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报道的事件要具有真实性,绝对不能信口开河,道听途说,因此,记者必须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坚决杜绝虚假新闻。严格各项监督机制,要让记者从心里不愿、不敢、不能写虚假新闻。近期发生的陈永洲事情严重损害了记者职业在社会公正形象,广大同仁一定要引以为戒。本文作者针对记者如何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怎样才能杜绝虚假新闻,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岳增群 《青年记者》2009,(12):32-32
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记者队伍.中,绝大多数记者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都能够恪守党的新闻方针政策和职业道德,严以律己,正派做人,不以新闻谋私。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职责就是采写新闻,这个“采写”是靠自己的劳动,到新闻事实发生的第一现场进行采访获得。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无需在这里再写文作“论”。可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记者到网上抄新闻的现象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网上下载新闻把它占为已有,发表在报纸上或电台里,这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声誉,也背离了记者基本的职业要求和职业道德,如果对照“八荣八耻”,那更令人汗颜。  相似文献   

4.
梅展 《视听纵横》2006,(5):77-78
2004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和《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广播电视队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播电视新闻职  相似文献   

5.
尊重,一个无华却神圣的字眼,意义本不简单。在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素养意识中,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一品再品,用行动去诠释。 (一) 记者,记者,事实的记录者。记录事实者,首先须尊重事实,忠于事实。 尊重事实,是及时报道事实,似在弦之箭,一触即发,不拖延磨蹭,无谓损伤事实的新闻价值。 尊重事实,是全面报道事实,忌偏听偏信,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相似文献   

6.
做个好记者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们的理想。但有的人吃了一辈子新闻饭,却碌碌无为,有的人则把自己的作品和名字留在了新闻史上。那么怎样才能具备一个好记者的基本素质?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坚守职业道德.秉持职业精神,以高洁的人品去锤炼高尚的文品.以坚实的职业精神去塑造让人敬服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7.
公黎艳 《新闻传播》2010,(9):130-130
一、新闻职业道德的含义 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应坚持对新闻事实的绝对尊重,良心和正义是每一个记者必备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8.
记者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在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全面记录社会生活、开展舆论监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记者发挥舆论监督的舞台是广阔的,可以运用主观能动性进行采访、写作,对事件进行报道,达到舆论监督的良好效果。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责任、新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9.
侯蕊 《新闻窗》2013,(3):63-64
一、当前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媒体素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的电视媒体行业迅速发展,这对于编辑记者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当前记者编辑的素质仍然难以满足媒体行业发展的需要,编辑记者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1.编辑记者的职业道德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作为一名编辑记者职业道德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但一些记者为了获得相关的新闻信息不惜违反职业道德或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采取一些不道德手段获得相关的新闻信息,这对当事人是一种侵犯,也是对于记者编辑行业的不尊重,失去了作为编辑记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1(6):3-5,30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媒近年在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方面缺失的14种表现,其中有一些由于普遍存在,而没有被传媒人意识到属于违规行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些属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有些则涉及传媒内部的体制。作者认为,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使记者内化自己的职业角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长远之计。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就需要更多的自律。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素;真实,也是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但随着社会环境、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新闻界虚假新闻,或者说是夸大其辞的报道,并未就此销声匿迹。那么,作为工作在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记者,就应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暗访又称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知晓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等方式而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暗访能获得公开采访不易得到的素材,收到更好的采访效果,但这绝不意味着记者可以为所欲为。《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规定,“记者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只能以旁观者、记录  相似文献   

13.
徐冬仙 《新闻传播》2009,(11):82-82
近几年来,记者这一职业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加上部分记者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诸多方面出现一些偏差和缺失,在关于利益冲突、新闻真实性等问题上,记者的行为常会引起公众的议论。在这里,我就年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罗梅  汤莉萍  殷瑜 《新闻界》2003,(6):31-32
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抵制有偿新闻方面,成都商报的经验得到了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成都商报采编人员职业道德承诺书”举措由中央媒体在全国新闻界进行推广。成都商报围绕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抵制有偿新闻展开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其具体经验可以从思想、管理、制度、监督四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一、教育先行:打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思想教育是第一步。在新闻媒体中加强职业道德的思想教育具有以下四个必要性:1、从我国新闻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来说,政治教育强调得多,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5.
行林 《新闻窗》2006,(6):90-90
在记者的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闻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冲突,因而,当新闻职业责任和道德良知发生冲突时。究竟哪一种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灾难事件不仅不可避免地成为新闻事件,而且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突出的作用。人类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灾难现实。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不可等闲视之。记者职业道德是由记者工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记者工作的行为规范。记者的采访劳动实践是记者职业道德形成的客观基础,其职业道德是劳动实践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各种利益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国对记者都有着  相似文献   

17.
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新闻职业出现之后.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新闻工作的特殊性,新闻职业道德除了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个性特点。可以说,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所应当具备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制约新闻从业人员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既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需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猛,记者队伍不断壮大,而记者队伍的职业  相似文献   

19.
记者深入新闻发生地亲身感受和体验,精心并善于抓住新闻的闪光点.这是记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我常常在灵魂深处自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拴 《新闻窗》2007,(5):21-22
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1991年设立的中青年记者的最高荣誉奖。贵州日报赵拴同志是贵州省获此奖项的第一人。应本刊之约,赵拴同志写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其中不仅扼要概括了自己从事记者工作的艰辛历程和采写经验,而且讲了新闻工作者在难以避免的种种诱惑面前,怎样切实遵循职业道德,怎样做人。他对自己提出的敬业、责任、良知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新闻人应该坚守的基本职业操守和努力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