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课的观察能力是指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并揭示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观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的去认识客观事物与现象的一种方法。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提高了,思维能  相似文献   

2.
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深圳向南小学武建冶一、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指导观察是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直接接触事物,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共同活动,从各方面了解事物的种种属性。这是观察和认识事物的途径。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的...  相似文献   

3.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通常采取利用幼教图书或影像资料等对幼儿进行教育。常常忽略了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幼儿处于接受事物和智力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适当引导幼儿去发现事物并观察事物,培养幼儿观察能力以及对于事物的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对于生活阅历还很浅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儿童感知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哪些观察方法,从而让他们主动地去观察事物,获取知识呢? 一、选择角度观察的方法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感知事物的一种特殊形  相似文献   

5.
一教给观察方法,进行观察练习。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我在作文课上,专门讲了观察人和事物的几种方法后,带学生去观察跳远,我把跳远分解为四个动作,让学生去观察体验即:①助跑,②起跳,③腾空,④下坑。学校旁边有很多苦楝树,我把它分解为树梢、树...  相似文献   

6.
小学中段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观察的角度单一,不能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观察的深度不够,停留于事物的表面;想象不够丰富,语言较贫乏;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认识事物很片面。针对上述现象结合小学中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有意识地系统指导,以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提高观察能力。为落实"语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探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思考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合作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写文章的基本功。所谓"观察"就是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的留意,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注意一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区别,注意不同的人具有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按空间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观察,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去观察,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9.
朱绍萍 《辽宁教育》2013,(11):32-32
一、观察事物 1.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要交代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得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写作时就能按照观察的顺序,有重点地去写。  相似文献   

10.
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对现实空间和抽象空间的几何形状及其属性的认识和构造能力。空间想象力怎样培养呢?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去发现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寻找它的属性,并把直观的印象逐步深化,揭发事物内部之间,以及这事物和他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学生的良好的观察方法,教会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进行观察。例如,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不但要看到正放或侧放的情况,还要看到图形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擦玻璃     
黑皮 《小学生》2009,(10):F0002-F0002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的事物,善于辨别自然环境中种种现象的能力,还能对这些现象的事物内在关联去判断,知道如何去爱护自然—即对大自然的兴趣、考察、研究的能力。学有专长的自然观察者包括农业科学家、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和园林设计师:科学史上许多名人都可以称为自然观察智能的杰出代表,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发明家爱迪生等。  相似文献   

12.
大纲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为此,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得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由于受年龄特点限制,尽管学生们在生活中随时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但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懂得如何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积累素材。因此他们平时接触到的许多事物在脑海中不能留下深刻的表象,作文时就无话可写或写不具体。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投影或电视录像辅助学生作文,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使他们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序,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情感。最后,学…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从感官方面、空间方位、动态变化、内心体验和对象分类等方面去观察事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培养观察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观察能力诸方面中,使儿童掌握测定和用数学表示量度的能力,能够以数值观念去思考事物,发现和理解各种概念和规律,是自然教学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自然事物本身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和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用思维把握现实的时候,如只作定性分析,不作定量分析,思维方法就是不全面的,所得的知识也是不深刻的。事物的一切属性都要通过一定数量来表现的。能用数据来描述事物才算达到了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所以,自然教学中不应忽视定量观察能力的培养。而现行自然教学中定量观察能力的培养则显得薄弱。  相似文献   

15.
幼儿观察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是2岁~6岁,在幼儿园期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坚持“精密观察”的教学原则,引导幼儿通过全面观察、比较观察、系统观察和五官俱到的观察等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探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在有目的指引下的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观察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事物的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引”与“放”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所谓“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创设良好的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先把什么都告诉学生,只让学生根据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分析、实践、思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放”,就是把学生放在一种独立探究事物的环境中,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去感知一些具体事物。不仅要求他们能亲自去完成一些观察实验项目,还要求他们学会动脑筋去自行设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通过自己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和亲身体会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以及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下面我就《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四册》《水》的教学设计谈谈“引”与“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蔡夏 《学子》2013,(6):50
一、引导学生多观察只有观察才能认识事物。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的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写一种水果作文时,我带来一篮水果,有苹果、石榴、橘子、草莓、葡萄等,学生见了马上兴趣来了,"老师这种水果我吃过。""那种水果我吃过……"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说明学生对水果已有了解,但怎样去写呢?先  相似文献   

20.
专注力指的是把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能力,它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只有先注意到一定的事物,才能进一步去观察、记忆和思考。如果专注力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会受到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