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女儿有着深厚的爱.不用说,对于这样的"知道"女儿是第一人,夫人是第二人.我对女儿的爱,有时连夫人都"看不惯",时不时地提醒我:你这样护着她,哪一天离开了你,你让她怎样生活.然而,20年来,我从未觉得自己对女儿的爱有什么"过度",更不觉得太多.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上看到一位母亲所写的这样一段求助文字: 我女儿的爸爸刚刚去世两周,虽然现在还不知道难受,可慢慢明白就会很自卑,缺乏安全感.她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一直在溺爱中成长,不知道关心体谅大人,总感到你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事事爱犟嘴顶撞,逆反心理特强.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她交流才能成为她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王子与草鞋     
在很久很久以前,苏丹国王有个儿子爱上了一个牧羊人的女儿。他去见他的父亲,说:“亲爱的父王,我爱上了一个牧羊人的女儿,我要和她结婚。她不仅长得可爱漂亮,而且我相信她是一个非常贤惠体贴的妻子,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雍容华贵的王妃。”国王说“:我的傻孩子,你是王子,我死后你就是国王,你怎能娶一个牧羊人的女儿为妻呢?你娶王妃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事情,也是国家大事。你的婚礼将会是举世瞩目的,你的臣民看着你,如果你娶这样一位地位卑微的女子做你的王后,你就不怕贵族们耻笑你?”王子答道:“我只知道我爱她,我不在乎这些,我就是愿她做我的王后…  相似文献   

4.
递进式     
杨琍琼  滕异珊 《音乐世界》2007,(12):158-159
遇上一个人一个过来人.也是我的一位良师对我说:"要珍惜,珍惜你爱的人!"因为遇上一个你爱的人是多么的偶然!据说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是五十亿分之一。遇上一个你爱的人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在爱上她之前,我一直在等待。在人群中找了她好多年,那是多么孤独的日子!在爱上她之前,我在心中千万遍刻画她的形象。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必有她的存在,必有她成为我的一半、我的太阳.必有她容纳我并拥抱我的一切。我知道她在前方的某个路口或某个站台等我.然后出其不意的走过来.出其不意的和我相识相知。就这样.我很孤独很快乐的走在这条路上。就这样,我们在某个黄昏某个雨后相逢,不是太早.也不是太晚。在岁月的记忆中.没有留下"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也没有留下"噢.你也在这里吗"的轻叹。就这样.我拉着她的手.拉着这美丽的孤独,不需要言语的叙述.仅仅是意念的融流,我们却获得了永久。这是多么的难得!因此,要珍惜!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篇文章《要会向孩子“推销”自己》: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女儿照顾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的这份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么忙和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相似文献   

6.
晚饭过后,女儿照常又开始玩当老师的游戏,我和她爸爸就成了她的“小朋友”。我正在“东张西望”的时候,正巧被女儿“逮”个正着,“你这个小细娘,快听好,不好好听,呆会儿又什么都不知道了……”女儿就这样开始一股脑儿地批评起我来了。我听了很纳闷,女儿什么时候学会这样说话的。事后,我与女儿拉起了家常。我问她:“什么叫‘小细娘’?这种话不太好听。而且,你这样对妈妈说话也太  相似文献   

7.
胭脂     
每次到屏东去看妈妈,还没到时先给她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她愉快的声音传来:"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可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猜对了,"我说,"我是你的女儿,我是小晶。""小晶啊,"她说,带着很浓的浙江乡音,"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分享要真诚     
"来,给我吃一口。""这么可爱的布娃娃啊,让我玩吧。"4岁的女儿经常被邻居这样逗着玩。虽然他们不是真的吃她零食抢她玩具,但是刚开始,小家伙死活都不乐意跟人分享。有时我会强行把东西塞给别人,让她知道对方只是开玩笑。终于有一天,她明白了原来大人只是逗着玩,接下来几天便主动跟人"分享"起来。一天,一同事来家里做客,女儿兴冲冲地端水果出来。"你家女儿小小年纪这么懂事儿。"同事边夸边拿起葡萄往嘴里送。"叔叔,你怎么真吃了?"小家伙见同事毫不客气,立刻冲他瞪眼。同事笑:"盛情难却嘛,如果叔叔不吃就辜负你的好心  相似文献   

9.
女儿知道臭美了,有时候她自己买个小发夹之类的装饰品。我拿同事的孩子跟她比:"你看人家亮亮,就知道学习,从来不讲究吃和穿!"因为女儿脾气急,我还拿她婶婶家的姐姐跟她比:"你看,你大姐说话慢条斯理,有条有理的!"再长大点,女儿学会了反驳。有一次,我又当着众人的面拿别人的优点和女儿进行比较,正侃侃而谈,女儿就来了一句:"人家好,您就认她当女儿吧。"然  相似文献   

10.
胭脂     
<正>每次到屏东去看妈妈,还没到时先给她打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她愉快的声音传来:"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可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猜对了,"我说,"我是你的女儿,我是小晶。""小晶啊,"她说,带着很浓的浙江乡音,"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谭旭东大作家的话:梁琛是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五(2)班的学生,认识她纯属偶然,我在微博上,偶然与她爸爸梁伟章先生认识。知道她女儿很爱写作文,我就在微博里对他说:把你的女儿的作文发来给我看看吧,如果不错,我给推荐。没过一天,梁先生把女儿的作文发过来,我一读,非常不错。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说明她还是很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梁先生家庭条件很好,也很宠爱女儿,不  相似文献   

12.
<正>16岁的女儿前段时间参加了绘画班,这天舅舅给她当模特,女儿一边端详,一边不停地用笔在画板上涂抹着,她得意地对我说:"妈妈,舅舅长得还蛮帅的,你看这鼻子,你看这眼睛……"我嗤之以鼻:"你知道什么叫帅啊?""当然知道。"她不服气地说,"你看Rain,多帅啊,那胸肌,那身材……"她一边说还一边啧啧有声。我跳起来:"胸肌?你连胸肌都知道?"我用高八度的声音严肃地叫着她的大名:"张绮曼,你的问题很严重!知道吗?"女儿看  相似文献   

13.
7岁女儿被评为班级的"阅读明星",她很认真地在自己的照片旁边写上:"阅读让我们快乐!"我们家都是爱读书的人,父亲喜欢读书看报,母亲中意阅读小说,丈夫乐于网络文学。我不用说,因为是教师,所以,更是离不开阅读。女儿就是在这一大堆"书迷"们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的。  相似文献   

14.
爱的连续剧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2是这样安排的:当然知道.太阳出来时,雪人就会融化。心里还是会忍不住难过.我要赶在雪化之前,热情地拥抱你.大声告诉你: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从小到大,我们沫浴过多少爱呢?数不清。你对一直疼爱、呵护你的爸爸妈妈表达过爱吗?  相似文献   

15.
爱的连续剧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2是这样安排的: 当然知道, 太阳出来时,雪人就会融化. 心里还是会忍不住难过, 我要赶在雪化之前,热情地拥抱你,大声告诉你: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从小到大,我们沐浴过多少爱呢?数不清.你对一直疼爱、呵护你的爸爸妈妈表达过爱吗?  相似文献   

16.
当读到妈妈们总喜欢念叨女儿们的"头发"时,我不禁笑了起来。真的,妈妈好喜欢念叨我的头发,还有我的衣着。也许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女儿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妈妈,所以妈妈们总希望女儿们能像她们所希望的那样装扮和生活。我知道妈妈很爱我,她喜欢别人说我和她长得很像,喜欢细看我的手指,说着,和妈妈年轻时的手指一模一样。呵呵,我是妈妈的影子。但她终于也理解了,她的想法代表了她所成长的那个年代,比如,婚姻对女人的重要性。女儿长大了,有自己想要选择的生活,有自己想要走的路。如果说小时候很乖但还是会有一点点的叛逆,那么现在更多的是理解。妈妈,我长大了,但我没有飞离你。妈妈,谢谢你!我爱你!我永远都是你的贴心小棉袄!^_^——Lavender  相似文献   

17.
从小就知道,"爱"的反义词是"恨",却从未深刻地理解过爱与恨的真正含义,直到自己也学会了去爱或去恨一个人。捧着书,书上的文字道出了我的性格:固执,甚至有些偏执。因为我一直都认定,爱的反义词就是恨。爸爸和妈妈吵架的时候,我问妈妈:"你爱他吗?"她说:"不爱,爱就不会吵架了。"我再问:"那你恨他  相似文献   

18.
三年级的女儿让我辅导她的习作,题目是“妈妈的爱”。她选择的是一个送她去医院看病的例子,写得很是平常,而且这个事例显然是编出来的,具体的场景一点没有描述。对于女儿如此选材我很是不满.于是启发她:作文选材首先要选取自己真实经历的事。其次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你在何时、何地、哪件事中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呢?我连问了她两次,面对我的追间,女儿沉思了一会儿,说:“不知道。”我有些怀疑女儿的回答,又启发她:“你仔细想想,在生活中,我做的哪件事让你感受到了妈妈很爱你呢?”女儿仍是摇头。我有些泄气。难道在女儿眼中我竟是个不爱她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我的女儿今年年底就博士毕业了。回忆她的成长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我平时工作繁忙,女儿小时候,放学后经常是一个人呆在家里。为了让女儿不怕孤独,并且能够在孤独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专门为女儿编了一个“小雄鹰”的故事。我告诉女儿,你有一个好朋友,它就是小雄鹰。它每天都在天空上展翅飞翔,无论刮风下雨。  相似文献   

20.
丝乔 《家长》2012,(4):28-29
我说女儿下午怎么对我耍起"手段"来了,原来都是照猫画虎,从画上面学来的。 周六下午,我给女儿辅导数学。有一道应用题,女儿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差很大,我知道她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就耐心地给她讲了一遍。我问女儿听明白没有。她抬起头望着我,目光中有些迷茫,我知道她还是没有明白。我又给她讲了一遍,这回女儿表示听明白了,随后她说口渴,就去喝水了。 趁着女儿喝水的工夫,我把那道应用题换了几个数,再让女儿做。谁知,女儿还是做错了。我见状,生气地对女儿说:“你这孩子怎么回事,一遍不行,我给你讲两遍,你说听懂了,可还没过两分钟,我换了几个数,你就不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