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言外之意是话里没有说出来的本意,不仅包括话语的实际意义,也包括伴随话语表现出来的一些附加意义,如感情色彩、态度评价等。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言外之意,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现象都能反映出相应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交际交往中,言外之意产生的影响较大,人在使用言外之意时会考虑到自身或他人的心理、情感需要,以谋求最佳的信息传递。因而,社会大众心理和言外之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宗教的依附几尽消失,但金钱世俗的魅力,依然令人眼花缭乱,金钱崇拜实际上已经演化成为一种“宗教”。如果说金钱崇拜源于人自身力量的匮乏和对第2种力量的追求,那么,由财富带来的显赫和炫耀始终是他们第一位的需要,不健康的人格和灵魂的堕落,是其产生的内在根源,不够完善的社会机制和社会不正之风,是其存在的土壤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到一百年前的马克思都曾断言:人是社会的动物。个人从一出生,就处于先前已经形成的社会中。受到家庭,父母与整个社会的指导,教育和影响。从而学会与人沟通的语言,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个性以及依赖于群体的社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多,个人也会更有意识的通过行动对他人。群体与社会发挥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当人的心理与现实产生不一致。并且矛盾难以处理的时候。其行为就消极作用于社会。因此,对人类心理活动的探讨和研究。对人类内心冲突与矛盾的分析及正确引导,是我们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社会角色的多重构建中。行政人员由于掌握了公众。能代表国家或者大多数人的意志从事社会管理活动。比其他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重大。因而。了解行政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压力。解决行政人员的心理冲突。能使之更加有效的运用所掌握的权力。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利益。更好的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心理失调与调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公众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以极为深刻和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积极探索缓解和消除社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公正;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利益平衡;充分发挥主导价值观的作用,强化理想信念;塑造现代人格,提高社会成员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社会适应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适应可以从其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心理功能三个方面来考察。心理机制包括适应过程和适应方式,心理结构包括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心理功能包括社会适应状态的实质及其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青少年面对的不仅是都市繁华的一面,在身心和体魄上也面临着来自社会生活的考验,能否最佳地调节自我心理,关系到青少年能否以最佳的姿态活跃在社会生活大舞台上。一、首先要有自知之明人最大的敌人是自我,人最难的就是超越自我。一个青年要完善自我,就要知道自己具备何种人格.由于人格具有倾向性、层次性,要了解自我,可以借助目前一些较为成熟的人格测量最表,比如国际上流行的艾森克人格量表等;二、正确认识别人人是社会的人,存在一个社会生活定位问题。有了定位感,就能够正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受制于社会生产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生活环境,而且受制于社会的语言、思想、观念、理论、制度、风俗、大众传播等构成的精神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作为精神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对道德建设发生影响,起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心理反映社会生活的直观性浅表性、作用于社会生活的直接性、影响社会生活的广泛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两个文明之间相互作用、辩证运动的中介。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作用,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出现了两大变化趋向,即转型期社会心理问题和科技社会心理问题。这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在弘扬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克服治疗消极的社会心理,建设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不良及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较缺乏,心理成熟程度还不高,面临大学这个人才集中、竞争频繁的环境,更容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甚至心理疾病。因此,在大学生中,尤其是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贫困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学校和社会在努力为贫困大学生解困时,往往忽视了他们中的“心理贫困”现象。为了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完成学业,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误区及成因,提出了实现心理脱贫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一部分困难国有企业的调查,分析下岗职工对改革的心态,提出了一系列进行心理障碍调适和健康心理引导的措施。这些软调控措施,不仅可以防范于未然,为社会稳定提供“减震器”,而且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德才 《学子》2004,(5):30-30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面对变化,你的适应能力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它使人们的生活内容丰富,工作学习节奏加快。为了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在校生应该克服异常心理,学会心理调适。教师应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可通过智力、情绪、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品质、自我意识、人格、行为反应、人际关系、需要结构、适应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14.
从对陶渊明的创作心理、生存心理、社会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入手,探讨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动因和价值,试析陶渊明的孤独而且超脱的隐居生活对他创作的巨大影响,说明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重新认识陶渊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从大学生消费的心理需求、社会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的影响出发,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针对他们的消费特点,提倡大学生消费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间接性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语言间接性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三个动机:即满足听话人的心理需要、说话人的心理需要和普遍的社会心理需要。语言间接性的社会心理分析对于发展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理解和使用间接语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中攀比心理的特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心理现象;改革中攀比心理的加剧,对改革的深化特产生不利的影响,探讨改革中攀比心理加剧的原因,有利于给改革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以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学生自杀的社会心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学生自杀的比例近年呈上升趋势。章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原因及一般规律,提出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心理干预的措施方法。遏制悲剧重演,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形成关心援助的社会支持系统,关爱青春生命。  相似文献   

19.
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成员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的观察和了解,联系当今中专生心理实际,分析并了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对于培养中专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的文化心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积极的文化心理,消极的文化心理、颓废的文化心理。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应大力倡导先进文化,强化积极的文化心理,对消极文化心理加以引导和调适。要剔除颓废文化心理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