快要跳起来,"你有兴趣的是什么?是文学!搞文学谈何容易,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儿!"  相似文献   

4.
<正>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尔扎克:"我让你学习法律,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爸爸,您知道,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  相似文献   

5.
益名 《小读者》2011,(5):20-20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从小就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尔扎克:“我让你学习法律.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爸爸,您知道,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  相似文献   

6.
1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者家庭。小巴尔扎克自幼对文学很感兴趣,高考的时候,却按父亲意愿进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学。可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大学期间旁听了很多文学院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一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十九世纪前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生于法国西部杜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父原是一个农民。父亲在大革命年代发迹当上了政府官吏,后又混入银行界,成为金融资本家。巴尔扎克少年时被送入教会学校学习,1818年至1819年进巴黎法科学学校学法律,毕业后,拒绝父亲要他当律师的要求,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巴尔扎克的生活道路是极其坎坷不平的,他的一生是在失意、贫穷、负债与困恼中  相似文献   

8.
<正>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了合称《人间喜剧》的91部小说,有2400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巨匠,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都兰地区图尔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巴尔扎克是长子,但很少得到家庭的温暖,出生不久父亲把他送给别人抚养,长大后进人教会学校寄读。小时候巴尔扎克的成绩不好,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竞名列第32名,因此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  相似文献   

10.
正巴尔扎克档案中文名——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国籍——法国出生地——图尔城出生日——1799年5月20日逝世日——1850年8月18日职业——小说家、剧作家个人经历——巴尔扎克是家里的长子,他的童年是不幸福的,四岁到十四岁他都寄养在学校里,八岁进入旺多姆教会学校学习,贵族僧侣式的教育、残酷的体罚手段使巴尔扎克深恶痛绝,但也在此期间,他偷偷阅读各类书籍,获得广博的知识。按照父亲的安排,巴尔  相似文献   

11.
1799年5月20日,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生于法国都尔市的一个中产阶级之家。他的父亲原为农民,但善于应变,不甘贫穷,富于进取精神。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潮中靠精明和经营发了财,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甚至在政界也崭露头角。他本姓巴尔萨,改成了巴尔扎克,这样更  相似文献   

12.
《守财奴》是从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里选出的片断。兹就巴尔扎克其人、《欧也妮·葛朗台》其书以及节选部分的有关问题,介绍一点资料,谈谈笔者的浅见,以供备课参考。 (一)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得到公认的资产阶级的最卓越的作家之一。 他的全称是:奥瑙利·特·巴尔扎克。奥瑙利是名字,巴尔扎克是姓,“特”在法国人的姓前是作为贵族出身的标志。巴尔扎克的祖父是农民,父亲属于中产骱级,并非贵族  相似文献   

13.
1799年,巴尔扎克生于法国的杜尔城,他父亲在战争中发了财。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一天能成为大律师,出人头地。巴尔扎克7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王多姆学校读书。老师都是些不学无术的人。巴尔扎克对课程根本不感兴趣,但对文学发生浓厚兴趣,经常偷偷地找些小说来读。有一天他在阁楼上玩耍,发现阁楼上藏着许多古典名著和各种各样的小册子,有文学书籍,哲学书籍和医学书籍等。他整个身心扑进书的海洋,那甜密香郁的“海水”,被热风蒸腾着,令他如饮了酒那样陶醉,波浪声中传送着故事里魔鬼的美丽女儿的呼唤,红色可爱的小茜弗的歌…  相似文献   

14.
1799年,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的杜尔城,他的家庭较为富有,父母都希望他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成为律师。7岁时,巴尔扎克被父亲送到旺多姆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巴尔扎克对学校安排的课程很不满意,但对文学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偷偷地找一些小说阅读。有一天,他在阁楼上玩耍,发现阁楼上收藏着许多书,其中有文学书、哲学书和医学书等。他如获至宝,全神贯注地扑进书的海洋中,如痴如醉地读着这些书。这为他后来成为文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学毕业后,巴尔扎克随同父母来到法国首都巴黎。他一面在大学里学习,一面在一家律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并非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在成名之前,他也狼狈过. 他本是学法律的,可大学毕业后偏偏想当作家,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以至于把父子关系弄得十分紧张.不久,父亲便不再向他提供任何生活费用,他写的稿子又不断地被退回来,因此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  相似文献   

16.
国内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中,李健吾属成绩卓著者。他对巴尔扎克的观照较早、关注时间持续最长。他在诠释巴尔扎克上显示出来的个性,不仅昭示其对巴尔扎克理解的透彻,也反映了国内接受巴尔扎克的流变历程。他不是以一个普通接受者的身份来对待巴尔扎克,而是用一个文学创作者的热情和责任来传播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17.
《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两部作品都是巴尔扎克的作品,两部作品都讲述了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但是主题却发生了很大的异化。《高老头》中的父亲对待女儿是一味地付出的,甚至不惜倾其所有,而《欧也妮葛朗台》中的父亲则是非常的吝啬的,甚至对待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对待女儿非常残忍,为了金钱不惜毁掉女儿一生的幸福。本文对《高老头》以及《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异化主体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主题、社会以及人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国文学研究者的金嗣峰,对巴尔扎克有着深厚感情。历时28年,他用12篇论文和20余万字的专著绘写了研究巴尔扎克的执著与厚实。他按照“作者-作品-作者”的研究步骤,紧扣重心,突出重点,在认同与继承中创新认识,承担着传播巴尔扎克的重任。他的巴尔扎克传播不啻是给“对巴尔扎克有兴趣的青年读者”以裨益、给国内巴学界以参考,而且为担负起搭建巴尔扎克与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之间的桥梁的历史使命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9.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的基石,它充分显示了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集中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分析论述《高老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 年以后,巴尔扎克的作品在我国大量出版,我国学者在巴尔扎克的介绍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50年来,我国在巴尔扎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研究逐步向深、广发展;对巴尔扎克矛盾复杂的世界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作品研究方面选题比较集中。当然,对巴尔扎克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有价值的研究性文章不多;不重视方法论;研究范围也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