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一名远见卓识的学者 《口述史》的后半部分,讲述了潘先生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历程、对高等教育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的独到见解、培养研究生的方法以及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寄予的希望。这部分内容在为读者梳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立、发展和繁荣过程的同时,也让我们见识了潘先生的远见卓识与治学方略。  相似文献   

2.
潘懋元先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提出要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学科,并在建立高等教育学科方面进行了首次探索。20年后,他再度倡导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并于198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该书以“教育规律论”和“高等教育特点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其出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建立。潘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贡献可归纳为首创性、启蒙性、系统性、引领性和持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相互关联,共同诠释和展现了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3.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先生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作为著名教育家,潘先生一辈子追求着教育的崇高理想,践行着教育的神圣使命,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事业之中;作为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他爱生如子、桃李满天下。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是潘懋元高等教育理论与思想的主轴,是高等教育研究厦大学派的生成元,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源理论,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标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继承和发展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躬耕高等教育规律领地,建立高等教育规律体系,是高等教育学的元点和回归点,是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学人的责任和使命。潘先生是学问导师、人生楷模。我们要学习先生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的精神,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精神,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的精神,情牵学生、心系大众的精神,自信自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元气淋漓、笔耕不辍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懋元教授作为我国名的教育家,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在他长期的理论工作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对潘先生的重要高等教育思想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归纳,从高等教育目的观、价值观、发展观、质量观以及教学思想方面阐述其高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蕴、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相似文献   

6.
2019年11月30日,《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的主题对潘懋元先生进行了专访。潘先生认为,该《意见》的颁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着脱离实际和中国国情等问题。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科研,应该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拥有更大话语权。潘先生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必须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学术品格,办出特色,注重办刊质量和水平。潘先生寄语年轻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7.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学术泰斗、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自1935年起,潘先生就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70多年来,他长期躬身于大学的教学工作,至今仍坚持给博士生授课;同时也担任过厦门大学教务处长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在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实践中,潘先生十分重视经验的提炼和理论的升华,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贡献了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周川 《江苏高教》2012,(5):1-4,24
匡亚明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大学校长,也是一位特殊年代里高等教育规律的坚守者。他主张"学校就是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保证教师主导地位,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他认为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良师必出自真正的学者";他将教师比喻为最重要的"开花的那个枝";他认为办大学"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办法"。匡亚明的大学教育思想,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浮华时代需要读经典和名著,因为经典和名著厚重。变革时代也需要读经典和名著,因为经典和名著中饱含了人类前行中的历史智慧。本刊有意推出专栏,刊发诠释外国高等教育名著的文章。专栏名为“名著镜诠”,有两个意思。一是借助他国的高等教育名著镜照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总是通过认识他人认识自己的,国家也一样。二是通过诠释名著中的经典论述,获得解决当今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智慧。因此,名著摘抄的部分并不追求全面性,而是讲究适切性。采用两栏排版,左边是摘录的名著,右边是诠释的文字,两边的小节一一对应;就像一个人,对着左边的镜子在观察自己,在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潘懋元先生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开始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了众多的调查和研究,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许多政策和建议。从潘先生所倡导的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高职办学的定位及特色、构建独立高职教育体系,以及潘先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与培养观等方面的思想出发,对潘懋元先生的高职教育思想进行梳理,旨在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潘懋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是其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对潘先生的高等教育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旨在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蔡元培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倡导南京国民政府借鉴西方的大学院制度,变革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为大学院制。大学院制以"学者主政"、"学者治学"与"学者执教"为推行目标。蔡元培在1927年至1929年期间所推行的"大学院"制,改变了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及大学机构成为腐败的官僚机构的窘境。大学院制是近代中国建设大学制度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陈嘉庚先生兴办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隐含着他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的价值对于国家、社会民众、文化传统、职业领域和个体发展具有多维度的价值。陈嘉庚的教育理念在当今时代应该加以新的诠释,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以新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地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城市型大学日益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它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学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挑战。为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各学者以什么是城市型大学等问题的研究为突破口,从不同视角阐释的新观点对城市型大学内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既能为广大学者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研究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也对城市型大学的教职工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校工作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和教授,他在短暂的大学职业生涯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术上的创新与发展是大学存在之根本;他积极倡导大学要树立清新教风和学风;他特别特提出大学应重视实践教育,为社会培养革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虽初露端倪,却已在当今世界掀起了波澜,而作为智力资源的摇篮,高等教育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试图以新经济为背案,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手段等三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略抒已见,希望同行和专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7.
程介明 《上海教育》2011,(23):44-44
Philip Altbach是美国波士顿书院(Boston College)的教授,素来以研究高等教育出名,特别是比较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他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虽然是一人单位,却颇有影响力。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高等教育大会,背景报告就是他领头写的。  相似文献   

18.
泰国大学教育的历史虽然不足100年,但最近十多年来的改革和变化速度和规模却可与过去数十年相比拟,其中值得高等教育研究学者留意的是当地在过去数年所进行的大学自主化政策,使公立大学向自主大学转型。本文回顾泰国大学教育的源流和发展,分析大学自主化政策的特征,并就当地政府推行该政策和公立大学在自主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进行讨论,藉以剖析自主化政策对泰国大学教育变革的意义,从而利用泰国的案例来揭示该政策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等地进行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全世界最为庞大的,而美国的远程教育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的远程教育起步虽比欧洲,尤其是西欧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惊人的。20世纪90年代末,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支持下,以及在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教育要求影响下,美国的远程教育迅速发展,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办大学,大学要教育家来办”,这本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但反观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一百多年的曲折历史就会发现,这个基本的常识却在现实中难以落实。由孟丹青博士撰写的《罗家伦的教育思想及实践》(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一书,把罗家伦放在中国大学教育百年的历史发展背景中去考察,通过他与时代的互动,以及和同时代人的比较,可以看出他在历史坐标系上具有独特的位置和地位。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家办大学艰辛探索的历史画卷,重点考察了罗家伦在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教育实践以及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我国当代大学的发展具有有益的启示和重要的借鉴作用。罗家伦,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1897年生于江西南昌,1969年12月25日病逝于台湾。1928年8月,31岁时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1932年8月至1941年9月,任中央大学校长。他是文学家、思想家,又是教育家、外交家和实干家。罗家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和管理者,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切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