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翻译界多数学认为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可行的翻译方法,但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严复“信、达、雅”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并从译和原的关系、译和读的关系、译艺术性三方面对直译和意译进行比较,不难得出结论:直译迷反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意译则符合“信、达、雅”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2.
谈到中国传统译论,"信、达、雅"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翻译话语。即便是在拥有完备的语言学体系的西方翻译思想的冲击下,它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以其本体为出发点,通过对严复与"信、达、雅"、"信、达、雅"与中国传统译论、西方译论、传统文论的关系以及前人的批判五个方面对"信、达、雅"做一个多方位的分析,试图来阐释其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严复的"信、达、雅"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严复认为翻译时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原源语的意境和神韵。本文从严复的"信、达、雅"理论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沙博理英译本《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新近搜集史料,从目的论视角重寻严复“信、达、雅”之“本意”.“信、达、雅”与“目的论”存在许多契合点.“达”即“达旨”是翻译之目的,是严复三字标准的核心概念,类似于目的法则,是最高准则.“信”,并非全信于原著,而是取信于读者,与忠实法则类似.“雅”即可读性,类似于连贯法则,是服务于“达”的;“信”从属于“雅”.而“信”和“雅”均为译者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某种特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日重译了杜波依斯著的《约翰的归来》,本文中作者挑选了挤出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比了原译文和重译文之间的不同,浅析了笔者自己的翻译体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索中西方翻译标准,重点剖析了严复的"信、达、雅"与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通过不同的侧面了解和认识中西方两种代表性的翻译标准,找出两种翻译标准的交集,深化对翻译标准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发展,中国迫切需求越来越多具有与世界交流能力的医学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对外交流及创新能力,是当前医学教育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长期双语教学体验拟从“信、达、雅”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严复倡导翻译的三个原则——"信、达、雅"的理解,尤其是"雅",学界理解较为分歧。文章从严复代表性译作《天演论》的吴汝纶序、自序和译例言分析入手,认为在翻译中,严复最关心的是在"信"的基础上达到"达",而翻译像《天演论》这等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不仅能达到"达",而且还能行远。既符合汉以前字法、句法的文体,又能表达精理微言者,非先秦诸子文体莫属。所以,严译三难中的"雅",其确指为先秦诸子文体,至为明确,学界不应概以"文雅"模糊掉他的本意。当然,以先秦诸子文体之雅言来翻译,针对的是有"精理微言"类的著作,而严复毕生所翻译的八部作品,均属此类,也是需要说明的。  相似文献   

9.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由严复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实践的翻译理论,虽褒贬不一,却雄霸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作细致的整理,以求抓住这一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并结合现代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多元的分析,力图在现代语境下对该理论做更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严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也是中国近代翻译的先驱。他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思想。本文介绍了严复的背景情况 ,并对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内涵 ,地位 ,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试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两篇译文进行品评和比较后,我们就如何将“信、达、雅”的标准运用于诗歌翻译进行讨论,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我们的初步结论是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运用于诗歌翻译时,译者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要真正做到“信”,必须从诗的写作背景,文化差异,功能对等等角度多方面考虑,做到“译气不译字”;诗歌翻译的“达”不仅需要译诗语言通顺,还需要有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诗歌翻译的“雅”在于译诗能够贴近原诗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51):24-25
被誉为西方的"现代翻译理论之父"的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得益于他的圣经翻译实践,在全球翻译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严复的三字理论"信、达、雅"是中国翻译界最为成熟和影响深远的。奈达和严复相差半个世纪,其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及各自独特的见解。本文对中西方两大主导翻译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更适合时代发展和新形式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发表在《当代世界文学》(英文版,2007.5-6)上的《拉丽贝尔·阿莱格里亚,纽斯塔特文学奖和"世界文学共和国"》一文的翻译实践,总结出两点体会:一是加深了对"信、达、雅"标准的认识;二是对"不可译性"阐述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客栈》译文的辩证评析,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及译文的行文特色。本文认为,在灵活采用翻译方法以忠实再现原作内容和风姿的同时,应当尽量传达出原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戴少刚 《考试周刊》2011,(59):61-61
严复提出的翻译原则“信”“达”“雅”对当下的作文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作文教学中追求“信、达、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审题全面,立意深刻;选材真实丰富,构思有新意;语言表达通顺、有文采。  相似文献   

17.
王睿 《文教资料》2009,(9):39-40
自严复先生提出著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以来,我国译界就从未停止过对此的争论。有人将其奉为圭臬,认为它言简意赅,客观全面;有人却认定它一无是处,将其部分甚至全面否定。本文以英汉诗歌自译为切入点,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信、达、雅",客观地权衡其利弊是非,肯定合理性,指出局限性。并基于对此翻译原则的讨论,提出切实有效补偏救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功夫熊猫》的中文字幕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译者从目标语读者的角度出发,在严复“信、达、雅”理论标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了增译法、减译法、直译、意译和归化等多种翻译策略,力求用地道、自然的语言来翻译原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字幕翻译,从而最终也提高译者的字幕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金沙遗址博物馆中文字说明所配有的英文翻译.是向外展示本国文化的窗口,举足轻重.本文试图以"信、达、雅"为切入点来探讨其英译从而得出"信、达、雅"对博物馆文字说明英译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信、达、雅”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思想。我国翻译实践家们历来以此为翻译标准。本文通过对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的两种译文《人生三愿》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分析与评鉴,探究了不同译者在“信、达、雅”理论观照下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