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过去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大类: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对第二类与第三类的解答方法,学生容易混淆,特别是中差生解答的正确率不高。目前新编教材采用以第二类为基础,第三类借助方程求解。但从目前来说,仍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因为学生还是要先判断用算术方法解还是用方程解,这个判断与学生过去的先判断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同样不简单。  相似文献   

2.
《百分数的三种计算问题》是高小算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百分数》的教学重点。我过去教学这节教材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联系旧知识,讲解新知识。百分数的三种计算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分别与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相同。我在教每一种百分法的计算问题以前,首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再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例如,讲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先复习了这样两道文字题:15的2倍是多少?15的1/2是多少?明确求15的2倍、求15的1/2都用乘法。然后把1/2改成50%,问15的50%是多少?这样,学生就清楚地认识到求一个数的50%与求一个数的1/2的意义和方法都是相同的。从而初步建立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乘法的概念。这样联系旧  相似文献   

3.
分数三种基本类型题分别是:(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二)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分数三种基本类型题,历来是按类型分散教学,学生机械模仿,单一训练时,正确率高,但在混合练习中就容易混淆,难于作出正确的判断。沿海版教材利用方程把第三类的问题归结为第二类问题来进行分析求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效果仍不太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学生往往凭经验解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学生的自我感觉很好.为了不让学生的经验主义作祟,我特意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关键要推导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列式方法,然后,运用法则计算解答实际问题(文字题与应用题))。由此,我确定三条教学目标:(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列式方法;(2)掌握列式方法,应用法则计算解答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所以,本课的主要教学环节有两个:一是推导出列式方法;二是掌握列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分数乘法 1.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 2.教学难点: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①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②熟练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基本技能训练要求:①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式题;②能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③能说出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 (二)分数除法 1.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①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②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4.基本技能训练要求:①列出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②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分数(百分数)乘除法问题实际上是把整数倍发展为分数倍,其数量关系则是由“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转化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由“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转化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已知一个数与它的百分之几的和(或差)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第九册第四章第三节77页例7、练习二十二7—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与它的百分之几的和(或差)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9.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结构形式可将它分为三种类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或求这个数的另外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按数量关系可将它分为两类:一是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二是两个并列数量的关系.教学时,教师抓住含有分率的语句这一关键,找准单位“1”的量及每个量的对应分率来确定解法作为突破口,顺着部总关系、并列的数量关系这两根主线组织学生练习,能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一、明确对应关系,找准对应分率的练习.  相似文献   

10.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应用题总复习中的难点.通过复习,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的关键:即正确判断哪个量是表示单位"1"的量,题中是哪两个量相比较,已知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表示谁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或方程.要使学生在正确解答上述应用题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性不太繁难的两三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11.
求一个数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一般称为分数的三种应用题。它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之一。这类问题,比较抽象。特别是第二、第三两类应用题,特殊点不大突出,学生容易混淆,也  相似文献   

12.
有一节毕业班的数学复习课,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对学生的帮助比较大。上课开始,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三种类型: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1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就是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方法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有两种解题方法:(1)用这个数连续乘两个或三个分率;(2)先把各个分率按顺序相乘,  相似文献   

14.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法一议张昱泰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归纳起来有三种基本类型:(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课本中是根据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来分别解答这三类题的。本文...  相似文献   

15.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例二,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图示一投影:  相似文献   

16.
在教分数这一单元时,有些教师对文字题中有关增加(减少)几分之几的题目有争议。比如:求比350增加1/5的数是多少?或已知一个数是350,求比它多1/5的数是多少?究竟怎样列式计算才对呢?我觉得要正确理解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才不至搞错。首先,要弄清楚这个几分之几是表示一个数还是表示一个分率。从上面两题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7.
百分数三种应用题,不但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辨认该用乘法还是该用除法解答。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反过来,如果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样求这个数呢?这节课我们以小组合作形式,找出解题方法,看哪个组表现的最出色。活动一:解答第1题(幻灯出示)学校有故事书320本,占图书总数的,学校共有图书多少本?1.独立尝  相似文献   

19.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是百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在这类应用题的教学中,正确分析认识定义中的“一个数”(比较量)和另一个数(标准量)是教学的一个关键和难点。如何掌握这个关键,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 1、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入手,讲清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意义和法则。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知识,如4是5的几分之几,5是标准数量,应作除数,算式是4÷5=4/5。那么,4是5的百分之几呢?启发学生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或百分数同分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认识到:百分数定义中的一个数是4,  相似文献   

20.
耿玉兰 《教育现代化》2005,(11):106-106
昨晚在家备课时,我认真研究了今天所要上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是百分数应用的最基本的一类,也是生活中利用最多的一类.它还是后面学习“求百分率”的基础。教材先是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接着引发学生思考: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和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同,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紧跟着教材提供了两个例题,一个是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一个是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