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劣,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梭罗的生态思想,试图来改善人的生存困境。他们对梭罗作品《瓦尔登湖》关注更多的是有关人的存在,他们依然有心智与自然相分离的意识。其实,对《瓦尔登湖》的解读,应当抛开思维上的二元对立,从“和谐”、“爱生命”和“崇尚创造力”三个方面理解《瓦尔登湖》中所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瓦尔登湖》是超验主义者梭罗的代表作,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独居生活,体现了他回归自然、获得精神自由的渴望。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解读超验主义思想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梭罗身体力行地证明了人在自然中的生活能避免沉溺于满足具体而现实的生理和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促使人更积极地寻求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需求,在自然中体验追寻自我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瓦尔登湖》是超验主义者梭罗的代表作,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独居生活,体现了他回归自然、获得精神自由的渴望。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解读超验主义思想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梭罗身体力行地证明了人在自然中的生活能避免沉溺于满足具体而现实的生理和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促使人更积极地寻求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需求,在自然中体验追寻自我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梭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然。他的自然观与爱默生不同,与基督教传统自然观不同。梭罗没有关于自然的系统的哲学言论,他关于自然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作品中。《瓦尔登湖》集中体现了梭罗的自然观,他认为人应该生活得“简单”,故应该亲近自然;在自然中,人才能完成“自我文化”建设;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摆脱美国在向工业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具理性和社会习俗的束缚,使生命充分发挥其价值的新生活和新教育是美国思想家梭罗倡导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解读梭罗的教育思想,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教育带来很多启迪。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对《瓦尔登湖》一书的解读来进一步阐述梭罗那种关爱自然,注重精神自由,独立而和谐的个人主义思想。展现了梭罗独立于社会而进行精神探索之旅的无畏以及他那种思想对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人的影响:注重精神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郑怡  蔡咏春 《海外英语》2022,(23):204-209
虽然梭罗与道家来自不同的时代,但是梭罗的作品中体现了诸多老庄思想内涵。该文从生态批评的四个重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发展、科技与自然的平衡、东方思想助力生态批评”入手,结合道家生态思想起源和梭罗的生活背景,深入分析两人作品中生态思想的异同,发现梭罗在生态平等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治国观及生态科技观上均有老庄哲学的影子,也有基于工业时代环境而发出的全新思考。该文力求探寻现实中生态保护缺失的深层次文化根源,一方面从梭罗的视角审视当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路,一方面在比较中展现道家思想丰富生态批评理论的思想价值及其在生态问题上超越时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外文学史上罕见的曾躬耕陇亩的文人代表,陶渊明和梭罗都主张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求一种独立的精神境界。“诗可以兴”是他们共有的诗学基础,不过梭罗在体验自然后又重新回归尘世,成为有内在精神思想脉络和政治承担的自然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逐渐呈现的是“诗可以群”:而陶渊明在认清世人追名逐利的本性无可更改后,他逃离尘世去追求精神上的“洁癖”,他的笔下渐呈“诗可以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自然为伴,用心感悟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反映出梭罗的自然观思想。本文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将梭罗的自然观运用到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生态危机问题中去,试图通过借鉴梭罗的自然观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外文学史上罕见的曾躬耕陇亩的文人代表,陶渊明和梭罗都主张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求一种独立的精神境界。东方的哲学思想是陶渊明和梭罗能够在精神上相契合,并在东西方不同的国度和时代中践行抱朴守真诗学的思想基础。他们的诗学思想体现在审美取向上有所不同。梭罗的远离尘世的生活使他与浮华世事、流行社会保留一段距离,并用文字构筑另一种世界,从而保证生活的真正自若。自然在陶诗中,较之梭罗笔下更多一层含义,既是外在的自然环境,也是宇宙万物内在的本然状态,更是一种宗教信仰乃至理想生命形式的象征。但他们的文字都缓解了现实的紧张,带来了心灵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28-130
以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随笔集《瓦尔登湖》的文本呈现为核心,从梭罗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基础出发,通过《瓦尔登湖》所彰显出的梭罗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要素,结合梭罗导师爱默生的相关理念,探求《瓦尔登湖》所呈现的价值理念,与梭罗身上"真正的美国人"这一评价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2.
<瓦尔登湖>是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经典之作,不同读者对其有不同解读.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语境下,从生态学角度解读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低碳生活,对当今人们反思自己生态价值观、调整自己生活方式,从而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瓦尔登湖》是梭罗检验超验主义思想的一次大胆、创新的实践,精神生活实践和现实生活实践是梭罗超验思想在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体现,《瓦尔登湖》大力提倡了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超验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对余光中《民歌》的欣赏,人们不太会注意到发起于1966年末的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余光中在《民歌》中抒发对民族文化精神强烈的认同感和传承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使命感,虽然不是那场政治运动的传声筒,但也无法摆脱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解读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解读余光中这首《民黝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学用书》从“写作技巧”“文本内容”“民族风格”“审美情趣”等几个层面对《蒲柳人家(节选)》进行了解读。这种解读由于缺少历史语境的介入、动态生成的思考和横向比较的考量,存在一定的缺陷。运用“非构思”理论,从因果思维中深刻认知,从渲染思维中见其独特,从比较思维中窥其局限,能够使解读更合理、更审慎、更深刻。  相似文献   

16.
面对开放性、多元化日益突出的教学文本,教师对文本的独立解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教师对文本挖掘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我如何解读文本”已经成为决定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临界点。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知道技术层面的“做什么”和“怎么做”,更要清楚思想层面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是课堂教学采取如此策略的基本出发点,它集中体现出教师对教学文本的独特解读和把握。“思想”,指设计者对教学规律的科学认识、对教学文本的独立解读和对学生情况的准确判断等综合性认…  相似文献   

17.
解读教材的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解读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过程中采用了“小中见大”的策略,受益匪浅. 我这里的“大”指“教学理念、思想、方法等”,“小”指“学生”.解读教材时,老师们见“大”容易,但用“大”的思想见“小”不易.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亨利.大卫.梭罗所作《瓦尔登湖》的解读,探析梭罗的自然观,认为小说体现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及人和自然处于和谐关系的主旨。这对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连林 《广东教育》2009,(7):123-123
《瓦尔登湖》的作者、美国著名自然主义者梭罗,在临死前,曾和婶婶进行过一次微妙的对话——婶婶:“亨利,你跟上帝和解了吗?”梭罗:“婶婶,我不记得我们曾经吵过!”在生命的最后将息,梭罗安详的把自己交给了上帝,在皈依天国的路途中充满神圣的和宇宙相融的宗教感。我是被这种源于对上帝虔诚的纯粹感情所打动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思想家梭罗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定义:“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会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你一旦挖好池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