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以及师生的共同发展是现代学校办学的根本追求。师生发展共同体是学校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而搭建的平台。其内涵是:以师生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通过创设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氛围以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师生联合社团、师生结对和研究型学习小组。在德育方面,我们主要从师生联合社团和师生结对两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3.
实施课程改革,高中需要全面实行选课走班,学校管理、德育、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首先是班级组织形式由原来单一的行政班模式变为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运行模式,传统的班集体受到削弱,班级凝聚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钱江 《江苏教育》2014,(10):31-33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作为园区学校发展共同体成员之一,努力改变学校原有的单子式存在样态与管理模式,在共同体的"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开阔视野,获益良多,深化了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尤其是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变革,在多方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打造生命价值教育的名牌是前进二小实现优质办学,促进师生发展的主要策略,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战略。■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途径构筑团队共同愿景。通过构筑团队共同愿景,激发动力和活力。开学伊始,学校各组团队在办学思想、目标等  相似文献   

7.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作为园区学校发展共同体成员之一,努力改变学校原有的单子式存在样态与管理模式,在共同体的"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开阔视野,获益良多,深化了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尤其是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变革,在多方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机械相加,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因此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构建“农村校长发展共同体”的意义 农村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中较薄弱的环节.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改革者.校长的自身发展更需要持续的助推力和强大的支撑团队。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86):30-31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教师团队学校的各项建设等于空中楼阁,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将失去重要的助推力。从项目建设入手,促进教师团队的发展,彰显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李雪佳 《科幻画报》2023,(3):191-192
新课程的改革推动了我国教育向着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持续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推动了现阶段教育逐步地从“育分”向“育人”转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方向。而在育人的实践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也是教育能够有效开展的核心。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育人课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在诸多育人课程中,综合实践课程因为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落实素质教育培育完人目标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要想综合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教师就必须构建一个和谐、亲密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共同体理论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一个相对理想的模式,并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作者就从教师成长、学生成长以及师生共同体构建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为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与相互促进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不仅是和谐教育德育实践方法的实践与延伸,更是和谐教育德育的升华。“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一个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道德学习共同体,它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秉承和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充分关注与维护学生作为道德成长的主体,确立起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相对话、集体交流,共同成长,共同接受一种“道德锻炼”,从而不断建构完整的道德发展蓝图,为孩子们生命的和谐、自由、幸福成长奠基。  相似文献   

14.
文科研究生的学术素养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与积累,以导师为核心建构的师生学术共同体既蕴含着一所大学的文化,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章从师生学术共同体的本质内涵、具体模式和实效表征等维度对其展开了理论界说,并结合东北师范大学的师生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实践进行了文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乡村教师的培训愈发重要.但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乡村教师面临缺乏学习资源与氛围、缺少专家引领以及部分培训项目与乡村教师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乡村教研共同体,并对其运行范式及保障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提供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建构理论倡导和支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脉络之中实现知识的流动、生产和创生,如何利用社会化网络建构学习共同体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微群是随着Web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社群,具有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明性、操作方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交流的时效性与临场感等特征,可以多渠道地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便捷地将海量碎片信息重组并提供良好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软件功能移植。河南师范大学以"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课程内容为主题,通过13周、三轮行动研究法,进行基于微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实践,发现利用微群进行学习,能发挥教师主导和学习者主体作用,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个人协作学习、自我管理、问题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区域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是"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重要路径。它可以改变小规模学校孤军奋战的发展状态,引领学校以实践作为主要生活方式,能够激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动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实践共同体在发展历程中对"领域""社团""实践"三个要素的处理会直接影响自身发展。基于此,在区域实践共同体的形成中要重视组织中的共同体;鉴别共同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并给予直接的支持;对共同体中关键人物的选择;区域内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8.
当大学共同体发展遭遇新的困境,应寻求新的理论视角去重新审视师生关系的处理。跳出"主体性"及"主体间性"从自我出发去映射他人,强调付出需等价回报的功利主义互动理念,以"他者性"的视域来重唤为"他人"奉献的师德伦理。从教师自身责任角度出发,通过师生间情感准备、知行互动,最终达成精神缔结,努力为探索师生共同体良性发展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曹德辉  胡瑛 《教育导刊》2010,(10):52-54
同福中一小是广州市海珠区的一所品牌学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学校以"构建适合师生发展的优质学校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着力建设个性化的优质学校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