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不仅让我们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美的事物、美的形象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我认为要从以下两点做到: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的思想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选自出于名家之手的文学作品,所以字里行间美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善于在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提炼美、传达美和创造美,并帮助学生欣赏美、接受美的信息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赵桂君 《新职教》2000,(8):39-39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形象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及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性美,它包括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和人格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中不乏蕴含着人性美的优秀作品,而语文教学活动常常包含着感悟、欣赏人性美的成分。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性美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欣赏人性美,升华人性美。  相似文献   

5.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是一种美的欣赏与教育活动.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和再现美,提高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各类教学中,语文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语文可以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那么,如何将学生送进美的世界,如何让学生去感知语文教学中的形象美、音乐美、意境美,从而去感悟现实生活的美,也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三种境界,即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王吉灿 《甘肃教育》2014,(18):49-49
正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文学作品的美,带领学生去欣赏、品味美的不同形态,并且通过对美的形态的分析,感受了解作品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进而使学生学会美的创作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语文课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美,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美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这些美,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美育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提升生命质量的  相似文献   

9.
黄辉 《学苑教育》2012,(16):39-3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教学目的之一,美育在语文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兼顾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是人类感情与美的沉淀。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美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文质兼美的范文。它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还要诱导学生学会欣赏文中蕴含的美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1、欣赏语言美许多课文语言凝炼 ,文采飞扬 ,看似平常的字眼 ,细细玩味 ,令人拍案叫绝 ,有非此莫属之感。在教学中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 ,抓住传神之笔 ,让学生品词玩句 ,反复体会感受 ,把握课文的意境美 ,体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 ,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美的能力 ,为写作中的遣词造句积累材料。2、欣赏文中的自…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历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人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孙敬堂 《学周刊C版》2011,(7):197-197
寓语文教学于美的欣赏之中,就是说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传统教学法很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不难看出,寓语文教学于美的欣赏之中,是符合教育学原理的,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语文教材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美育作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过程是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对语文教学美的需求日趋强烈。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语文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有看不完的美妙事物,有感受不尽的真、善、美,有艺术的享受、审美的提升。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美的氛围,在文章中感受美的情趣,在咀嚼中提升美的品味,在想象中进入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孙玉敏 《甘肃教育》2009,(12):36-36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那么,深入挖掘语文之美就成了语文教师深入探究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现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谈谈在语文美育方面的探索。一、美在语言—欣赏妙趣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也是人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基础。所以,对语言美的欣赏,  相似文献   

17.
陶跃宏 《职教论坛》2002,(14):32-32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形象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及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以下一些感受:一、在阅读范文中感受美1.语言的渲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语文教学也必须凭借语言来进行。因此,教师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描绘大自然,记叙现实生活,刻画人物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涵,牢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去认识美,体会美,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一、创设意境,让学生在文章的诗情画意中感知自然美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  相似文献   

19.
王晓宁 《新疆教育》2012,(16):236-236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的教学是以文章为载体,而汇集各类文体精华的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生活中去。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课文和教师的中介作用,呈现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感受美、欣赏美,获得美的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