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鹃  杨宁  陈洪梅 《青年记者》2016,(23):25-26
理论背景与研究问题 媒介依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桑德拉·鲍尔一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存在的变动和冲突越多,个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越多.不确定性促使人们搜寻多种信息,来了解社会生活正在发生些什么.个体需求的满足和自身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社会提供的资源,而受众对资源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①1989年,二人进一步拓展了媒介依赖论,将媒介系统、受众系统、社会系统看作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大众传播是指大规模的媒介组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受众的过程。它是有价值目标、有价值实现手段、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并且大众传播的价值是媒介在与受众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工具的媒介.在尊重受众,为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娱乐、服务的同时,更应该追求高境界的社会价值取向,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业迅猛发展,媒体的数量、传播的多样性让人目不暇接。然而,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使用程度和20世纪8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整体水平来看,媒介资源配置远离农村,农村受众不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受众所拥有的媒介资源。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对农村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媒介运作体制和农村社会生活状况对大众传播现状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大众传播现状把握和功能预期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到媒介运作体制和农村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只有媒介运作体制和农村社会生活与农村的发展建设相协调,农村的大众传播现状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进,从而使大众传媒在农村成为积极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4.
姚君喜 《新闻界》2006,(1):89-90,88
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信息认知,不同的受众对媒体的内容和功能也有不同的认识。“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是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产物,相应地,个体的媒介使用动机和需求也受制于社会环境。受众对信息的不同动机和需求产生了不同的媒介行为,从而  相似文献   

5.
符琴 《新闻世界》2012,(2):145-146
中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从经济到文化,从媒体资源到受众知识结构,城市都处于优势地位。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和建设都是以城市为核心的,而且农村和占据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受众却几乎被忽略。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媒介的可持续发展,会日益加剧现代社会的知识信息鸿沟,严重影响媒介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孙黎 《东南传播》2016,(3):32-34
社交媒介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亟待认识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同于新媒介依赖的既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运用美国传播学家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福勒提出的"媒介系统依赖理论",试图还原"媒介——受众——社会"的媒介依赖研究的基本框架,深度植根社会文化这个领域,结合青年受众群体与个人的特点,关注社交媒介技术和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青年受众社交媒介依赖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介依赖存在的原因,并为青年受众在社交媒介依赖中的异化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环境下中国学术期刊发展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到,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中的影响已达相当程度,以至于个人、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高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媒介被赋予了一种监视社会环境、解释社会现象的职责,传播媒介所关注的问题与公众关注的问题保持高度一致。然而,按照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非对称理论,媒介在议程设置中也存在着信息非对称的现象。媒介工作人员较之媒介机构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媒介机构较之受众掌握更多的信息,受众的强势阶层掌握相对较多的信息资源和话语权。本文应用传播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对媒介议程设置中的这些信息非对称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网络在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团体等上网成为传播者时,传播者成分的多元化是否会动摇专业新闻传播媒体的地位。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对所有“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10.
媒介素养教育与现代传播生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生态系统是受众系统、媒介系统、社会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和均衡的关系。传播生态系统的生成条件,在于传播系统中某一子系统利用甚至控制其它系统的资源去达到自身目标的同时,不能减少或损害其它子系统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但是现代传播媒介与政治、经济的合谋,导致受众系统处于弱势地位,使受众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外部资源相对匮乏。媒介素养教育试图从加强受众系统力量的角度,改善各子系统所需要的资源条件,来促使现代传播生态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所谓社会制约因素,是指社会对记者的控制、牵制和约束因素。记者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受到社会的制约是必然的,因为任何社会系统、社会组织、社会行为,包括新闻传媒及个人,都必然要受到整个社会系统的控制与制约,否则,人类社会就会变得混乱无序。 美国社会学家梅尔文在70年代中期提出了“媒介依赖论”的学说。“媒介依赖论”认为,依赖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即社会依赖媒介,媒介也依赖社会,二者相辅相成。例如,社会需要从媒体获得大量信息资源,否则,人类就很难相互沟通与理解,同样,媒体若得不到各种社会资源,也难以生存下去。由此可见,社会制约因素对媒介和记者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制约因素对记者的影响有硬性制约和软性制约两大类。硬性制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它包括政党和新闻政策,各种新闻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是传媒及记者都必须遵守的。软性制约具有非强制性特点,传媒及记者可以接受这种制约,也可以不接受这种制约,例如受众对传媒的批评建议等。  相似文献   

12.
关系·冲突·整合——理解媒介依赖理论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系统依赖理论是考察媒介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与对媒介的依赖性之间关系的理论.在关系理论看来,受众和生活对媒介的依赖不仅具有工具性或功利性目的,还有很清晰的仪式性目的,同时受众和社会与媒介的依赖关系也会形成工具性利益关系和仪式性非利益关系两种类型.从冲突理论来看,社会冲突与媒介依赖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从结构功能理论来看,媒介...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传播学研究史上,媒介与社会及其成员(受众)的关系问题历来深受众多学者的关注。大众传播学中开拓最深、成果积累最多的效果研究领域的各种理论,包括关于媒介效果的力度的理论如“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等,以及从不同角度解释媒介效果的理论如“劝服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议题设置作用论”等,无一不涉及有关媒介与社会及受众的关系之假设。此外,其他部类的大众传播研究,无论是探索具体的媒介内容对受众群体及个人的影响之研究,还是以媒介本  相似文献   

14.
范明献 《新闻界》2007,(1):73-74
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类型。不同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体间的亲身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直接、双向、互动的特点。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电视媒体,正如同学者所言:“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15.
王钧  刘琴 《新闻爱好者》2008,(11):33-34
本世纪传播学从“枪弹论”——“有限效果论”——“受众中心论”衍变的实质表明:“从传播对大众或受众集合体具有的直接的普遍的影响之理论,转向承认人际交往在传递和证实由媒介产生的信息和观念中扮演了中介角色。”哄践证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不仅是利用人际传播来补充、强化大众媒介的传播,而且也有利用大众传媒来辅助、扩大个人传播,以检验个人传播和媒介传播的共同效果。这其中,“广播”形态的人际传播在与其他媒质形态下的人际传播相比较的过程中,因其媒质本身的差异而使其具有了更为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吕霓 《新闻界》2008,(1):36-37
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华 《新闻传播》2012,(3):75+77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以及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报纸还发挥着引导受众、优化社会系统的作用。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少年儿童以其特有的年龄特点和媒介观形成了特殊的受众群体,而  相似文献   

18.
媒介系统依赖理论由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于1976年提出,该理论是传播学领域中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两位作者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和系统性观念,将媒介系统作为"受众—媒介—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必需组成部分,指出受众依赖媒介"传播信息"的职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实现自身目标。该理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媒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效果研究。笔者通过对国内外1976~2018年该理论文献的梳理,从理论内涵、研究发展、互联网新语境下理论发展以及总结反思四个方面对该理论做出一定的描述与评析。  相似文献   

19.
档案信息传播活动是将某种档案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使档案信息抵达目标受众群体,从而达到某种传播效果.网络传播作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最便捷和最高效的传播媒介,正以其开放、自由等特征被广泛运用于社会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网络传播的发展经历了web1.0和Web2.0两个时代.在如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储存和传播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其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受众也就不再仅局限于大众传播媒介中接触和阅读档案信息资源的部分人群.  相似文献   

20.
汪苏华 《新闻知识》2005,1(12):48-50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受教育者正确理 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培养受教育者具有 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 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具体而言,它包括三方面 的内容:一是要使受众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 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触媒介的量和度, 清醒认识媒介带来的“快感”和“满足”:二是要 让受众批判性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 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三是能够有效地使用媒 介,充分利用媒介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