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制定义务教育发展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在分析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现状以及面临的政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整体构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法国义务教育扶持政策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别扶持政策是法国政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重要举措,有效改善了法国义务教育失衡现象。借鉴法国政府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中的特别扶持政策,我国政府可通过建立教育优先区、实施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建立贫困地区学生学业辅导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等举措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是以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为背景,同时受义务教育的特别扶持制度的影响。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集中模式、相对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许多国家在实行城市和农村一体化的教育投资政策的同时还对边远农村地区制定了一些特别扶持制度,在经费投资方面给予特别支持.从而保障农村处境不利群体义务教育的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对均衡化。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5年5月25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要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积极创造  相似文献   

5.
非均衡推进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质属性和价值诉求的内在要求,也是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的外在必然,其实质是根据不同区域和学校的现实差距、发展目标及自身特点,采用非均等性发展措施。非均衡推进要求全面统筹协调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积极鼓励和扶持学校自主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6.
落实责任 应对挑战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和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目前总体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今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学校标准化建设要立足长远,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扶持民办学校要同步跟进。  相似文献   

7.
区域内义务教育存在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教育传统、文化和教育政策等。只有向义务教育落后地区加大教育投入,进行舆论引导,吸引优秀人才,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区域义务教育的差距,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制定与实施经历了艰难探索期、初步确立期、稳中推进期和全面发展期四个阶段。各阶段逐步形成各自独有的师资政策文件与体系,政策内容展现了相对完整的城乡教师评价体系,政策价值取向由注重"数量"转化为提升"质量"。与此同时,存在政策执行缺少对教师的动态管理,政策制定缺乏发展长效性以及政策内容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发展动态管理库,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的长效性,强化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内容的可操作性应成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现实中,县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成为我国的政策选择。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县域应当注重缩小差距和特色发展的发展取向。从总的情况来看,我国不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有起点均衡、过程均衡和结果均衡三种范式,不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式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所关注的核心和实施的重点也有差异。探寻保障条件均衡、实施项目推进、促进内涵发展和进行动态监测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可以为我国县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城乡义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显性差异突出体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发展机会、家庭教育花费、班额大小与家校距离以及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情况等方面。除此之外,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的完整性、受教育费用等方面城乡义务教育之间还存在较大的隐性差距。要有效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不在于消除城乡差异,而应在接受差异的前提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各有特色地发展。对此,要树立科学的城乡教育价值观念,制定更合理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政策,同时要由点到面,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党和政府近年来制定和颁布了许多扶持和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法律政策,但农村义务教育依然存在很多严峻的问题,教育质量是当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从政策理念、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城乡政策比较的视角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进行具体的缺陷分析,探讨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并对具体措施尝试性地作初步设计,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进了党的文件、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有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摆在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采取提高教育管理重心、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科学制定办学标准、切实加强专项督导等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业已成为中国教育政策中的关键词。作为发展目标无可厚非,但现实的情形却正是不均衡发展,这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均衡是相对的,而非均衡才是绝对的。由此看来,追求相对均衡是可能实现的长期发展目标,而单纯讲均衡发展容易导致走向义务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应然要求,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正义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县域范围内基本实现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群体均衡成为教育公平发展的新任务。基于此,应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扶持体系,重点帮扶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以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群体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长远发展看,需要在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同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从现实出发,当务之急是在区域内部,特别是在县(市、区)域范围内,加快建立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率先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免一补”是国家为促进农村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政策,它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必然选择,然而目前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多方面问题和挑战,因此,促进“两免一补”政策顺利实施和稳定发展就要从资金投入、教育立法和行政监督、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长远发展看,需要在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同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从现实出发,当务之急是在区域内部,特别是在县(市、区)域范围内,加快建立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率先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性的、多层次的概念。推进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要突出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关注个体的教育选择权、突出弱势关怀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从而保障教育政策能够公平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所有受教育者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教育》2005,(5):19-1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长远发展看,需要在区域之间(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区域内部的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同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从现实出发,当务之急是在区域内部,特别是在县域范围内,加快建立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率先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加强教师的流动和交流、扶持弱势群体、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等方面获得了许多好的经验。于此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长期存在的二元城乡结构、学校投入不平衡等因素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必须创新思路,明确目标,采取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等措施,使区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形成均衡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