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  相似文献   

2.
郑力 《河南教育》2004,(2):44-44
在学校中,经常有学生个别向老师反映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表现,因为往往是在暗地里、在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偷偷”反映,所以有人把这种行为称做“打小报告”。在学生中,谁如果落下“爱打小报告”的名声,在班集体中怕是要遭受孤立了。那么,老师应当如何对待“打小报告”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苏洵的<六国论>中有一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其中的"抱薪救火",好像没有什么问题,都能理解,就是"抱着柴草去灭火"的意思.老师不会深究,学生更不会深究.其实,这四个字是很好的语言学习点,还是很值得深究的.  相似文献   

4.
★1月话题:鼓励告状究竟对不对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我们班上,有几个爱向老师“告状”“打小报告”的同学,让我们感到很反感。但是我们的老师对这几个爱“打小报告”的同学,却持赞许和鼓励的态度,把他们看成是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动态的“耳目”。我们对这种状况既感到别扭,又觉得气愤。请问,老师这样鼓励学生告状究竟对不对?——王子鸣截稿日期:2001年11月10日★2月话题:好朋友为什么不能常聚在一起最近,在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几个初二年级的同班男同学,由于平时合得来,经常聚在一起玩耍、聊天。有一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语句优美,选材多样.层次清楚,主题鲜明……这似乎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在这种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人忧虑的问题.即这种"水平"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作文选上的"再加工""二次创作",被语文老师们戏称为"花开二度".  相似文献   

6.
许多学生把"笔记记得好坏"当成学习态度认真与否的一种标准,把这当成"对得起自己"的一种依据,当成"对得起家长和老师"的一个依据。这就出现一些学生课堂笔记记得很好,但是成绩并不理想的现象。对一些笔记很认真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也找不出其中的原因。家长来了,老师还表扬他们学习态度端正,把成绩不好的原因推说是智力问题或者是学习方法问题。结果,造成一些或者更多学生抱有这种"记笔记就是学习"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校园里遇到学生打架斗殴,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挺身而出,立即上前制止.有的老师,只是因为"一些学生除了直接教他课的老师外,对其他老师的话往往置之不理,惹急了甚至还会有过激行动",所以"发现别班学生有过错行为也就视而不见",其实这种想法和应对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笔者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被学生借钱的经历,学生的生活规律就是,开学时经济很富裕,是"大款",期末经济危机的到来,是绝对的"贫民",因此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向笔者借钱,开始时只要学生开口借钱,笔者都不拒绝。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笔者彻底改变了这种乱借钱给学生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然而,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包装"课堂,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公开课中的一些教育现象进行剖析和矫正,和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0.
我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在工作中发现,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告状,每天打小报告的孩子不少于二十个.讲的都是些不足挂齿的事情,诸如:"老师.XXX同学不听你的话,他没有认真做完作业就回家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写给老师的话》为题的习作训练中,一位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师,有一件事我觉得很委屈.在上星期二的语文课上,您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其实我和洪刚的意思是一样的,洪刚得到了您的表扬,而我却受到您的批评,说我上课不愿动脑筋.因为这事,那节课我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也为这事,我几天吃不饱,睡不好觉.因为这不是我的过错!老师,您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要认真听讲吗?而您能做到吗?所以,今天我借这个机会,最想给您说的话是:老师,上课时您也要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任课教师向自己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我们姑且称之为教师的"告状".班主任面对这种"告状",往往感到棘手:因为"告状"者的身份特殊(是学生的老师同时又是自己的同事),处理重了,会伤害学生;处理轻了,教师会不满,影响教师之间的和睦.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应对这类情况,本文对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一个星期天的傍晚,班主任全老师来电说她下周出差,要麻烦我一件事.说有几位家长向她反映,上周五班级里发生了男女同学抱抱的事,家长担心是不是早恋了,具体怎么回事还待调查.拜托我帮她及时处理这件事,好及时给家长一个真实具体的反馈.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执教生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厌学、不守纪律、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他们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经常使得老师无奈、家长无助.然而"问题学生"真的就如有些老师认为的"无药可救"?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要想展现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工作中,有这样一件事引起我的深深思考. 我让学生写篇周记,向老师说说心里话,以加深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其中有一篇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天地》2008,(5):39-40
本来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我一点都感觉不到快乐。班里有几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常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但说的全不是学习上的事,有时是议论某些同学的缺点(我也被他们议论过)。他们一会儿逗得老师哈哈大笑,一会儿惹得老师哇哇大叫,老师对这些  相似文献   

17.
顾诵芬是飞机设计专家,被誉为"歼8之父",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的两院院士. 在生活方面,顾诵芬却是出了名的"不讲究".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期间,有职工向他反映食堂饭菜做得不好,顾诵芬特意做了调研,看完回了一句:"还不错嘛!"对方很是无奈:"你自己吃得简单,看到食堂有热的饭菜,当然觉得很满意了."在吃饭这件事上,顾诵芬的确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他甚至不建议技术人员买菜做饭,"像我一样买点罐头、吃点面包多省事,有时间应该多学点东西",为此他还受到不少职工的批评.后来人们才意识到,"苛刻"的背后是着急,看到国家航空工业落后于欧美,顾诵芬实在不愿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光是自己,对于家庭他同样"不讲究".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对有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对有的学生却是一件痛苦的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当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能否让学生对学习形成愉快的心理体验,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班主任把我叫去,说孩子的成绩不太好,要测一下智商。"一位家长向报社反映了这件事。家长说,他觉得老师是在怀疑自己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弱智,这令他很"受伤"。问及老师,她承认此事,且已成功让5名家长带孩子去测了智商,她还打算再叫5名学生家长去。老师说:"这10名学生成绩都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一门很有技巧的艺术,如果把老师比作是"导演",那么学生就是"演员",只要老师"导"得好,学生肯定会"演"得好.只要老师把"问题"精心没计好、把握好问题的"度",学生一定会把问题演绎得很精彩.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从教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