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但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之间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纵观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我们总可以发现美国人的身影,美国为了自身的战略利益,不断违反中美公报中的有关规定,插手台湾事务,甚至利用台独分子破坏中国统一大业。进入新世纪,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仍未放弃“帝国情怀”,这就决定了中美将会在台湾问题上继续斗争,而中国一定会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2.
每年这个夜晚,总会有很多观众端坐在电视机前,等着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给予他们的感动。他们也许早就从媒体看到过其中的许多事迹,但还是愿意被再"系统地"感动一次。喜欢感动和能够感动的人都是善良而富于同情心的。感动的基础,其实是我们内心已有的道德和良知,是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因为有,所以才能共鸣;因为渴慕,所以才被感动。在今年的十大"感动"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林俊德和最美教师张丽莉的敢于牺牲;看到了12岁姑娘小何玥、农村妇女高淑珍以及台湾老兵高秉涵的爱心与奉献;看到了南海卫士李文波、"卧底局长"陈家顺以及歼击机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志士。他在甲午战败、台湾被割前后 ,组织义军 ,抗击日本侵略者。他首倡建立的台湾民主国 ,是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力图把台湾保留在中国版图内的一次不成功尝试。虽不久失败 ,但他爱国爱乡的真挚情感和渴求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27日,数亿中国人或许是第一次听到"塑化剂"这个词,来自宝岛台湾的饮料相关企业顿时陷入了来自海峡两岸共同的唾弃中。人们很快有些遗忘,毕竟化学名词既难于理解又没有营养。但中国食品业似乎总是会给我们不断带来惊喜——在"台湾塑化剂"事件过去整整一年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却又合乎情理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又重新"燃"起了这个化学名词。此次事件暴发以来,公众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到底还有哪些食  相似文献   

5.
马英九执政后,结束"台独执政",与大陆一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扭转台湾"一个中国认同"走向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氛围。两岸经贸关系更紧密,两岸文化往来更密切,两岸人员交流更频繁,两岸对话协商更坦诚,但台湾的"一个中国认同"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分析马英九执政期间误导台湾"一个中国认同"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解决台湾"一个中国认同"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6.
<正>马云有一次去台湾,跟一群企业家吃饭。每个企业家都跟他大谈创新,这些人年纪都很大。马云回去后写文章说:"假如七八十岁的人还在创新,我们的问题就大了,他们不相信年轻人比他们更会创新。其实他们应该尽全力去帮助年轻人创新……"台湾的很多年轻人就在网络上骂:"你别对台湾指手画脚!"但我特别想站出来说:"我  相似文献   

7.
从新中国成立直到1979年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期间,中国台湾运动员活跃在奥运赛场,虽然由于政治原因当时的台湾并不代表中国大陆,但不能抹煞的是他们也是中国人的这一事实,所以对这段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的是在北京申奥过程中台湾的表现及申奥成功以后台湾的角色又当如何。对于以上问题本文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旭栋 《幼儿教育》2012,(Z2):24-25
孟庭苇,这个名字相信歌迷都不陌生。她是台湾著名歌手,以其清纯素雅的外表,清亮空灵的歌声打动人;她以《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一曲得到"月亮公主"的雅号;她的歌被广泛传唱,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歌坛里一颗明亮的星。如今20年过去,步入不惑之年的孟庭苇,拥有了生命中的"太阳王子"——儿子小宝弟。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她,依然  相似文献   

9.
陈奕迅     
<正>陈奕迅,香港著名男歌手及演员。被许多人认为是香港流行音乐新时代的指标人物之一,他亦被多数人认为是香港流行音乐人张学友的接班人,他也是继张学友后另一个在台湾获得成功的香港歌手,2003年,他成为第二个拿到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的香港歌手。  相似文献   

10.
舞台、银幕、荧屏为什么都是四方形?四方的世界就通过这些媒介融聚在你的眼前。四方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在戏剧和影视的海洋中,我们更深入理解本期主题的意蕴,并以文字之抽象来再现视觉的冲击。有一种人,在国际上被称为NEET。该词最早出现于英国,之后被其他地区广泛使用。他们在美国被叫作"归巢族",在台湾被叫作"尼特族",翻译成中文就是"家  相似文献   

11.
正几年前,《蒙娜丽莎的眼泪》风靡中国内地,一个清澈而有力的声音成了人们抚慰心情的良药,林志炫的名字就这样被很多人记住。他的嗓音极富穿透力与亮度,至今都被公认为台湾歌坛的"最美"。最受圈内外推崇的,当属他现场演唱的功力。歌手彭佳慧说:"他简直像一台机器,你要他播放,他立刻就能在你面前完美地把歌呈现出来。"出道20多年来,他曾经数次获得台湾金曲奖提名,虽然屡屡与奖项擦肩而过,但早已成为华语乐坛歌迷心中的无冕歌王。  相似文献   

12.
宋元时期,中国开始在台湾设置政治机构和军事驻防;明代,台澎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海防前沿;清政府在台湾设省之后,台湾有了更快的发展,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民国时期,中国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收回了对台湾的主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事实,也是早已确定的国际法规范。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台湾赵镜中先生就提出"教教材"与"教阅读"的反思,其理念很快被人熟知与了解,但具体到教学现场,我们尚有太多的疑惑与转换点捕捉盲区。相对而言,"教阅读"这个理念,或者说这种提法,来源于西方欧美教学现场实践。受欧美教育影响较大的香港中文教学,必然带有较浓厚的"教阅读"的烙印。我们不妨借香港弘立书院中文教师王清凤老师对《又丑又高的莎  相似文献   

14.
正Port 1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中学的时候,有个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长大,并辗转大江南北。池老师除了是级任导师外,也教我们韩文。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另外两堂课。第一堂课,是级任导师担任的"周会"课。那天黄昏,夕阳的余晖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们在练习开会的议程。我有一个提案,进入表决的程序,由于没有人举手赞  相似文献   

15.
正三年前我问中国一家一流品牌公司的创始人空闲时间做什么,他清楚地回答说不想要"空闲时间"。"在西方,生活是第一位,工作是第二位。但在中国,工作是第一位,生活是第二位。"他说,"我们这一代人人如此。"中国人对待懒惰的态度可以解释为何中国能毫发无损地度过全球金融危机。但这是三年前的事了。从那时起,更年轻的一代中国工人开始发现懒散的乐趣。休闲在中国曾被不齿,如今正卷土重来。很大程度上,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劳累过度。中国独生子女一代现在成了"三明治",上有退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中学的时候,有个导师名叫池复荣。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长大,并辗转大江南北。第一件事,是在一堂"周会"课上。每个星期二下午的最后一堂课,是级任导师担任的"周会"课。那天黄昏,我们在准备开会的议程。我有一个提案,进入表决的程序,由于没有人举手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7,(2)
有一次,影星成龙发表谈话,批评台湾大选,支持大陆和台湾的统一,认为这样将使中国更强大。妻子是台湾女星林凤娇的成龙,一向被视为“台湾女婿”。因此,成龙的言论遭到台湾不少人的围攻谩骂,掀起一股“反龙潮”。但成龙说,“全世界我都不怕!”表示了坚决的回击,不愧是一个硬骨铮铮的好汉。  相似文献   

18.
在"看不见的手"伸向一切的今天,很多原本不是生意的事情,到头来也成了一桩生意。比如教育。最近,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了2011年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名额,共计2000名。原本就被国外大学、香港地区大学分掉不少生源的国内高考这杯羹,又将被台湾的大学分走一匙汤水。不过教育部门一点也不担心,自2006年至今,高考的报名总人数都在千万徘徊,从一千万人中分流2000人去台湾念书,九牛一毛,本不打紧。但有人担心台湾的大学瓜分高考生源,就像当年香港高校来内地招生一样,会动摇北大、清华等等国内名校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毕竟,台湾有台大、师大、政大、成大等众多名校,教学水准不逊北大、清华,国际排名甚至更高,面对台湾的名牌大学,国内高校又将如何自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海峡两岸词语的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在内地传播及被吸收的台湾词语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收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台湾词语;第二类是在内地使用但未被收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台湾词语。进入大陆的台湾词语具有的特征:从形式上看以双音节为主;从内容上看,包括:与大陆存在相对应词语的"同实异名"词、与大陆词形相同但意义有差别的"同名异实"词语、台湾特有词语。台湾词语能够进入内地传播使用主要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以及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20.
·【阅读引言】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曾执教于东吴大学、香港浸会学院、台湾阳明医学院。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曾荣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奠定了她在文坛才女的地位。1977年,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曾获得过吴三连文艺奖,当选过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