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受到认可,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对于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与日俱增:研究主题逐步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研究,即从概念辨析、理论模型设计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促进学习的技术实现等实践方向发展;研究对象日益多样化,聚焦的工作场所逐步从企业拓展至学校、医院等,研究对象也覆盖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企业主管/员工、教师、医务工作者、银行职员、社会工作者等;研究视角受到传统知识观向实践知识观的转变,从关注个体同时也从个体行为导向的视角,到关注个体与情境之间的交互,再到更广的社会-历史-文化视角;研究方法既有聚焦影响因素研究的量性研究,也有聚焦学习机制研究的质性研究。今后,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从经验中学习、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之间的关系、虚拟空间的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的激发与支持、基于团队或组织视角的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2.
徐建平 《成才之路》2011,(22):12-12
课改下的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以知识的学习转向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旅游专业教师通过自我学习、向他人借鉴和组织培养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专业成长,从而对教学实践起指导作用。因此,积极探寻有效策略,关注旅游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成为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勇  阎水金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17-21,43
知识是课程发展的三个重要来源之一.当代西方知识观经历着以下的转变:知识的本质从绝对真理性到生成建构性,知识的存在状态从公众知识到个体知识,知识的属性从价值中立到价值关涉,知识的种类由分层到分类,知识的范围从普适性到情境性.由此对当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课程目标应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课程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课程实施应采取"自下而上"的实践范式,教学过程中应更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西方知识观经历了从知识本体论向知识认识论、从知识认识论向知识价值论的两次重大转变,其中每一次转变都对教师知识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让人更深入地认识教师实践知识的本质,而且使人更明确教师实践知识的价值取向,即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取向,以教师反思为动力的取向,以探寻实践知识的意义为根本目的的取向。  相似文献   

5.
一、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观: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背景多学科聚焦于“学习”的研究,不断建构着关于“学习”的新的意义,揭示着学习的社会本质、实践本质、分享本质和默会本质,从而消除将真实生活、社会实践与当前学校情境沟通起来的理论制约,开辟出以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组织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空间。1.从个人的认知建构到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的社会性发源于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观、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引领有关学习的研究从关注以大脑为基础的个体认知领域,逐渐深入到学习的社会和文化情境之中,从不同的角度把学习的研究从纯粹心…  相似文献   

6.
教师角色的总体性观照及其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教师角色及其变迁的研究主要存在四种视角和背景:教学观变迁及其实践、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等时代要求、知识状况的变化。这些看似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背景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的联系,那就是知识观及其转型。随着西方学术中传统的"超个人取向的并缺乏个性和主体性的"角色概念转向"个人取向的并以主动性和能动性为行为动力的"角色概念,本文将教师角色界定为"基于对知识观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上教师的自我行动"。探讨当前的教师角色变迁最重要的是转变定位教师角色的方法论立场,即由集体主义方法论向个体主义方法论转变。因为只有站在教师个体的立场上认识教师,文中所提出的诸多教师角色变迁的取向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教学正经历着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本文聚焦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困境,以纲要课程为例,立足学生的学习观,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归纳出由"讲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课内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观经历了理智取向、实践取向和精神取向的三次转变,由此带来了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从关注知能到关注实践再到关注精神的变革。随着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深化发展,研究术语从“教师培训”改为“教师专业发展”,进而被“教师学习”所替代。这一转变凸显了幼儿园教师是自主的终身学习者,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培训观从外铄论转向内发论,自主取向的幼儿园教师发展观得到了普遍认同。同时,这一转变还催生了个人和集体的教师文化之间的相互调适,营造合作共生、带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幼儿园教师文化生态成为共识。在方法论层面,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诠释范式、社会批判范式等研究范式呈现出齐头并进、互取所长的横向格局,但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同时也存在着过度推崇“基于证据”的实证研究的倾向。研究范式的多元化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复杂性思想”,从多元整合的视角开展研究应是未来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观点再聚焦: 如何让"讲台上的学习"变为"课桌上的学习",其核心载体是什么?我们认为,学习的关键在思考,而推动思考的是一些具体的任务。向"任务中心的课堂"的转变,其实就是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迁移,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海燕 《文教资料》2010,(35):111-113
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斯大林式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存在着简单化、忽视人的主体地位并塑造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转向实现了从"本体论向存在论"、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从"结构主义向建构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影响了道德教育理念的转变。在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基础上的现代德育观在内容、目的、过程、功能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人的社会性本质是在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性实践活动,其实践特性内在地规定了它在人的生存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与功能,构成人的生存方式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完成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的生成;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助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从"社会需要论"向"现实的人"的转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源性力量,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超越性、人本性与转基因为学习范式的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导致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范式的必然转向。鉴于教育改革历程中知识与技能之争影响深远,文章从认识论立场出发,辨析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知识奠基的技能层次理解,进而明确技能本位学习范式之定位,即以技能学习为主线带动知识学习与态度价值塑造,以促进个体核心素养发展;从方法论视角勾勒技能本位学习范式的实践进路,即通过构建终生学习生态、研制技能组谱、设计个性化体验学习活动、打造开放学习空间、建立技能微认证体系等促进个体技能养成,以期回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认识论革命与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型,教育的思维方式也发生着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的范式革命,这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课程观向动态的、开放的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课程目标要超越知识达到对学生存在的关注;二是课程内容回归生活,课程内容更加关注知识的不确定性;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西方教师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世界中稳定和基础性的一部分,一直是教师教育与发展的一个核心议题。随着教师知识认识论的变化,其研究内容也随之在演变和扩展:从教师知识分类研究发展到教师实践知识研究。知识观的转向必然会导致教师发展范式的转变,而这些变化对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维方式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深层次、根本性因素,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现专业成长,必须从转变思维方式入手。教学思维范式是教育者对教学实践活动认知、思考的模式,具体体现为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师生观等。当前,教学思维范式从预成性教学思维转变为生成性教学思维,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即思维冲突——教学理论启蒙——教学实践反思,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激发自身自主发展,积极转变意识,养成生成性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研究》2017,(5):38-44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国际上看,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已从"培训问题"转变为"学习问题",这意味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的中心从外部提供和评价专业发展项目转变为理解与支持教师真实的专业学习。与此同时,教育领导的研究焦点在历经特质—行为—情境—价值的转移后,开始聚焦领导的目标——学习,由此出现了学习领导范式。学习领导范式为如何理解与支持校本教师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系统的视角,为学校校本研修建设与品质提升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前的全部哲学都无法科学认识"人的本质"问题。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应从"物"的思维方式转变成"人"的思维方式,即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转变为实践思维方式,按人自身规定的方式理解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伴随教育范式由“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这一转变趋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教师发展的内涵与本科教学的本质。在“学习范式”下,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支持性组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面临诸多挑战。从中美高校比较的视角来看,两者在实现由关注“教”到关注“学”这一组织转型及职能超越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教育范式转换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需要关注学习效果与质量,创设学习型组织;转变组织角色与属性,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重视教与学的双向关照,支撑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在深入分析信息时代不同于工业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面向信息时代的教学范式,主张以定制化的、聚焦于学习的教学取代工业时代的标准化的、聚焦于分类的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教师的主动、控制和责任转变为分享的主动、控制和责任;从去境脉的学习转变为真实的、意义丰富的任务,以高层级的学习目标取代低层级的学习目标。新教学设计理论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构建设计模型,并彰显教学方法的情境化考量和教学设计向"用户设计者"模式的转变,为在实践上进行教学范式转变提供了一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经历了以抓“双基”发展智力为目标的知识课堂教学研究,教育整体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关注生命价值和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三个阶段。研究取向上从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现实生活人”,研究对象从“认知领域”扩展到“生活和生命全域”,研究方式从“实体思维”转向“关系思维”。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改善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呼唤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聚焦制约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特殊场域,研究复杂的具体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改革,需从教学认识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教师教学习性改造等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