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业忠告     
有人问:对于一个即将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你有什么忠告?拒绝一切心灵鸡汤!拒绝所有倚老卖老!我想说,你在高考结束的时候,是否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对于一个即将读大学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和忠告?然后你听从了忠告,让你的大学生活丰富充实有意义,还是依旧睡觉小说恋爱Dota?你确定你真的拥有匹配的执行力去践行这些忠告?  相似文献   

2.
拉风 《小学时代》2014,(4):32-33
“嘘嘘”的远近和什么有关?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嘘嘘”的远近和个人体质有关,和健康没有关系.人变老了,肌肉没有力量,“嘘嘘”时的抛物线就不像年轻时那样远.至于如何能“嘘嘘”得远一点呢?我的经验是用点力.想要炫耀而去练习这件事听起来有点不光彩,但是如果真有人这样做了,我也表示理解——因为我小时候也这么干过!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7,(5):39-39
山顶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事小情,他们都来找他,请求他提些忠告。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相似文献   

4.
感受日本小学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家在日本生活六年,儿子也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学业。由于我们工作的调动,儿子曾在两所小学学习,一个是大都市东京,一个是富士山脚下的农村,但两所学校却极为相似,不仅是教学楼和操场的式样,还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氛围。通过这两所学校让我更感到日本能变成经济大国,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学校教育也许是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素质教育,减负等,在许多小学也做得轰轰烈烈。然而,学校、家长及孩子们的面前都摆放着许多的无奈,困惑和迷茫。教育改革走向何方?素质教育落在何处?我谨希望通过这些我亲身感受和理解的另一方土地的经验和教训,能带给我们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作出了艰难的抉择,毅然踏上了下乡交流之路。尽管这个决定有些迟,在某些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启程了。人们都说平淡才是真,可是没有一点点理想的东西来支撑,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对自己有要求,生命才会惊喜不断。我觉得我还年轻,不应该甘于平凡,下乡交流能丰富我的阅历,让自己的人生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的确,交流的一年,是我教育生涯中拥有最多宝贵记忆的一年,在耕耘辛勤播种的同时收获良多。交流,让我走进了农村孩子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我这篇文章,题目后面的那个问号,即使我能够为自己找到这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也只适合于我自己,却不见得能适合你。的确对于读书,一个人所能给别人的惟一忠告便是:不必听人家的忠告,尽管追随你自己的本能。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去获得你自己的结论。如果你同意我这个看法,那么我就可以放心把我的几个观点提出来,同时我希望我的这些见解不至于使你的思想受到束缚而失去独立性,因为一个读者所能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便是这种独立性。究竟读书有没有什么法则可以遵循呢?我们可以肯定滑铁卢之役发生在哪一天,但却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和其他的女孩儿一样,每天过着很有规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上学、放学、回家,这就是我的一天。每天的生活就这样简单地重复着,虽然很平淡,但也很快乐。可突然间,却觉得这种波澜不惊的生活实在是很乏味,就像一杯白水,平淡得让人没有一点激情。于是这个夏天,为了让自己的假期能过得更加有意义,我有了想找一份兼职工作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请问忠孝东路怎么走?我不知道,我只是一个雪人。请问暴风雪什么时候停?我不知道,该停的时候就停吧。春天什么时候来,花什么时候开?我不知道。美丽的蝴蝶、恐怖的木乃伊、 冷血的鳄鱼,我全部没看过!我只是一个雪人,我只要知道白色的冬天、美丽的雪,我只要专心欣赏世界一点点的美一点点的美就够了……一点点的美好@几米  相似文献   

9.
上帝:你好,你是不是呼叫我?我:呼叫你?没有啊,你是谁?上帝:我是上帝。我听到你的祷告,你希望我们能聊一下。我:是啊。我确实在祷告——这能让我心情舒畅一点。但我现在确实很忙,我正在处理某件事情。上帝:你究竟在忙些什么?蚂蚁也跟你一样忙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笔者在长期担任高职院校班主任总结而得的一点经验。通过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为广大高职院校班主任提供一个良好的教与学平台,从而使他们在推荐就业工作中做得更有实效、更专业、更出色。  相似文献   

11.
我原是山区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1988年4月参加中文专业自学考试,至1991年10月考完了二十门本科课程,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自考究竟是什么滋味?只有参加过自考的人,备尝自考艰辛的人,才能体会。我获得的这一点成绩,对别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我来说却是来之不易的。 我从师范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边远山区的一所小学任教。山区文化落后,生活枯燥乏味,每天放了学,许多教师都是靠玩扑克和聊闲天过日子。我不想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那些无聊的事情上。山区没有文化站,更没有书店,县城的书店也很小,卖的书不多。我节衣缩食,常常汇款到外地出版社邮购书来读,年深月久,积少成多,我邮购了数千元的书籍。每天下午放了学,我就翻出书来看。我从小就非常羡慕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作家。想当作家就得学习文学,但作为一名中师生又能懂得多少文学知识呢?形势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就没有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进入大学深造,在职  相似文献   

12.
爸爸生性乐观,是个开朗、豁达的人。在我印象中,他很少发脾气,脸上总挂着一抹浅浅的微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微笑面对。爸爸的人缘好,无论长幼,他都能融洽相处。"爸,为什么你总是乐呵呵的,你没有烦心事吗?"我曾经这样问过爸爸。"谁会没有烦心事呢?但好也一天,不好也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无论什么事情总会过去。"爸爸语重心长地回答我,说话时还用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脑袋。  相似文献   

13.
我早就注意上那小子了,我们这种人,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米都多。特别是他吃盒饭的时候,好像饿了三年似的,卖来卖去从10元卖到3元的盒饭能吃吗?后来,天就黑得一塌糊涂了,10点刚过,主灯都灭了,卧铺车厢变得昏暗起来,但他好像没有一点儿睡意,在床上翻来覆去。我能猜出来他心里想着的是什么。我把钱又摸了摸,没错,还没与内裤分手。不过,这大卷儿钱,放那儿不合适,但全身再也找不出比那儿更合适的地方了,总觉得有东西在撩拨人,撩得我心猿意马的,看来人的身体不能太好。他睡下铺,我也睡下铺,两人正好对着,他有什么动静,瞒不过我的眼睛。你看他又翻身…  相似文献   

14.
洗拖鞋     
我八岁了,妈妈对我说:"嘟嘟,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学着帮大人做点事,要学会独立生活."我想,这话说得倒也是啊!可我能做点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1.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是怎样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能说会道。3.你最害怕的是什么?黑暗。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平静。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真诚、坚强的人我都敬佩。6.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教过几百名学生,带过二十几位徒弟。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笨嘴拙舌。8.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回到20岁,根据已有的经验、教训再做一次老师。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口是心非,不负责任,自私自利。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经验和教训。11.你最惬意的是什么?常有学生来看望我…  相似文献   

16.
我当一休     
今天下午,爸爸和妈妈都出去了,就我一个人待在家中。我从书橱里拿出一本书,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里面有一道问题把我难住了。我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一休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是总用两根手指在脑袋上画圈吗?不论是什么问题,只要这样一做,一休就能想出答案来。于是,我也学着一休的样子,用两根手指在脑袋上使劲画起圈来。可我画了几十个圈,还是什么也没想出来。这时,我突然想起一休是光头和尚,可我却不是啊。于是我拿来剪刀,站在镜子前开始剪头发。我东剪一点点,西剪一点点,剪得头上东一个坑,西一个坑,头…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75岁,早已过了古稀之年。不少朋友见面时总是羡慕地说:“你这样健康,看上去只有六十多岁。你有什么养生之术?”我遗憾地告诉他们,我不懂得什么养生之道,只是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去生活。不过我做到了一点,那就是使自己以平衡、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这百味人生。若问何以能达到这理想的境界?我的经验是凭靠阅读。阅读,能使我不断地从书籍报刊中汲取到用之不尽的智慧和才干;阅读,能给我无穷的榜样的力量,帮助我在艰难困苦中百折不挠地勇往直前;阅读,能让我生活得幸福和快乐。我出生在祖国人民灾难深重的20世纪30年代。我的童年是在饥饿与贫困…  相似文献   

18.
我儿子现在7周岁了,还天天跟我一起睡,应该采取一个什么办法让他能乐意自己一人睡呢?说实话我自己挺舍不得的。但孩子大了舍不得也不能总带他睡。希望能有个好办法既说服了孩子也说服了自己。  相似文献   

19.
朋友都说我是一个不安分、能折腾、有激情的人.想想大学四年来的经历,这句话似乎能涵盖我的大学生活.如今,站在大学的尾巴上,我还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梦想,还在为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人而痴痴奋斗.没有资格谈论什么,但如果真要说点什么的话,我愿意与大家谈谈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希望广大读者看到后批评指教,愿与大家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0.
2月《教育》上旬刊做的专题为代课教师的年关,这个专题展现了不同地区代课教师的生活,还原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专题让我对代课教师群体有了更形象的了解。读过文章后,作为普通读者,我开始重新思考代课教师的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代课教师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在矫情地感叹代课教师生活的不易之外,我们还能为代课教师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