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陶先生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课程领域里的灵活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是其课程资源观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园本"课程是指以幼儿园作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构建基础的一种课程形式.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1.幼儿园教师是课程构建的主体.与以往那种专家、学者作为课程构建主体,教师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模式不同,在"园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不只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研究、开发、评价的主体.2."园本"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这表现在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以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构建基础的,课程的实施效果不仅能快速地反馈,而且经常与预定的目标加以对照,因而课程是在开发、实施、评价的循环过程中逐步得到构建的.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数学教育也应如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教育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让我们的教育洋溢着生命的温暖,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当我们再次研究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这些理论时,发现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最新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标也明确指出:"人的思想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和全面发展,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宋德惠 《班主任》2004,(10):18-19
21世纪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新一代人的责任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生活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冲破了学校的"围墙",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学校将不再是"枯燥的场所",而是学生"舒展心灵、放飞希望的舞台".根据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我们确定了德育从中华美德教育起航的思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我校德育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3.
"在人生长河中,学校生活是一个十分短暂而又对学生一生有着深刻影响的时期.当同学们带着期望踏入校园的时候,已经面临着许多思考:我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意味着什么?生命怎样承载如此之多的梦想、情感与困苦?同学们将一次次地追思:我是怎么生活的?我希望什么样的生活?这一切将汇成学习实践活动."三生教育"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要让同学们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将乡土性材料引入课堂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而且也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持的课程模块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标准中还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17.
"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这样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  相似文献   

18.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超越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的特征以及独特的教育功能.基于此,葫芦岛市连山世纪小学立足实际,形成了"以科研带动课程建构""围绕劳动教育延伸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19.
"发展幼儿能力课程"简称"能力课程",是湖州市实验幼儿园的园本课程.1998年获浙江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能力课程"始于1985年,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建构性实验和验证性实践两个阶段.现将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可见,"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织一个七彩的生活世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体现,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在尊重教材、教好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