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东大学中文系编注的《杜甫诗选》,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的由陈美林、金启华编的《杜甫诗选析》、还有《唐诗鉴赏词典》,对《兵车行》的“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都作了同样错误的注解。虽然它们有的说是车马,有的说是战士和送别的亲人行路扬起的灰尘,但都认为杜甫写行军时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渭水的咸阳桥都看不清了。这些书的作者没有从诗句的语法构造来正确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意思,不免把自己凭空设想的意思强加给杜甫。他们显然没有细心研究古人对这句诗的注释。“尘埃不见,言出师之盛,”是钱谦益对头四字的笺注。仇注杜诗也收录了这条笺注,表明他同意和重视这九字的笺注。凡截取哪几个字加  相似文献   

2.
杜甫陇右纪行诗《石龛》的地理位置,“旧注”寥寥无几。考察确认:今甘肃西和石峡镇石峡村西山的“八峰崖石龛”为杜甫笔下的“石龛”。但杜甫只去了“石龛下”,而未去“石龛”。通过对前往八峰崖石窟道路的考察,找到了杜甫能“驱车石龛下”的道路,即由高河口进入,经石坝、刘河、真武、曹家湾梁、关坝、喜集、灯塔,到寺儿湾之路;通过对八峰石龛下寺儿湾“吉祥寺”遗存的考察,找到了杜甫走这条路的真正原因,拂去了诗意与八峰石龛环境位置相抵牾的疑云。论述了《石龛》诗与“仇池草堂”、《仇池》诗的关系,认为:《石龛》诗破解了诗圣专程寻访仇池的密码,也找出了诗圣寓居仇池山下飞龙峡东端灯塔村的证据,其《仇池》诗是在飞龙峡所写,属纪行诗。  相似文献   

3.
用典是中国诗歌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特殊艺术手法,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文心雕龙·事类》)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说:“诗自模景、述情外,则有用事而已.”(《诗薮》)对于用事,他又说:“欲观人笔力材诣,全在阿堵中.”“读书破万卷”的杜甫,学识博洽,才华横溢,使事用典常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4.
杜甫一生曾经种药、采药、晒药甚至卖药,如此“药生活”是杜甫在秦州期间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杜甫体弱多病,草药常常是他的养生之资;杜甫一生困顿,草药时为他的生活之资;杜甫热爱自然,草药也是他诗歌意象的一个重要资源;杜甫深具儒家爱物济民的思想,他喜爱草药是因为草药为仁者之物。杜甫面对草药时的心态主要是审美的而不是经济的。草药在杜甫笔下更多的是诗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表现物,是他内心深处道家隐逸意趣与儒家仁爱思想结合而成的一种象征性寄托。  相似文献   

5.
陈娟 《阅读》2023,(82):18-19
<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独特的时代风格造就了许多著名诗人。继杜甫之后,中唐时期又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就是有“诗魔”“诗王”之称的白居易。“诗魔”白居易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我们来读他的一首闲适诗《观游鱼》。  相似文献   

6.
论杜甫的谏臣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甫忠君似乎是自宋以来人们的共识。但杜甫并非那种“一饭不忘君”的愚忠之辈,他秉承先儒的“君子”理想,把“道”作为君臣关系的基点,以“道”评君,以“道”讽君,以“道”行己。在杜甫的创作和生活中,君道和臣道把握得较准确。他的忧国忧君,实则忧道忧民。所以杜甫并非“一饭不忘君”,而是“一饭不忘民”,他是以君子之道,行直臣之忠,尽谏臣之职  相似文献   

7.
陈娟 《阅读》2023,(82):18-19
<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独特的时代风格造就了许多著名诗人。继杜甫之后,中唐时期又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就是有“诗魔”“诗王”之称的白居易。“诗魔”白居易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我们来读他的一首闲适诗《观游鱼》。  相似文献   

8.
书虫T型台     
《阅读》2013,(7):F0002-F0002
书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也给我带来了知识与信念。《猫头鹰王国》这套书给我带来了勇气,让我变得勇敢,懂得为了梦想而坚持;《法布尔昆虫记》给我带来了知识,让我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手斧男孩》教会了我坚强,主人公坚强的性格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9.
2009年发表的《夏日》,是库切继《男孩》和《青春》之后的又一部自传作品,从而也构成了他的“自传三部曲”。而《夏日》也如同一面重现的镜子,年近古稀的作家在此真诚地回顾了盛年时初登文坛的自我。通过文中那些虚构的事实,众多他者主观性视角的叙述,库切拒绝了任何关于本质版本的自我建构.其个性气质的内容也不断从中突显出来,作家多重的文化身份在这里不断地协商、演现,而这些也给他的写作带来了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客观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一代国史”的伟大诗人.他在悲剧性的政治生涯和“诗史”般的创作中,始终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为崇高的政治理想,始终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真挚(《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情怀反映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他屡遭排挤和打击,但他从未消沉和遁世,始终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政治,关心皇朝的盛衰和民生疾苦,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思想.  相似文献   

11.
知名美籍华裔汉学家陈世骧于诗学领域成就卓著,学界多关注其“抒情传统”论,而他在阐发中国文学“时间”主题方面亦富创见。陈世骧论“时间”最精彩者有两处:其一,陈氏精心构织中国式悲剧观,视命运为时间空间无尽流转,以此发掘杜甫《八阵图》之悲剧精神;其二,陈氏以“时间性”为轴心,绾和屈原《离骚》各要素,重释此诗的时间意识。其理论精义值得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对于素有“学术快枪手”、“论文满天飞”之称的多产学者王辉斌先生来说,1994年可谓又是他的一个学术之丰收年。因为在这一年里,除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其任副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修定本外,他还先后在《中国李白研究》、《杜甫研究学刊》、《侪鲁学刊》、《山东师大学报》、《山西师大学报》、《广西师大学报》、《首都师大学报》、《云南教育学院报》、《宁夏教育学院报·银  相似文献   

13.
杜甫陇右纪行诗《积草岭》的地理方位,是典籍、史料稀缺,古今释注者尚未开垦的一方荒地。对疑似积草岭的“马莲垭豁”、“老关庙梁”、“二垭子梁”、“银子崖”、“焦山沟梁”等去石峡石龛和到成县泥功山的古今通行路线、地理方位、地貌特征实地考察,发现西和县石峡镇“焦山沟梁”与杜甫笔下的《积草岭》诗意相契合,应该是当年诗圣经过的“积草岭”。  相似文献   

14.
书虫T型台     
书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也给我带来了知识与信念。给我带来了勇气,让我变得勇敢,懂得为了梦想而坚持;带来了知识,让我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手斧男孩》坚强的性格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15.
社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于乾元二年(759年)秋天辞职携眷西行,到了秦州。在秦州他写下了五律组诗名鸽《秦州杂诗二十首》、《天河》等诗,其中多称说“天河”、“河汉”、“牵牛”等,同天水得名之义完全相合.而且从大体的地域方位上说.也是正确的.可见杜公对牛郎织女传说中“天河”在现实社会中所对应之水.对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都有所认识。他后来在夔州时作了五古《牵牛织女》,在“托意君子进身之道.故感牛女故事而赋之”之外.诗中也反映了杜甫在青年男女关系问题上的一些看法。由此,我们也可略窥牛郎织女传说在唐代以后小说、戏曲中沉寂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被更具教化意义的董永的故事所覆代。  相似文献   

16.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说:“者”字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还列有“词气词‘者’”一项。 这大体代表了语法的一般说法。 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将者字结构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17.
道光顾师轼撰《梅村先生年谱》,所见资料有限,难免阙误,兹据《清实录》予以补正。《年谱》阙漏未收而见于《清实录》者四:(1)赵弘文荐吴伟业。“顺治三年八月王寅,苏松巡按赵弘文疏荐吴伟业”,“九月乙酉,降赵弘文二级调用,以滥举吴地乡绅多员,市恩循私故也。”(2)命吴纂修《顺治大训》。“顺治十二年正月辛亥,谕:朕……欲勒成……《顺治大训》,……特命……吴伟业……为纂修官。”(3)命吴纂修《太祖圣训》。“顺治十二年四月癸未,谕:……《太祖圣训》、《太宗圣训》即于五月开馆。特命……吴伟业……为纂修官”,“五月庚戌,宴纂修……官于礼部。”(4)命吴纂修《孝经衍义》。“顺治十三年正月癸未,谕:……兹欲勒成《孝经  相似文献   

18.
说自己的话     
冒继承 《阅读》2009,(4):22-23
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他对诗学也很有研究。一天,有个人拿了自己的诗作,向黄宗羲请教。黄宗羲翻开诗稿,刚看了几句,就说:“这是杜诗。”再往下看,又连声说道:“杜诗!杜诗!”来人受宠若惊,喜形于色。要知道,杜甫可是诗圣呀,自己的诗被当作是杜甫写的,不就说明自己和杜甫水平相当了吗?可是黄宗羲接着说:“诗的确像杜甫的诗,可是你自己的诗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对“天道”有知论的怀疑,是他的哲学思想中光辉的一个组成部分。顾炎武的《日知录》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司马迁在他的《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里,在大量的叙(序)事中,虽没有下断语,实际上已表明自己的论  相似文献   

20.
残雪新作《家园》有三个解读层面:丰富意蕴的叙事符号,以此探讨小说的“自我”灵魂归宿的永恒追求主题。转换式聚焦的叙事焦点、双重时空维度的叙事结构、与“他者”内心的焦虑表达以及个体对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