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上海市教委和科教党委颁布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我区各中小学按照"两纲"的要求,结合我区主体性德育的特色,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丰富了主体性德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围绕<哲学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分析了德育新编教材的特点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并阐述了关于新教材的教法.  相似文献   

3.
<正>真正的德育应该给予受教育者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给予学生生成性指向,促使道德教育反映社会实践和理论新发展,使德育实践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当下,生态德育正顺应这一要求,担当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保持德育的旺盛生命力。"生态德育"源于劳伦斯·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的"道德生态学"概念,意指德育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关系,它围绕生态平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三个要素展开。在中  相似文献   

4.
<正>策划人语德育科学化是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向,而德育低效是中小学德育实践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遵循品德形成发展的"内生—外化"、"他律—自律"规律和德育的生成性、后效性、长期性、反复性特点,将德育的规范与要求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品德素养。这一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品德知、情、意、行等心路历程,让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出,要"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丰富德育内涵,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学校德育存在"德育过程知识化""德育方法说教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德育价值的发挥与彰显。在这种现实下,寻找德育的生活土壤,利用生活的丰富资源开拓德育视野,成为破解德育困境的出路。实践与德育的融合能够促使德育自觉地汲取生活素材,促进学生自觉地将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对撞。一、德育与实践融合的应然之性1.德育实践的意蕴在德育中引入实践维度,主要是相对于原先将德育方  相似文献   

7.
杨枫玲 《文教资料》2008,(25):129-130
本文阐述了在<德育>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体会,即结合实际、强化实践、创新教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界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使德育理论在指导实践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高宝立等在2010年1月19日<中国教育报>撰文阐述了当今德育这一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9.
<正>班主任要开展长程化德育活动,与学生进行长情式美好告白。——夏令在他心目中,德育应是美好的。他始终坚守德育的活动美、实践美,引导学生、家长向美而行,向好而生。他通过德育活动引领学生探索美、实践美,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名片"和"专爱咖啡有约"等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笔者在此着重讲的是学科德育,我们如何在学科中把德育落实下去。一、如何理解并实践立德树人的要求?立德树人是一个涉及未来综合国力和民族发展力的问题。未来,我们不仅需要有数量众多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之重要无须多言。也正因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研究和德育实践一直在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进行着创新。然而,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何如此?这里我们不妨引入一个概念来进行阐述。这个概念即德育的品质。所谓德育的品质,是指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指向学生成长的根源性界定。经过多年实践与思考,笔者以为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不仅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而且有利于职业教育提升水平、开创局面,其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3.
<正>叶圣陶认为:"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叶圣陶实践性德育以道德实践为载体,突出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实践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和终点,渗透在德育全过程。叶圣陶实践性德育具有知行合一、积极自觉、持之以恒、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等特征。道德与法治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的学习,实践性是本课程的基本性质之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加强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因此,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的重视。下面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的意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渗透方法进行详细地阐述。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主要是将德育主题活动改造成系列德育主题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其进行设计,同时要通过梳理小学德育主题相关活动,明确系列化的具体含义,按照规定的教学步骤和构架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必须明确德育主题互动教学系列化存在的问题,联系实际情况,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一、当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主题性是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因  相似文献   

16.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可见,新标准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师要积极加强现代条件下英语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总之,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需要回归德育实践.德育回归实践是个系统工程,绝不可以想起来时做一做,没事时做一做,为搞活动做一做,为打造影响做一做.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每个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德育问题是,在"德育为先"的口号之下,德育实践是如何展开的,要用怎样的方式去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与现实道德生活的有效融合。南京市上元小学"构建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实践研究"(201 5年第4期)专题,直面碎片化德育的现状,对课堂教学内与外的分离问题进行了诊断、分析,并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了学  相似文献   

19.
作者简介: 鲁洁,1930年出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研究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德育学科组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顾问,上海<思想理论教育>杂志学术顾问.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德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德育原理领域形成独特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体系.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教育学>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吴玉章奖金一等奖,主编的<教育社会学>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德育新论>获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主编的<德育社会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道德与创新>论文集.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奖一等奖,1 99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有效融入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的养成具有正面效益。综合实践课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征,为融入德育提供了可能。应该通过合理设置主题、贴近学生实际、教师示范、做学结合、挖掘内涵,彰显德育效果,通过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将德育成果体现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集传统授课与互动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不同,主要将与学生成长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