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感觉统合训练对3~6岁孤独症儿童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孤独症儿童的体质状况并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体质的影响情况,对50名孤独症儿童施以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训练前后对他们的体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3~6岁孤独症儿童身高和体重与全国相同年龄正常儿童相比无无显著差异;而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小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和走平衡木等素质类指标则显著的差于全国常模.2)50名孤独症儿童各指标测试平均值训练前和训练后相比,除身高、体重和坐位体前屈三个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孤独症儿童的体质状况较差,感觉统合训练是改善孤独症儿童体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方法:对50名36岁的孤独症儿童进行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在训练前、训练3个月和训练6个月后,分别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和感觉统合失调状况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前庭失衡、触觉过敏项有较好改善,本体感项次之,学习能力不足项较差;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感觉和躯体运动能力等障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对自理能力的改善较差.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治疗儿童孤独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有着严重的进食问题,如挑食、厌食、拒食、不进食、对食物不感兴趣等。这些常见的进食问题如果长时期得不到矫正和治疗,不仅会降低嗅觉和味觉的正常功能,还会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滋生出各种各样的进食心理情绪和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如何让孤独症儿童养成正确、良好的进食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浅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症儿童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交往障碍,而语言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幼儿园中孤独症幼儿的感觉统合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言语、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目前已有许多孤独症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孤独症幼儿园中接受早期教育。本文探讨在幼儿园对孤独症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采访,调查采访孤独症大龄群体家庭.调研表明大龄孤独症群体家庭存在家长系统操作能力不高、未来生活保障低、家庭负担重的困境,因此现在迫切需要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重视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等.鉴于此,本文提出加大大龄康复训练机构建设以及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以期促进大龄孤独症群体社会支...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尤以媒体为主,焦点集中于他们在学习、生活及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我们选择通过江苏镇江大路中心小学这一个案,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实地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利于对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的个别化教育康复,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认识,有利于对这些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多孩子语言发展迟缓、停滞,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本文主要以一位近五岁名为帅帅的孩子为例,阐述了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训练中,是如何从一个没有任何有意义发音的孩子,训练成有仿说性语言的孩子的。此文详细论述了训练孤独症儿童语言的三个步骤,一是要科学拟订训练计划;二是要科学运用训练方法;三是要科学评估训练结果。着重强调的是,在科学运用训练方法中,主要论述了要想让孩子开口讲话,就必须对孩子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即:指令接收训练、模仿技能训练、模仿转移训练和口型及发音训练。如果这四个方面能做的好,孩子肯定能向无语世界说"再见"。  相似文献   

10.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练习,以节奏训练为核心,将语言与节奏相结合,儿歌与节奏相结合,激发孤独症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觉,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提高了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反应时是一种可靠的心理活动指标,能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为探讨智障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反应时与运动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190名10~21岁智障青少年进行了反应时与运动时的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智障青少年的反应时与运动时在青少年早期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具有明显年龄特征。智障青少年的反应时与运动时绝对值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其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存在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智障青少年的反应时及运动时与其智商无显著相关关系。唐氏智障青少年的反应时特征与普通智障青少年存在差异,但罹患自闭症对智障青少年的反应时未产生影响。系统的运动训练使智障青少年的反应时与运动时缩短。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关键反应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技能的干预效果,采用单一被试研究中的跨行为多基线实验设计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物品主动提问、人物主动提问、地点主动提问等三个主动提问技能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反应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技能具有立即效果、维持效果和类化效果。为此,可以应用关键反应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3.
以动作发展理论为支撑,采用实验法,以某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24名学龄期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为被试,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被试进行12周的大肌肉运动技能干预研究,对照组被试接受常规教学活动,探讨大肌肉运动干预的有效性及其对自闭症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大肌肉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在实验前未见显著差异,运动干预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均提高,实验组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提高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与基本运动技能的变化未见显著相关。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组自闭症儿童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但大肌肉运动技能干预对基本运动技能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孤独症儿童的教学方法中,最有效果的要数回合式教学法。但因为孤独症儿童的千差万别,造成老师即使掌握了回合式教学法的要领,如果不能准确分析孩子在每个回合中的表现会导致教学方法的进一步运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几个具体的回合式教学案例,详细分析了孤独症儿童行为背后的秘密,为教师更深的了解孤独症,有的放矢地设施教学计划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5.
灾后地区的人群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和怠惰行为是灾后地区群众普遍的精神行为问题。体育活动作为心理、生理康复治疗的工具,应该有组织应用与灾区人民康复中。在组织灾区体育活动中,安全、性别、年龄、残疾、地理文化等因素应该被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6.
智障儿童下肢力量与平衡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功能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智力残疾儿童的平衡能力与下肢力量均较智力正常儿童薄弱。通过对智障儿童下肢力量、动态平衡能力及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分析探讨智障儿童下肢力量与平衡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智障儿童下肢爆发力与下肢力量显著低于健康同龄儿童,且下肢力量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强。随年龄增长,智障儿童的静态平衡能力及动态平衡能力均有所增强。相关分析表明,下肢力量是影响智障儿童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对智障儿童静态平衡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运动配合药物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所有90名患者被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共治疗12周。治疗后进行Fugl-Meyer平衡积分、Sheikh躯干控制积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运动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Fugl-meyer平衡积分、Sheikh躯干平衡积分、日常生活指数等各指评价中均有明显的改善,而基础治疗配合针刺治疗优于基础治疗组。结论:运动疗法对脑梗死者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有积极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应该引起重视。低期望值、忽视认知训练、同一性的要求,影响了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破除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正确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提高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将个别化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职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曲阜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调查工具,对曲阜市的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级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以及抚养人的不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同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曲阜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以及抚养人的不同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儿童少年扁平足发病率和康复方法的文献和资料,从而得知扁平足发病率高,手术治疗弊病多。远期疗效不理想等目前无法克服的矛盾。进而提出了用推拿和体育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手段来康复扁平足的论点。经过典型病例实验研究,与多学科的学术理论分析,最后得出推拿与体育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手段是防治扁平足的科学有效手段,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