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如此,中学亦如此。作为一所追求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省级示范高中,我校提出了“以人性化管理促个性化发展、以科学化管理促专业化成长、以精细化管理促整体性提高”的教师培养目标。我们认为,要提高教师素质,人文关怀是基础,校本培训是关键,创新管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领恐慌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流传甚广:“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话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远程教育,似乎还没人来得及作深入的研究。不过,尽管远程教育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的特点,但对教师的学问和德行、素质和能力同样有很高的要求,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并未因此而“弱化”,这种说法想  相似文献   

3.
陈伟国 《职教论坛》2006,(2S):20-22
发展观是系统科学中一个渗透着人类价值取向的概念。在教育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首先必须明确其中的“人”主要应指参与教育教学双边活动的实践主体一一教师和学生。在当前高职教育实践中,源于学术性和职业性价值取向的错位,导致人们对高职师生的评价方面存在不少误区,背离了“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主要表现为偏重以学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机制.视高职生为“低素质”学生;崇尚以科研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扭曲“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所谓大师者,非仅有博学深思之谓也,有大爱大智之谓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情怀就没有优秀的教师,这正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许多人对爱之于教育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和实施爱的教育等,仍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建和谐学校和构建和谐教育乃至和谐社会的前提。教育有两个伟大目标,一是让人聪慧,一是使人高尚。这两个目标是…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办出海大高职教育的特色,为了迎接市场的挑战,去年十二月,傅校长亲手起草并宣读了《海淀走读大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十二项措施》。听了傅校长的报告,我感到非常振奋,因为我觉得我已经看到了海大光辉的前景;同时也倍感自己任重而道远,因为海大的辉煌需要我们每一个海大人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虽然道路坎坷、压力很大,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团结协作、立足本职、献身海大,海大就一定会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学习了校长的《十二项措施》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联系海大的办学特点,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6.
董琼 《学语文》2006,(5):16-16
何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1)认为学生是素质的承担者与体现者,强调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要求教育者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2)提高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得遗漏一个学生,也不允许对各种素质采取重此轻彼的态度,各层次素质无优劣、好坏之分,都必须加以培养和提高;(3)要求教育者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品良 《文教资料》2012,(1):222-223
高职学生成才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因而,高职院校必须紧随时代步伐,结合学校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效能为核心,建立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氛围,深化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改革,全面强化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卢雁 《上海教育》2006,(10A):9-11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体现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还看其中的名师,他们同时折射出一所高校的学术底蕴、文化内涵以及发展潜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学校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财力的短缺与理念的滞后.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何才能建立起“大师云集、名师汇萃、青年冒尖”的教师资源高地?出路在校本培训,关键是发挥现有教师潜能,扩大名师总量。近年来,山东省寿光一中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文化建设、教育随笔和阳光管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起一个绿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今天,从事教育的许多人都对梅贻琦先生当年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一句话耳熟能详,那就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尽管梅贻琦先生说的是大学.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观点借鉴到整个教育的发展中:教育发展的本质不是以“大楼”为标志的硬件改善和规模扩张,而是以“大师”为标志的软实力的全面优化和提升。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育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性质,又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特征。只要把握好“高等”和“职业”两者的内涵,就能形成这类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高职教育应根据其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质量标准。高质量的教育应注重在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方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高职教育不应苛求每个学生都成全才。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形成自己的专长和特色是高职教育应重视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对高职院校来说,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与中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而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谈我们对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3.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教育家梅贻琦这句名言阐述了这样一个真理: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学校的“大师”。  相似文献   

14.
周根红 《求学》2004,(10):23-25
以前.若要提及大学,就少不了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或是梅贻琦先生的“大学.非高楼大厦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然而,如今的大学纷纷巧妙地将大学、大厦、大师……和谐统一、相映成辉,形成自己的特色。继上期大学风云榜介绍了大学名师、名人后,本期就全国各大高校,选取“最”具特色之部分,方方面面介绍大学,让您与大学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间,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意在提醒高校领导不要光顾盖楼比政绩。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北京吉利大学执行校长罗晓明对这句话十分认同,但他认为,就现代大学而言大楼也是办学的前提,“大楼、大师、大思想”成为他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对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艺术教育现状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要对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艺术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做到尊重个性,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授之以渔”,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灵活备课,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多媒体;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要构建农村小学和谐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立足实际”的思想;要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管理为根本手段,促使教育和谐,达“和谐教育”之目的。这样,农村小学教育将会是一个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天。一、构建农村小学和谐教育,校长是关键的关键由于这次新课程改革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要求,必然会对传统教育产生冲击和挑战。这就要求每个校长及时改革和调整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把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这就给每…  相似文献   

18.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体现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还看其中的名师,他们同时折射出一所高校的学术底蕴、文化内涵以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建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内涵的阐述,提出应建立一个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一个关注发展性、动态性、开放性的评价体系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思考与分析,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指标应涵盖的主要内容。最后,着重从当今教育评价倡导的价值观及其特点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思想家。他在任清华大学校长和主持西南联大的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教师在提高办学水平中的作用,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从“大师论”出发,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实施“民主治校”,“教授治校”;他积极倡导“通才教育”,并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治校准则之一。他的上述思想和举措,大大提高了30年代的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术水平,并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师级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