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中的文化冲突现已成为学校教育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所属社会群体把学校中的文化冲突大致分为代际文化冲突、民族文化冲突与阶层文化冲突。阶层文化是人们用来展示和确定自己社会身份的各种文化“符号”,它通过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及生活方式等表现出来。阶层文化是社会分层的文化符号。阶层文化冲突是学生所属家庭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在文化上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城乡文化二元对立以及乡村学校内部两种文化的二元并存,使得作为整体的乡村教师队伍出现了农民化和市民化的社会分层,进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价值观念上的冲突、符号体系上的冲突、行为方式上的冲突。乡村教师群体内部的文化冲突会阻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影响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何以化解这些冲突?深而思之,唯有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加强对话交流,倡导合作共享才能消解乡村教师群体内部的文化冲突、推动乡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被看作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道德教育中的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就是其基本表现。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培养人们批判、反思、创新的道德意识和能力,而是不遗余力地论证、维护、诠释主流价值观念。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以特定的政治理想框定对道德生活的追求、以不变的政治教条遏制涌动的道德理性。最终使其具有难以僭越的保守特征”因此,对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系统反思、清理与批判,是道德、道德教育回归本体性内涵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被看作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道德教育中的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就是其基本表现。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培养人们批判、反思、创新的道德意识和能力,而是不遗余力地论证、维护、诠释主流价值观念。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以特定的政治理想框定对道德生活的追求、以不变的政治教条遏制涌动的道德理性,最终使其具有难以僭越的保守特征”[1]因此,对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系统反思、清理与批判,是道德、道德教育回归本体性内涵的必要前提。一、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的前提性反思——道…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必然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学校德育也不例外。 在一种社会重大变革面前,学校道德教育要通过它自身的改革去适应这种变革,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对此是不会有什么异议的。但是,在怎样适应的问题上,似乎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也可以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适应论。一种适应论认为,当前德育与市场经济的适应,就  相似文献   

6.
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表现与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进行系统的清理与批判是道德教育能够真正向生活回归的必要前提。我国学校道德教育脱离生活主要表现为道德教育的科学化、理想化、成人化和泛政治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布丹丹 《文教资料》2010,(24):211-213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日常生活批判视野中的大学生日常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局限及其批判反思,要求大学生道德教育从自在自发的日常生活走向主体自觉的文化生活,引导大学生树立人类意识和全球意识,这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合格公民的道德基石、价值标尺和精神导引。因此,学校思想教育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一、家庭生活与道德教育1,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对孩子来说,是人和人关系的开始。它既是非常密切的,又是延续得很久的。母爱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它是通过母亲养育孩子活动的一系列体验而产生的。对于婴儿来说,母亲不仅是给予婴儿多种多样知觉刺激的人,而且还是通过与幼儿呀呀学语的对答,教给幼儿语言的人。另外,  相似文献   

10.
道德相对主义在为人们缓解与排除价值困惑的同时,到底给人的道德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应如何面对相对主义伦理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化使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理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发展现代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校德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迁,学校德育出现了三大典型的矛盾:学校德育守成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矛盾;学校德育价值整合趋势与多元文化的开放格局定位的矛盾;学校德育的他律特质与个性发展的自律倾向的矛盾。最后,在社会变迁这个大背景下,对我国学校德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薛留根 《上海教育》2001,(22):54-54
所谓科技伦理问题,就是科技研究、运用中的道德关系问题,即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对人类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的确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科学技术善的使用,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对它的恶的使用,又可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灾难。人类必须借助道德理性的力量和人类的伦理自觉来规约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向,使之造福人类。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相似文献   

13.
14.
在呼唤人性复归,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今天,学校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分隔已使学校道德教育走入了误区。生命是道德教育的根本,“超越性”将道德教育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因道德教育而成为价值的存在。生命是过程,是生活的主体,生命惟有在生活中才可找到生命精神的源泉。以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旨归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改变生活,提升生命。  相似文献   

15.
黄莺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3):94-96,99
加入WTO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对学校教育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手段提出了挑战,学校道德教育应对之策是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自觉性,针对性,运用现代化手段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相似文献   

16.
话语伦理学与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相似文献   

17.
道德相对主义在为人们缓解与排除价值困惑的同时,到底给人的道德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应如何面对相对主义伦理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化使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理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说,道德健康的个体是:“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来约束和支配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能为他人的幸福作贡献。”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道德健康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代社会深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与儒家伦理相契,但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需求,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现代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恰恰缺失的是以正义伦理为基础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德育实效不高。反思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应该认真把握的。  一、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需要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目中无人”。这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本位”德育观有关。“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