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文体的发展演变,杂文已逐渐渗透到各种文体当中。杂文与小小说本属两种不同的文体范畴,但许多杂文作者却喜欢采用小小说的形式和手法抒写杂文,使杂文小小说化的倾向不断加强,甚至出现杂文与小小说界限不清的现象,这虽然拓宽了杂文的表现手法,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削弱了杂文的社会作用,成为杂文萎缩化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2.
作为诗人的邵燕祥,从四十年代开始杂文的创作。凭借其渊博的知识修养,通过理性的言说方式和充满逻辑的思维色彩,在八九十年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杂文作品。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本身,在当代杂文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联系旧知识细辨文章体裁 本单元共七篇文章,按顺序编为三课: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二、杂文两篇(鲁迅)。三、杂文四则(马南邨)。为什么要这样编排?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按作者的不同;但更深层的用意在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区别。要理解教材的这番用意,莫若从区分文章的体裁入手。全单元总括为议论文,但议论文是一个大类。这个大类还可以分得更精细。例如:政治评论、社会评论、思想评论、文学评论、学术论文、杂文……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的》是一篇哲学论文,概括性、指导性极强;而后两课的六篇文章都是杂文,文笔富于文学性。由于这两组杂文的背景分属于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各地编出众多的学习鲁迅杂文的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对于读者读懂鲁迅杂文,起了启发、引导的有益作用。 但无庸讳言,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的资料,忽略了对作品作具体艺术特点的分析。有些只看到鲁迅杂文和一般政论文有共同的因素,侧重作逻辑分析(这种分析是必要的,但局限于这一点却是不够的。),而忽视鲁迅杂文有着不同于一般政论文的地方,有它  相似文献   

5.
杂文同其他任何文体一样,有其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杂文更具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即更具社会价值。因此,杂文作家就更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要正视现实,反映现实,以人民和社会的需求为准。  相似文献   

6.
关于杂文这个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一种认为杂文是“议论性散文”。前者主要把杂文看成是一种议论文体,但又带有文艺性这一特点。后者主要是把杂文看成是一种散文体,但又带有议论性这一特点。我个人更多地倾向于第二个定义。它不同于议论文,因为它是用文学形象来议论。它又不同于一般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因为它主要是议论说理。  相似文献   

7.
我面前摆着三本最近几年出版的全国性杂文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以下简称“大系”)、《全国青年杂文选》和《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部选编的《不惑集》,这些文集所收作品涉及到的作者之多是空前的。他们是当代杂文创作队伍中的精英。因此从这些作品可以窥见当代杂文创作的方向,总结当代杂文创作的得失。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选编者们已有了一些评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基本上解决了如何用“鲁迅式的杂文”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指出:“鲁  相似文献   

8.
我面前摆着三本最近几年出版的全国性杂文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以下简称“大系”)、《全国青年杂文选》和《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部选编的《不惑集》。这些文集所收作品涉及到的作者之多是空前的。他们是当代杂文创作队伍中的精英。因此从这些作品可以窥见当代杂文创作的方向,总结当代杂文创作的得失。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选编者们已有了一些评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基本上解决了如何用“鲁迅式的杂文”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指出:“鲁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题目作点说明。加引号的“杂文”,指古代文献中的“杂文”之名,或古代的“杂文”文体;不加引号的杂文,则指大量存在的古代杂文作品,即古代杂文之实。这两者虽有交叉,但远远不能重合,关系较为复杂。本文将就此作些探索,故以此名篇焉。解题说完,下面进入正文。杂文是我国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学样式。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早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就伴随着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的产生而萌芽了,在以后的各个朝代里,这棵小芽不断成长,壮大,到唐代的中、晚期,还怒放了绚烂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形成了我国杂文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0.
元代被普遍认为是诗文衰落的时代,明代的王世贞更是有"元无文"之说,在相关的论著中,元代经常被一笔带过,即使不被忽略,也常常是被合并到明代的篇章中,这给人的感觉是元代杂文只不过作为文学史上一个短暂的过渡,其存在只是为了衔接盛世华章的宋代与反思追寻的明代。从元文的发展来看,它确实处于宋明之间的过渡阶段,其间优秀作品不多,可称大家的作者亦是少见,但元代杂文中也不缺少有价值的作品,而许多作品也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即使与之前或之后的优秀作品相比,这些杂文作品的光彩也不会显得黯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