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历史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全面客观地叙述历史、承认各种文明的差异性等内容中,都可以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它将对培养中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宽容与合作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人类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国际文化理解教育资源,而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知古鉴今".在历史教学与"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互动中,使学生们在感叹历史中反思"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紧迫性;在感悟历史中洞悉"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现实性;使历史教学成为"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国际社会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人类活动的全球化日趋明显.在国际发展与危机并存的今天,世界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然而现在相当部分青少年既缺乏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视野和情怀,又缺乏基于国际理解的爱国主义.所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通过举办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活动或积极参加国际活动来增进国际理解,如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无疑都有助于我国在自主展示中促进青少年的国际理解;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已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课程系统,主要以学科渗透或增设课程的方式将其引入教学过程,即以一种做加法的教育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国际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及新课标的支持,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优势条件。同时,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面临着“地理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薄弱、地理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编写缺乏深度、地理学习评价忽视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的困境,因此在教师发展、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中积极寻找国际理解教育的契合点是重要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课程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凸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理解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际理解"的本质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共识和共享,历史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历史教师应从共存、共生的角度审视历史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范畴与内涵、课程目标与实践,并由此归纳出历史学科国际理解教育的共同价值,旨在借助课程改革的动力进一步完善历史课程,使之为健全我国的公民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基础教育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关注.教学是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教学课例“跨文化沟通助北京可持续发展”是笔者整合《高中政治》必修模块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北京可持续发展论坛”等时政热点,通过师生教学活动的创新,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学科渗透是当下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实施的主要渠道,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模块包含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该模块特点,充分挖掘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把握适当的教育时机,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以培养学生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胸怀和品质,树立国际责任感与世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课题,在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优势明显而且势在必行.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有关要求,在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中学地理新课程教材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开展讨论交流、拓展知识视野、组织课外活动、运用评价手段和注重情感体验等方法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大学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加快,对大学文化育人提出了新要求.以"国际理解"的理念,按照"尊重了解—学习掌握—理解宽容—共处发展"四个要素,开展适应性教育引导,推进专业性学习教育,创设包容性文化体验,建立互助性共处机制,探索构建基于"国际理解"的大学隐性文化育人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政治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深化政治课程改革、拓展政治课程内涵、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加快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结合课程内容,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国际理解教育情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是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课堂上国际理解教育缺失的表现,说明了国际理解教育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做好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对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国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理解教育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相对论的思想,在文化相对论视阈下,国际理解教育应该具有平等性、互动性、包容性、发展性等特征.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深化"共同体"理念,坚定"走出去"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17,(4):89-102
中国大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经历了兴起、探索和拓展三个阶段,在国外经验借鉴、基本理论探讨、专门实践探索和学科教学渗透四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在国外经验借鉴方面,作为国际理解教育先行者的日本、美国和韩国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基本理论探讨方面,研究者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内涵、目标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专门实践探索方面,区域实践探索和学校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学科教学渗透方面,研究者对英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广泛探讨。未来中国大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应注重扩展研究的世界视野,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加强课程体系研究,推进实证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提出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以来,一直将"和而不同"为其基本原则,强调不同国家、种族、文化、宗教、阶层的人们——即"异质性他者"之间加强相互理解和合作,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但是,21世纪以来,国际理解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使其实施者们开始思考和反省"和而不同"理念的局限,从而探索新的解决途径与方法.本文提出"‘异己’间共生"的国际理解教育新模式,并依凭近年来本文作者和中日韩三国学者的部分实践,总结出"‘异己’间共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法,以求抛砖引玉,引发相关研究对该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和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理解教育"中日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中方人员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教育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等方面共约30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与教师;而日方人员则包括13名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学会的会长与骨干会员;另外,美国美日财团理事长助理也随日方代表团前来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理解学科渗透教育是以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和视野。国际理解是对异文化的认知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本身就传递着外语国家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文化内容。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美国中小学的国际教育实践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基于美国两例教学实例的分析,试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科包含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主题,选取适切的教学资源,借助恰当的情境和视角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知识、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促进国际理解价值观形成。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地理课程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文章解读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中思政教育内容的内涵,并以"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节为例,以"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为教学内容,进行了在地理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赵玉刚 《英语教师》2024,(3):183-186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时代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实施策略。所在学校自2016年启动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梳理学校初中英语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策略,提出“学科渗透、网络拓展和活动体验”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分析英语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学科以国际通用语言为工具,涵盖多个话题,以文本、音频、视频等语言材料为依托,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着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事件、风土人情、思想观念。因此,英语学科教学是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