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称、韵律、变化(1) 一、排比、对偶的灵魂--对称 对偶、排比的灵魂是对称.对称是一种客观存在,例如人的面部器官在左右两边的分布基本相同就说它是对称的.随着这一概念在各学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称的定义也就逐渐严格,而在不同学科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 许多动植物的长相是对称的.自然界里的对称现象给人有美的感觉.对称是美的象征,对称是美的享受,对称是美的追求.不少建筑物、工艺美术品和服装款式的造型是对称的.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人爱对称,打扮也注重对称.许多数学工作者对对称似乎也有些偏爱,在数学教材和各类试题中常有对称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称性的研究与教学,这不仅是顺应人心所爱,增强解题技能,提高考试水平的需要,而且对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轴对称现象     
对称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只蝴蝶的体态、一片叶子的形状、人的身体、一个蜂窝的结构等,给人的感觉是均衡的,它们的外形是对称的.对称是一种美的标准.人们内心的某些东西受对称  相似文献   

4.
人们习惯上喜欢追求完美,偏爱平衡和对称.完美是一种简单,也意味着秩序,而自然界看上去似乎也是完美的,也常常能如人所愿.但当人们为发现自然界中某些对称而得意之时,自然却又会露出点瑕疵,它似乎并不总是那么听话.很有可能自然本身就不那么对称、完美,是人们把对称的外衣加到自然身上去的,使自然看上去完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露点瑕疵也就很正常了.不过,人们要找出自然的规律,不借助对称也很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自然才一次次地打破人们先前找到的对称.  相似文献   

5.
人在镜子面前,就会从镜面里看到自己的形象,这个实验使我们能够接触绝妙的数学现象——对称.在古代"对称"一词的含义是"和谐"、"美观",它源于希腊语,原意是"在一些物品的布置时出现的般配与和谐".在这种广义解释下,对称没有数学内容.但经过历代的数学家给这一概念注入了精确的数学含义,研究了各种特定的对称形式,才使对称成为数学研究的强有力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6.
对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数学中的对称主要有几何对称和代数对称.几何对称是一种位置对称,从变换的角度而言,平面图形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和平移对称三种对称形式.代数对称通常有二元对称和多元轮换对称.共轭、对偶、配对也可看作是一种广义的对称.对  相似文献   

7.
从外观看,人在大体上都是左右对称的,显然,这种外观对称应该是美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人的这种对称美,却没做到表里如一,因为人的内脏就不是左右对称的。例如心脏、肝脏等分布在体内的一侧,而肺尽管同时分布在两边,但仍然左右不对称,只有肾、卵巢等少数器官大体上才是左右对称分布的。那么这种不对称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考虑到人从受精卵开始的发育过程,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奇怪了。因为受精卵本身是一个完全对称的球状体,然后它对称地连续进行一分为二的分裂,形成一团球形的细胞聚合体。那么是在什么时候,胚胎在其外表保持左右对称的…  相似文献   

8.
吴锷 《新高考》2008,(3):36-37
对称是一种内在的、相称的、和谐的联系.和谐是有秩序的统一,对称是一种巧妙的协调.解析几何中的对称问题主要有关于点成中心对称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两种.在直线与圆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对称问题和对称思想.这里我们着重研究两类问题:一是求已知曲线的对称曲线,二是利用已知曲线的对称性探求问题的简捷解法.  相似文献   

9.
一、对称思想对称思想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挖掘数学问题中隐含的对称性,运用对称思想解题,往往事半功倍.例1A、B、C、D、E五人并排站在一排,若B必须站在A的右边(A、B  相似文献   

10.
领悟数学思想 体验数学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本质规律的反映.数学中又存在着美的特征,如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整齐美、奇异美等.正如英国数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则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有至高无上的美,这是一种雕塑式的冷而严肃的美.”数学思想和数学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庞加莱说过:“数学的优美感,不过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这句话深刻地说明数学的思想、方法给人的美感取决于数学思想、方法与人的心灵的适应性.因此,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具有着方法论意义,也具有审美意义.1 对称思想与对称美正多边形…  相似文献   

11.
对称是一种平衡、一种和谐、一种美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之一.这也成为我们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本文将举例阐述:利用中心对称、轴对称、平面对称、图形的对称特征、代数式的对称、对称原理解决问题,充分彰显了对称不仅是一个数学概念,更是一种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文自修》2005,(5):i001-i004
.〔弄畏盛习.颐1日口工〔刀. 一,阅谈下文,完成1一5题:《15分) ①对称性与美学有密切关系。正常人的外貌具有左右镜像对称性,设想一个人少一只眼,或嘴歪在一边,那一定被目为丑八 怪。此外,对于动物尤其是脊推动物,也都是以左右对称为美;中国、希腊、罗马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左右对称的;圆形的杯、碗, 碟、花瓶等工艺品的造型大都是旋转对称的。这些都说明:对称是美。 ②为什么对称是美?不舫看一个例子:小时候玩万花筒,那是一个圆筒内装三片面朝里的长条形镜子,其截面成正三角形; 圆筒的前端装有两片玻璃,其中置有形状不规则的彩色碎玻璃片,另…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的动物,从体形构造来看都是对称的,都可以沿着脊椎剖开,分成形体和重量相等的两半.人也一样,眼有两只,手有一双,脚分左右,耳分东西.鼻子虽然只有一个,却又有两个鼻孔并列.然而,古代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人体的这种对称,是否也是假象呢?是的.从根本上讲,尽管人(也包括一切动物)外表看来是对称的,但实质却并非如此,人体左右的肢体器官,存在许多功能乃至形态上的有趣差异.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试题中常见的对称问题有自身具有对称性的自对称类与非自对称类(自身与别的函数一起具有对称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称,对称主要是形的对称与式的对称.它在数学试题中体现的主要是形的对称与式的对称.具体题型常以求解、证明、作图等形式出现.但对称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理解与应用的一个难点.在高中教材关于对称问题的有关自对称的阐述几乎没有,在教学的链条衔接中几乎是一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英语语言也是如此。英语的美表现在诸多方面,这里我们主要谈谈英语习语构成的对称美。一、成语的对称美:成语的对称美表现为成语排列形式上的对称美,可分为相同词的对称、同词性的对称、反义词的对称、同类词的对称等几种情况。1. 相同词的对称。以介词、连词或动词为“对称轴”对称,从视觉上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愉悦;读起来琅琅上口,颇具韵味;意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其中有关体态语言的一些对称成语,确实能使人领会到对称美在英语中的体现。例如:headtohead交头接耳shouldertoshoulder肩…  相似文献   

16.
正对称问题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平时学习的难点.它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上,有时还会渗透到物理应用中去.对称问题的题型主要体现在点关于点对称,直线关于点对称,点关于直线对称,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等几个方面.一、点关于点对称点关于点对称是大家比较常见的对称问题,也是最简单的对称问题.关于原点对称可以通过坐标系得出,关于一般点对称我们可采用中点公式求出对称点坐标.  相似文献   

17.
对称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显示出物质世界的和谐和均衡.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区域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态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物理学中也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如光路、电路的对称;电场、磁场的对称;物体运动的对称;物理模型结构的对称等等.根据对称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对称法,运用对称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其关键在于寻找事物的对称性并使之显示出来,再利用对称规律求解.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中无不充满着对称,利用对称性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许多具体数学问题往往不具有对称的形式,因此,需要构造对称的图形来解决问题.本文举例谈谈如何利用图形的对称性解题.一、利用对称证明相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再探对称数     
对称数是包罗万象且又深刻的,难能一书言尽一书说透.本文将阐述的是关于对称数的基本性质、对称数的分布图像、对称数研究的目标意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基础知识1 .对称式 :把一个代数式里的两个字母对调 ,所得的代数式和原来的代数式恒等 ,则这个代数式叫做关于这两个字母的对称式 .特别地 ,如果一个对称式各项的次数都相等 ,那么这个对称式叫做齐次对称式 .2 轮换对称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中的所有字母按某种次序轮换后 ,得到的多项式与原代数式恒等 ,则称这个多项式为轮换对称多项式 .如a3 b3 c3-3abc、x2 y2 z2 -3x -3y -3z 1都是轮换对称式 ,而a b -c就不是轮换对称式 .对称式都是轮换对称式 ,而轮换对称式不一定是对称式 .如x2 y y2 z z2 x是轮换对称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