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儒家“美善同构”的“乐教”思想进行追溯与探讨,可发现“乐教”的本质特征,即“乐教”是一种以艺术为媒介的审美化的政治伦理教育。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政治、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诸问题皆与“德音”相关,“德音”是仁与义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依据《认语》中传递的同诗书礼乐之教相关的信息,着重考察孔子授业的性质。从中察觉孔子教有别于一般的伦理道德之教,而属于以礼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君子儒之教。这种君子之教同近代人际关系平等取向的伦理道德教育有根本性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周代乡饮酒礼与乐诗运用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的乡饮酒礼、乡射礼中演出的乐诗分为“升歌”、“间歌”、“合乐”等三个阶段进行,而且每个阶段的演出形式都不相同,演出的乐诗曲目也不同,但表达的主题都与敬亲忠孝友爱团结有关,非常符合宴会欢乐喜庆的场景氛围。乐诗通过诗意和音乐温馨的情感魅力,表达主人对宾客友好与赞美,强化群臣之间的亲和关系,达到交流感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子路是孔子早期弟子。他由一个质野之人进入孔子门下,通过修学砥砺达到很高的境界。他在孔门之中有极大贡献,地位可与颜回相比。他有自己的个性,是孔门中唯一敢于批评孔子的人。从他们的师生关系中,可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爱与亲情,足令后人取法。  相似文献   

5.
荀子生活的战国末期,正值社会将由“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局面走向统一的阶段。荀子的“乐教”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等儒家“乐教”传统,另一方面又不“蔽于一曲”,而是“推儒、墨、道德”等名家言论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儒家“乐教”新流派。  相似文献   

6.
先秦“乐”的含义,除现今音乐之义外,它还是诗、乐、舞的总称。诗乐使诗在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的母体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周代的礼乐制度的确立与推行,客观上推动了诗的普及与发展,其典礼中由于音乐的分类,体现了诗的分类在诗的传播上的意义。但是儒家推崇雅乐和诗教立场,给先秦诗歌的发展和流传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孔门诗教的内容富有浓厚的政教伦理色彩,强调教化,重视"为人";其表现方式重艺术性,温柔和润;其手段表现富含教学原则和方法,学思结合,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给倡导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晚明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其著作《焚书?琴赋》中提出了“琴者心也”的观点,这一命题对晚明及其后的琴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对儒家礼乐思想的反叛。然而,深层挖掘“琴者心也”之“心”的思想内涵并梳理历代琴论,可以发现,李贽此说并非空谷之音。“琴者心也”是顺着主流琴乐思想之外的注重古琴自身艺术特性的琴乐思想发展而来的,这种思想并非离经叛道,而是一种对僵化的琴论的内在批判,以引导琴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性自命出》为郭店竹简中一篇颇为重要的先秦儒家佚籍,篇中有论及音乐之源起、音乐之功能、音乐之宗旨等方面的内容,虽语焉不详,却与《乐记》表现出既相同也相异的音乐美学观念。《乐记》为孔门乐教传承的经典,浸润着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音乐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礼乐制度显示“礼乐相须以为用,乐非礼不举,礼非乐不能”,泰山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即皇家祭祀、吉礼的用乐范畴,其祭祀用乐是国家礼乐的延续。上行下效,泰山周边的祭祀用乐也会吸收融合这种用乐的形式,即传统音乐制度下御用向民间发展。在泰山岱庙中发现的《玉音仙范》乐谱手抄本其包含的乐曲曲名有好多是和明清时期国家礼仪用乐的乐曲曲名相同,在泰山周边的地区至今还在传承着。民间是传统文化能够原样保存的最好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西周是一个强盛的奴隶制社会 ,它的阶级等级不仅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 ,而且体现在音乐文化方面。其等级分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上层社会官员享有用礼乐规模的不同 ;统治阶级对宫廷音乐内容的划分 ;音乐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诗入乐”是唐诗歌曲的主要形式,在运用时又有“撰写合乐”与“选诗合乐”之别。这种歌曲形式之所以盛行于唐代,是由于燕乐的高度发展,为“以诗入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乐调源泉。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永恒课题。本从中国传统化儒家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分析了儒家德育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乃至素质教育的启示,系统分析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教育界对音乐教育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刘诜为大晟燕乐的奠基人之一,然史传有关刘诜生平仕历记载颇略,且讹误不少。有关论著言及刘诜仕历及与大晟“徵调”关系,亦颇多误解。今细勘文献资料,考得刘诜生平仕历,并对刘诜与大晟“徵调”关系及其他著述情况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诗教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对前人诗歌观念及其具体运用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诗教不但基于<诗>的情感内容,也基于<诗>情感艺术的动人魅力.孔子的诗教,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伦理化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音乐的结构出发,对中西方传统音乐之差异进行宏观逻辑、语言表现和文化深层的比较论述,指出了各自的特征,并且提出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关于中西方音乐的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传承、传播的主渠道,民族音乐应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提高对民族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民族音乐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师资的培训,努力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18.
音乐素质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音乐素质普遍较低,但喜欢音乐、渴望接受音乐教育。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特点,由浅到深,重点放在普及音乐常识、提高欣赏能力上;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突出民族性、时代性;做到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药家鑫事件反映出当代音乐教育的急功近利。高压管教的家庭教育,教育者功利的教育目的、狭隘的教育内容、僵化片面的教学方法是造成其人格缺陷的巨大推手。面对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的种种问题,儒家乐教习乐修身的教育目的、情感体验式的教育方法以及对教学内容的严格选择对探索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孕育德性与人格不无借鉴。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治世思想决定了其乐教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其一,音乐是士君子必备之修养,儒家仁政理想的体现便是人人懂得礼乐;其二,音乐不仅是娱乐,其本质更是政教,是"礼"的有力补充;其三,"物动心感"而生音乐,音乐是人伦善恶的"象德之音";其四,如同天地阴阳,音乐反映着宇宙的奥秘,渗透着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是天地万象"有序性"的象征。儒家这种"为人生"的乐教思想使得我国古典艺术在审美风格上,崇尚平和雅正、含蓄蕴藉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