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加入WTO后,高校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国际贸易作为经济类应用学科,是各大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首批试点专业.笔者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从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考核方式的组合四个方面提出双语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学学科中,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是近几年财经类招生的热门专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纷纷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其中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国家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强调国际贸易学中的应用性理论,是体现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地位、大学本科教学水平和为经济实践服务的客观需要.应用性理论不同于纯经济理论,它有自己的5个特点.比较注重阐述应用性理论,是国际贸易学区别于国际经济学的一大职责,这样做有利于相关专业优势的有效发挥.例如,围绕“贸易顺差”这个基本术语,就至少可以发挥出五大方面的应用性思路,以分析和解决当今国际经贸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作成 《成才之路》2022,(12):37-39
国际贸易学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晓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无障碍进行英语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文章从课程思政教育的案例教学路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三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经济学专业学科的特点.从社会经济形势和经济学专业特点来看,经济学培养理念对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学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对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活动剧增,社会需要大批既精通英语又了解国际经贸知识的人才。《国际市场营销学》作为商务英语跨学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其定位已经不能简单从传统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来界定,而更应该从一个全方位的市场需求角度,讨论其在商务英语学科下,采用双语教学的建设意义。笔者基于自己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经验,对双语教学理念运用到该学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是众多社会科学中离我们最近的学科,是一门教我们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做出选择的学问。经济学与金融、国际贸易等学科虽同属经济学大类,但有着较大的区别,经济学更注重理论学习与研究。事实上,经济学专业培养的是掌握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工具,会分析各种经济现象、经济运行本质的理论型人才。所以。如果你想报考经济学专业,先想清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课程,不但涉及微观经济的分析,还包括了中观、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考虑设立该门课程作为非财经类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和财经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需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质目标。而且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9.
掌握现代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于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从教学实践看,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定量分析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其原因是学科定位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应该通过提高认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明磊 《职业技术》2009,(12):54-54
有效教学作为一个引起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专属话题,其研究的兴起是与教育改革的实施相伴而生的。作为当今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经济学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介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目标,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is considered increasingly important. However, due to data limitations, systematic studies to explain observed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are rare. Using expectancy-value-theory, we argue that this “discipline gap”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can either be explained by a particular link to costs and/or to expected benefits. A factorial survey experiment administered to students of economics and engineering at a German university allows for a comparison of the separate consideration of both systematically varied costs and measured benefit expectations of studying abroad across both groups of student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the intention to study abroad are based on differently-weighted benefit potential, and not on differences in the evaluation of costs.  相似文献   

12.
If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s to be reconceptualised in ways that articulate and demonstrate its continued relevance for the 21st century, it is argued that its history and traditions deserve both celebration and challenge. The field's multi-disciplinary origins and nature, for example, position it well for further advancement in a future in which the socio-cultural analysis of global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will require concerted attention. On the other hand, some fundamental, and long-evident,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critical re-consideration. In the light of this, the article focuses upon ways in which bridges can be built or strengthened acros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and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studies, policy and practice, micro and macro levels of analysis and studies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mplications of this are considered for all engaged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related educ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应分属于经济学范畴和法学范畴,可以定位为理论经济学或应用法学,在不同范畴内有各自的研究特点。法律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是呼应国际性“法律经济学运动”的必然结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以经济学的方法、原理及观点来分析法律问题,实现了经济与法律的有效融合,较好地解决了法学院学生不懂经济,经济学院学生不懂法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教育学学术规范存在的几个问题,即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讨论或研究的缺失、学科的学术体系中教育学的学科缺位、教育学的学术独立性的缺少、教育学的原创学术知识的缺乏,然后探讨了我国教育学学术规范建设的途径,即建立教育学的学术形式规范,建立教育学的学术内容规范,建立教育学学术规范与教育政策和实践之间的合理关系,建立制度化的教育学学术规范。文章的结论认为教育学的学术规范为教育学学术创新提供外在的制度保障,而且也可以为我国教育学进入世界教育学学术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很多普通高校都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目前新升格为本科的民办高校有48所,其中有32所也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普通高校的专业侧重于学科型人才的培养,而民办高校应该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民办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并没有突出这一思想。文章通过基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理念,以民办高校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重新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是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学科可持续发展度是表征学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从教育系统工程的视角,应用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建构学科可持续发展度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学科可持续发展度指标体系,将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度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相关评价指标的影响力排序。结果分析表明,学科方向前沿引领性、学科科研平台、学科团队协同能力、学科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科研究生质量等是影响学科可持续发展度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注重学科方向的前沿引领,强化学科科研平台和学科团队协同能力建设,增强学科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学科研究生质量等是提高学科可持续发展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鉴于有效供给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及国际、国内供给调控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为今后20年确保实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立供给经济学这门新学科,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供给理论研究的基本轨迹、建立供给经济学的历史背景、供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问题,开始加强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1953年至1957年,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与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劳动技术教育明显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978年后,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的指引下,劳动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学科和课程地位再一次得以确定。1993年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劳动技术教育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新课程把劳动技术教育变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客观上削弱了它的课程地位。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要素,应还原它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外贸人才的重要保证。文章全面阐述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新要求,深入分析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