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死后归葬是中国古代葬俗之一,最初是扶柩归葬和负骨归葬,五代、宋朝之后,由于受少数民族和佛教葬俗的影响,开始有了火化归葬的方式,但火化归葬一直受到贬议。明清时期,只对那些家庭贫寒和有军籍而死在外面的人,允许火化归葬,这实际上是一种变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舜帝最后一次南巡是否到过苍梧九嶷山,这直接关系到舜帝是否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北方某地出于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提出舜帝根本没有到过衡山、九嶷山。本文从传说故事、史实依据、考古发现三个方面,结合舜帝老来南巡动因以及路径分析,认为舜帝南巡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舜的贤德及处理南方有苗问题的政策与成效、舜帝南巡的相关活动、考古遗存、南方后世民众对舜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讨论,认定舜帝南巡并非征讨有苗,而是巡狩方国、体察民情,最后老死道中.  相似文献   

4.
慕容鲜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少数民族,其在中原及辽东地区先后建立5个政权,史称五燕。在政权的各时期,慕容氏统治者都保持着龙城归葬习俗,这与其民族意识及汉化进程密切相连,是慕容氏在入主中原后努力维系政权的民族性、保持民族发祥地之统治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湖广地区关于虞舜的传说很多,而且都是由"舜南巡"所衍生。就历史的真实性而言,年满100岁的舜是不可能"南巡"的,虞舜的势力在那个年代也不可能到达南方。但湖广地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虞舜传说,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虞舜族群的后裔南迁。  相似文献   

6.
认为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道死苍梧、葬于九嶷,应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当时湖南(包括苍梧九嶷)远古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第二是当时的中原和南方湖南存在着文化交流,南来北往的人员流通已很方便。解决了这两个前提,舜帝南巡就不仅可能,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7.
8.
虞舜是中华民族记忆中的三皇五帝之一,有关舜的传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舜帝南巡”作为舜帝传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先秦萌芽、汉代形成、唐宋发展、明清成型的发展阶段。通过史籍、故事、诗词、古歌等多种形式传承演变,“舜帝南巡”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集体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政治价值,不仅促进了岭南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部族融合,推动早期华夏国家的形成,而且通过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促进新时代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养分。  相似文献   

9.
传说中的“舜歌《南风》故事,透露出重要的历史信息。虞舜在历史传说中,是一位有孝行、布仁德、躬藉处苦,爱民勤玫、明哲贤能,集宗法社会诸多美德于一身又建立了地辖“九州”的王朝,实现了天下大治的“圣王典范”,还是一位蛮荒南国的开辟者,文明南国的首创者。实际上综合体现了春秋至两汉的儒墨道法诸家,主要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的“虞舜文化”,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面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10.
舜历贵贱论     
舜的一生充满了贵与贱的辩证法:他有着高贵的血统,但出身却很卑贱;他年轻时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但却因此展现出了十分高贵的品质;他经历了辅佐尧和自己君临天下的辉煌,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却始终不忘底层百姓的疾苦;他切身体验了极度卑贱与极度尊贵的巨大落差,但却从不将贫富贵贱放在心上。所有这一切都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留下了印痕,深刻影响了历代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  相似文献   

11.
舜歌《南风》与舜化南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说中的"舜歌<南风>故事,透露出重要的历史信息.虞舜在历史传说中,是一位有孝行、布仁德、躬藉处苦,爱民勤玫、明哲贤能,集宗法社会诸多美德于一身又建立了地辖"九州"的王朝,实现了天下大治的"圣王典范",还是一位蛮荒南国的开辟者,文明南国的首创者.实际上综合体现了春秋至两汉的儒墨道法诸家,主要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的"虞舜文化",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面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12.
尧舜传贤不传子,完全不同于禹之后的家天下,从而被后世视为天下为公的典范。但是,舜赖以成名的孝悌品质却属于家庭道德;当家庭道德与社会公德发生冲突时,舜所维护的也是家庭道德。可见,在舜帝那里,公德与私德是矛盾的统一,而作为家庭道德的私德则占据着矛盾的主导方面。由此出发,儒家文化既讲以天下为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讲亲亲为大,内外有别,待人区别远近亲疏。受此影响,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文明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国人也常因公德意识淡薄而备受诟病与批判。  相似文献   

13.
尧舜传贤不传子,完全不同于禹之后的家天下,从而被后世视为天下为公的典范。但是,舜赖以成名的孝悌品质却属于家庭道德;当家庭道德与社会公德发生冲突时,舜所维护的也是家庭道德。可见,在舜帝那里,公德与私德是矛盾的统一,而作为家庭道德的私德则占据着矛盾的主导方面。由此出发,儒家文化既讲以天下为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讲亲亲为大,内外有别,待人区别远近亲疏。受此影响,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文明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国人也常因公德意识淡薄而备受诟病与批判。  相似文献   

14.
脂批"借省亲事写南巡",将小说与历史联系起来。脂批"文忠公之嬷",意指傅恒的乳母看到 了皇帝的南巡,专指乾隆帝南巡,此批语因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历史上的康熙帝的第 六次南巡与乾隆帝的第一次南巡,相隔四十四年;《红楼梦》里"太祖皇帝仿舜巡"与"元春省亲",相隔四十 二年,两者相吻合。曹雪芹不可能看到康熙帝的第六次南巡。曹頫不可能是"忆昔感今"者。《红楼梦》的 时代背景在乾隆朝。  相似文献   

15.
舜的先祖虞幕封于虞(今山西平陆).有虞氏部落世居蒲坂,舜出生于蒲坂的姚墟.巡狩为天子视察政务的举措,舜即帝位33年让禹摄政,故知舜晚年无巡狩,且南巡狩只到安徽霍山.百岁高龄亦不能驱车南荒治水探弟.《竹书纪年》"鸣条有苍梧山."孟子与先秦诸书言舜卒鸣条(之苍梧山).  相似文献   

16.
苍梧绝非自汉武帝时始得名,实乃颛顼时之交趾地,舜帝时属杨州徼外之地,舜南巡及死葬之所,周时属楚,为秦所并,秦亡为赵佗所封,汉时武帝立为郡.湖南之九疑山乃为纪念舜巡葬之苍梧而命名苍梧山,零陵是舜之衣冠冢,九疑,乃异冢之谓也.  相似文献   

17.
康乾南巡期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与江浙地区的文人士绅群体积极互动,通过特恩加试、官绅书赋能力测试等方式考察和延揽人才,并积极搜寻典籍或接受文人士绅进献书籍画册。帝王对江浙地区文人及文化资源的吸纳,为其在京师和江浙地区以汉文化典籍刊刻为核心的典籍编纂事业储备了力量,并在南巡中及南巡后,将经过清政府重新调整、系统整理后的文化典籍颁赐给江浙地区,而江浙地区颁赐典籍的贮藏之所多为南巡影响下的行宫或名胜景观。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有两个喜欢南巡的皇帝,一个是康熙,一个是乾隆,前者南巡开启了盛世,后者南巡终结了盛世。同样是南巡,为何结果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9.
《湘南学院学报》2017,(6):42-45
虞舜,五帝之一,4000多年前,建立和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坚持德主刑辅,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和衷心爱戴,不愧为一位圣君。  相似文献   

20.
究竟如何给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人物虞舜的形象准确定位?史学界、艺术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论文试从武艺的角度切入历史,探讨供奉在九嶷山舜帝陵里的持剑舜帝铜像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独创性,力图从史料中发掘舜帝身上的尚武元素,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舜帝武艺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和于家于国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读者一道去"发现"(其实是"还原")包裹在虞舜仁德灵魂之外的勇武之躯,以便重新深刻认识虞舜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特质,将一个武功卓著的虞舜形象推介给大家。此外,论文还涉及了对"中国梦"与"尚武精神"紧密联系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