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师范院校的学理论教材应有别于综合性院校,在建设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一是师范院校的论教材建设应有时代性,应注意到论教材的生命力是源于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二是师范院校的论教材建设,要注意其师范性特色,应具有可操作性,适于掌握和传授;三是师范院校论教材既应有规范性又要有开放性,在强调借鉴吸收西方艺理论的同时,更要在具有“中国特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五十年间,我国学理论教材经过了一个吸收、接受到更新的过程,试图走民族化与现代化的道路来建构本土的学理论体系。而在学理论体系本土化的过程中,又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这为建构本土理论提供了借鉴与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文学理论教材的理论变革和模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学理论教材的理论突破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审美性的回归两方面,其整体风貌,包括编写体例、学观念、研究视角、理论指向、学术视野、学术语言等,发生了显转换。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教程》以作品、作家、世界、读等学活动的四要素作为全书的建构原则和编写体例,取得了学观念、研究视角、理论指向、学术视野等四个方面的突破,被誉为“换代”教材。但是,由于学四要素是一种共时性结构,四要素编写体例必然会偏重学活动过程的完整阐述,而失缺学理论作为艺学体系中基础性的分支的自觉而明确的方法论意识,消弱学理论指导学批评和学史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文艺学学科的发展中,文学理论教材作为文艺学思想转化及传播的文本形式,在中国大约有近百年的历史,并在文艺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教材是经过反复研究的历史积淀,是普遍达成共识的学科的精华,代表着学科的主流。新时期之初,指“新时期”的第一个阶段(1978年-1984年),即,从“文革”十年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六年时间,这期间的文学理论教材的发展体现出如下时代特色:第一,由于“解放思想”的渗透,抛开了对政治话语的依附,在文学理论界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异化问题开始复苏,使得新时期文学理论的教材建设中对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得到真正关注。第二,在思想开放的新时期,经过文学理论界对“文艺与政治关系”、“典型”、“形象思维”和“共同美”等问题的热烈讨论,反映在文论教材的编写上,主要是从狭隘的、机械的反映论走向能动的、审美的反映论。第三,对西方文论思想的借鉴也大有收获,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结构框架上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但不可否认,这一时期的教材建设本身带有浓重的过渡时期的色彩,与新时期开放的文学语境不大和谐。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艺学教材的发展经历了引进、模仿、探索几个时期,对艺学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有:教科书的僵化框架难以突破,马列论、中国古典论、西方论三个体系在学理上无法真正调和。要纠正艺学教材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适当引入后现代思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学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本将学理论教材分为意识形态本性论、形式主义、以问题为中心、化论四种影响较大的模式,认为学理论教材需要对学活动中的诸多因素做多角度、多侧面的透视,从而架构一个中西对话、古今对话和师生对话的平台,因此问题意识、开放式与层次性应当成为学理论教材理念设定与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之所以是科学并不仅仅在于它具有求真性、客观性、逻辑抽象性,而更在于它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实质。学理论这一学科与现代科学、西方理性主义化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在今天讨论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必须正视科学自身兼具有效性和有限性的事实。必须警惕欧美现代性、人性的化陷阱。  相似文献   

9.
童庆炳先生是我国当代名的学理论家,学理论教材专家.对他的学理论进行研究.对学理论的教学与科研无疑是大有益处的。童先生的作颇丰.在学理论方面颇有建树,本就学的性质问题、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及古代学理论的有关问题谈谈童先生的理论突破及自己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理论教学看当代文论建设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包括学理论研究和学理论教学两个方面,前是前沿性、开拓性的工作,后是基础性、累积性的工作,两同样重要。当代学理论的建设与创新,一方面需要在学理论研究方面不断开拓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学理论教学及教材的建设与创新。从后一方面看,有必要提出和思考几个问题:一是当今学理论教学何为?二是学理论教学与教材“如何为”?三是如何看待学理论研究的开拓创新与学理论教学及教材建设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促进当代论的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