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清 《早期教育》2010,(3):42-43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如果呆板、枯燥而又缺乏实效性,就会直接影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致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我园近年来尝试了以下几种易于为教师接受的、能够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主动性的园本教研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以往,教师认为,课题的研究是专家、教授或有丰富经验的教研人员、老教师的事,好像离一线教师很遥远,有时甚至会这样想:"我们每天都忙着组织幼儿活动,哪有时间搞课题研究?"其实,教师对园本教研的课题研究认识是片面的、不到位的。我想通过园本教研中"小课题"的研究活动,透过问题的研究层面更新教师的教研观念、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改变教师的教研方式、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们会碰到许多问题与困惑。作  相似文献   

3.
学校、乡镇、县区和市级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对推广教学经验,培养骨干教师,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人们欢迎质量高、效益好的教研活动。 然而在现实中,有的教研活动却不受教师欢迎,教研会甚至成了“吃研会”;课前不加研究和指导,“示范课”不示范;教研活动无中心,无教研课题;走形式,走过场,劳民伤财,丧失了教研活动和教研部门的威信。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前一阶段的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更新了教育理念,而校本教研则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构筑了一个理论——实践的互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会由一个教书匠变为一个学者、会由一个演员变为一个导演,实现教学的质变。然而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因只顾“埋头拉车”或“昂首阔步”而走一些弯路,从而降低校本教研的实效,影响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在教研活动中的感悟,应注意避免进入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5.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跑道,而反思则是推动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杠杆与支点。教师不进行校本教研,就会失去提升的平台;教师不注重反思,就会失去教研的支点。因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就要注重利用反思来促使自己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区本教研的提出 开展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途径之一,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的教研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需要.各地相继拓展出校本教研、连片教研等教研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些教研模式都有其局限性,也会遇到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7.
网络教研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而产生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与传统教研相比网络教研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扩大了教研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但在推进网络教研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来自观念、技术、经费、信息素养、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转变观念、认同网络文化、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是实施网络教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专家细心指导,研究才能上档次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在学校,但由于学校教师研究水平有限,导致校本教研的整体水平很难有大的突破,严重影响教师教改研究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理论水平高的专家、教研员请进来(因为把绝大多数教师带出去开支过大,会加重学校经济负担),指导教师们搞教研。这样,校本教研才会不断向深层次发展,研究水平才会上档次。二、教师全员参与,研究才能具规模从校本教研的过程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的行为研究,是教师“为了教学”而进行的研究。基于此,全体教师的参与不但必要,而且非常实用。只有全体教师…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南京市中专化学教研会的工作,谈谈通过教研会工作提高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一.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是关键.南京市中专化学教研会自成立起就把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根据教材的难点、教改的热点以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给教师们作学术报告,帮助大家解难释疑、拓宽知识面和了解教改最新动态.如97年暑期,教研会安排两位老师参加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主办的“化学与社会”讲习班,又选派两位老师参加了由华东师范…  相似文献   

10.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校本教研与以往面对面的校本教研相比,存在着许多的优势:能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良好的平台、便于建立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及便于教师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虚拟校本教研会存在许多的阻力,因而要通过构建有利于开展虚拟校本教研的学校文化、建立鼓励教师参与虚拟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构建开展虚拟校本教研的网络平台、加强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等多种策略来保障虚拟校本教研得到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上述言论是校本教研的“应然”的话,那么,校本教研的实际现状离这样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在学校的实践中,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教师漠视校本教研等情况还比较普遍。为什么想象中教师会欣然接受并乐在其中的一个事物会遭遇这样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12.
<正>选好学科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保证,因为学科组长是教研活动的"主心骨"。学科组长应该选拔那些亲和能力强、教育理念新、教研经验丰富、热心教研工作的教师担任。这样,教研活动自然就有了人脉,教师也会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应紧紧围绕课堂开展,贴近课堂,立足课堂,让教师感觉其亲和感、真实感和生命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名师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学校要创设多种平台,以此来支持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教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勤 《现代教学》2012,(Z1):121-122
为什么会兴起网络教研的热潮?它对传统的教研模式是否会产生冲击?笔者试着从网络教研的内容、形式、成效等作如下分析阐述。一、网络教研的内容教研内容已经随着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变更而愈发的丰富,当然其主旨是不变的,即围绕教师的所有工作开展,让教师在这个新型的教研平台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作为学校决策部门,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规划以促进教师对网络平台的使用。网  相似文献   

1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校本教研与以往面对面的校本教研相比,存在着许多的优势:能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良好的平台、便于建立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及便于教师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虚拟校本教研会存在许多的阻力,因而要通过构建有利于开展虚拟校本教研的学校文化、建立鼓励教师参与虚拟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构建开展虚拟校本教研的网络平台、加强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等多种策略来保障虚拟校本教研得到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其中.健全的制度、新颖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内容、高效的参与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保证。校本教研文化关注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落脚点是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因此.有效性与针对性是教研文化得以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校本教研滞后于教育改革的步伐,会让教师产生“教研疲乏症”,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保障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实践中,由于一些学校领导与教师对校本教研理解不深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校本教研中被动点卯式参与、感性直觉式参与、表扬赞赏式参与以及示范表演式参与等教师弱参与的形成。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弱参与会涣散学校教研组织士气、消解教师专业交流的意义、遮掩与回避教学实践问题以及脱离教师常规教学能力水平。正确认识与理解教师弱参与的表现形式及其消极影响对于中小学改善校本教研教师弱参与,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站在多数教师角度来看,不论是农村教师还是城镇教师,发表论文都很难。论文发表属于教学科研范畴,虽然论文发表得多,并不完全代表教学质量一定就高,但努力钻研教学,用教研成果引领教学发展,实现教研相长,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纵观古今中外杰出教育家和名师,都是既会"教"又会"写"的双面手。忽视了教研这一块,只低头教学,不抬头教研,看似迎合了教研能力不强的大多数教师的民意,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教研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不高、集体教研流于形式等现象。笔者认为,要解决研而无效、研而无用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教研主题,其次才是解决好集体教研过程中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宜确定为集体教研主题呢?笔者以为,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问题确定要突出实践性。基于一线教师的特点,往往过强理论性的问题较难符合教师的胃口,只会使教师感到"恐惧"。而要突出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林静 《中国教师》2014,(1):33-35
《中国教师》:王校长,您好!学校历来有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例如备课研讨、听课评议等,对于校本教研,您认为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什么区别?王生:学校不同,对校本教研的理解可能也会不同,具体操作方式也会不同。教师素质与基础参差不齐,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在教研活动中,除展示上课教师的素质外,对听课教师也有明确要求,不仅要会听、会评,还要抓好评课的"度",即评课的态度、角度、高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