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孟子>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对孟子哲学思想的探究及孟子散文艺术特征的分析方面,而对孟子的口语艺术论及甚少.本文从孟子的口语交际的实践出发,探求了孟子把握口语交际核心话题的能力、驾驭语言技巧的能力及其令人遗憾的口语交际效果,力图开创<孟子>教学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被儒家尊为"亚圣".他一生高举"民本主义"大旗,倡仁爱,推仁政,行仁道.当其在政治上不被重用时,就和孔子一样聚徒讲学,并且"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相似文献   

3.
<孟子宇义疏证>是清代著名考据学家戴震最重要的义理著作.在该书中,戴震欲以疏证孟子达到批判程朱理学的目的,书中虽以疏证为题,但戴震在思想上与孟子有本质的差异,这是我们在考察<疏证>一书在古文献学方面应该明确的.  相似文献   

4.
<天路历程>是最早译介到中国的西方长篇小说,它的中文译本超过了30种,其中以宾为霖的译本影响最大.他的译本并非是最早的,却是第一部完整的并被公认为是最佳的译本,版本最多,在中国读者中也最具影响力.论文所关注的是,身为传教士的宾为霖在翻译此书时所采用的一些特殊策略,宾为霖译本的特点、流传,以及在宾为霖译本的影响下,<天路历程>这部宗教小说如何被中国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孟子及其著作《孟子》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个孟子吸引众多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研究,一部《孟子》值得许多语言学家探索其中的语言奥秘。《孟子》语言的句式是形成其多变的风格及论辩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子》句式并不是一成不变、长篇大论,而是长短交替,整散结合、句式变换灵活。文章就从《孟子》的句式入手,对其特点以及使用意义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熊杰 《华章》2011,(16)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撰写了许多优秀的著作,涉及了政治、哲学、经济、文学、军事等广泛的领域.他们的著作于19世纪末开始被陆陆续续的翻译到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回顾其译介史,不难发现,它的译介深深的受到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在其翻译渠道、翻译方法、翻译主体等方面都呈现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论及孟子诗学在汉代的影响时,往往仅从诗学发展角度来探讨其影响.然而通过对赵岐的<孟子章句>中的章指设置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可见,<孟子章句>的整体设置与孟子的"以意逆志"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这不仅反映了孟子诗学观点在汉代影响之广泛而深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篇章设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诗经>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而<孟子>中引用了不少<诗经>的诗句.孟子对<诗经>的理解大多不顾及诗句的本义,而是由自己的观点随意阐发.他的理解有些是符合事理的正解,但也有不少误读的成分.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是孟子好辩的性格以及他独特的解诗方法,当然也有<诗经>语义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9.
任坚  张惠强 《现代语文》2009,(6):146-148
文章探究焦循<孟子正义>所用的"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几种训诂方法,较全面地总结了<孟子正义>词义训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乾隆<浙江通志>、光绪<诸暨县志>等资料考证,孟子四十七代孙孟忠厚随宋高宗赵构南迁,定居在今浙江诸暨、绍兴和江苏无锡等地,其后裔称为孟子后裔南支.孟子后裔南支先后被宋、明、清等官府和地方名人所认可,得到优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