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37):157-158
个人分为内我、外我与他我,只有当这三个我合成为一个我,我们才会是真正的自己,简称自我。本文主要阐述了自我选择的重要性,指出了人首先要找到自我,但是在发现自我之前,还存在这本我,二者合一便是超我。只有当本我、内我、外我、他我、自我、超我这六个我融和成为一个我的时候,人就找到了人,旨在帮助人独立自主地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迪伦由生到死再到生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超我、本我、自我三者之间不断变换斗争发展的过程。人性的回归使迪伦找到了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使她战胜了"超我"的限制,战胜了"本我"的自我放纵,充分发挥了"自我"的调节作用,使这三种力量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对立,达到完美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行为受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驱动。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的平衡关系,决定了大学生行为的指向和强度。分析了大学生自我与超我动力的构成及其变化,自我与超我动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解释了大学生的心理动力结构,提出了有效的行为动力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不同于自我,我只是一个平常的称谓,所以,人人都是我。自我不是称谓意义上的我,它是我的特殊性质的规定性,所以,真正的自我却为数不多。我可以随波逐流,可以人云亦云。自我应该有真知灼见,道别人之未道。我可以陷入物质的泥淖,不能自拔。自我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高蹈云外。按马斯洛的心理学,我是需要的最低层次,是对衣食居行的渴求。而自我却处在需求的是高层次,是精神价值的实现。所以,自我概念以精神追求为核心,是摆脱了物质含义的个性精神人格的象征。当然,自我还不等于批评的自我。批评的自我还必须找到表达自身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晚年提出了“三部分个性结构论”。他认为个性结构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大系统构成。本我是个性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出生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即通常讲的良好、理性等,它是个性  相似文献   

6.
纳博科夫的名作《洛丽塔》一度成为禁书,主人公亨伯特在自我迷失中探寻真正的自我,纳博科夫在复杂的现实身份中认可自己存在的最大乐趣。而这种自我身份的认同过程真正触及到了我们的内心,不禁让我们也陷入对自我身份的思考:我是谁?我的生活是怎样的,我要的是怎样的生活?别人会认可我吗?我到底想要怎样的我?如果我是亨伯特,我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自我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分为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时间自我评价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认知和评价。时间自我评价不仅仅有保持自我认同和觉知变化的重要功能,而且会对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它受到经验的影响,并且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健康。时间自我评价具有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时间自我评价的脑机制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尚需探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理论构建、方法拓展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指向性,有时指向外部世界,有时则指向自己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两大部分:客体心理——人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自我心理——人脑对自己本身的反映。(一)当人把心理活动指向自身时,“自我”便出现了。自我心理的特点在于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同一实体,即“自我”。“自我”有两个侧面,即“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对“客体我”的反映则构成了自我心理的庞大系统。那么,“自我”都包括些什么?也就是说,“自  相似文献   

9.
写作与自我     
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是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写作之难,难在它还是一个唤醒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然而这也正是写作的魅力所在。写作,是为唤醒自我以《珍贵的礼物》一文为例,与其说它有高明的写作技巧,还不如说是作者唤醒了自我,唤醒了内心深处那份属于自我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和心理感受。唐诗带着我扶摇青天揽明月,领着我纵横大漠看落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何等的自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  相似文献   

10.
自我是一个玄奥的哲学概念,自我相关问题阻碍着对自我的明确认识,但哲学研究以直觉智慧证悟了自我的存在,并从多方面探索着"我是什么"之奥义。"为何有我"的问题又导致对自我之由来的追究,在各种可能的答案中,"宇宙——我——众我同一"的理论具有合理性。同时,自我之谜关系着存在之谜和意识之谜,研究自我问题在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和自我意识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并在延长人体寿命的高新技术创新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1.
学生如何很好地认识、接纳自己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他们的学业自我评价是"我很好、我很聪明",那么他们的自我接纳就是正向的;如果他们的学业自我评价是"我不行、我很笨",这种对自身人格的贬低就会导致他们的自我认识发生偏差。本文讨论了咨询中的学习(数学)失败导致"我不行、我很笨"学业自我评价的这类学生案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从内在克服对学习的恐惧,健全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晚年提出了“三部分个性结构论”。他认为个性结构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大系统构成。本我是个性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出生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超我即道  相似文献   

13.
胡敏 《课外阅读》2009,(22):18-20
少年时,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个老师。他对我说的一句话成了我以后的座右铭。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时期。就是在那时,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个人,他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帮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并给了我一个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在寻求自我发展、寻求自我了解与自我追寻的必然历程。文章认为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及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会碰撞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从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促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米德自我概念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米德自我概念的分析入手,剖析了米德自我概念的视角:从米德的一系列阐述不难知道,米德始终把自我放在社会中——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社会发展性;他时刻不忘作为主我的自我和作为客我的自我之间的符号互动性;他在肯定“概化他人”的自我的作用时,对主我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给予了厚望。当然,米德的自我概念上有许多不足,这正好为后人对自我概念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大学时期是生涯信念构建的关键阶段。个体在生涯展开的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如下自我追问:"我是谁?""我应当成为什么?""我是否能成就自我?"这一系列追问与自我认识、自我需求及其超越、自我效能三个方面相应,构建了生涯信念的核心部分。在混沌生涯背景下,生涯信念教育旨在提升个体生涯胜任力,通过引导个体构建开放性的自我认知系统,完善职业自我同一性;激发个体继起性的自我需求,发展多元职业认同;提升个体生涯自我效能,培养生涯应变能力等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从"本我"和"自我"的矛盾与斗争来分析吉本芭娜娜的成名作《厨房》一书中的惠理子这一形象,来分析她的人生中重要的三个转折点以及所产生的人物形象。而"本我"和"自我"这两者的斗争与冲突,从始至终都是本我战胜了自我。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作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内部先后生发出驱力心理学、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等理论模式。几种理论模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索自我并挖掘人格发展的动力。弗洛伊德把自我看做是本能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自我心理学将自我的适应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提升了自我的功能。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自我、伊底及超我都是由不同群集的内在客体关系组成的。自体心理学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自体上,把自体看做是包含自我、伊底和超我在内的统摄性动力结构,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有关自我的研究与探索,既深化了对人的自身本质的看法,也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场独立/场依存的基本特征 场独立与场依存(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ce)是人类个体一种心理分化的表现,即自我与非我的分裂。自我与非我的分裂意味着个体已形成内外界限,认识了自己有与别人不同的特性。自我与非我分裂程度的差异导致一个人利用自我或外界作为行为参照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正>自我肯定是指个体对自己外在形象、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认可、欣赏与肯定。“我喜欢我自己”“我爱我自己”“我真的太棒啦”,这些都是“自我肯定感”的表现。当一个人拥有“自我肯定感”,才能发展自信,产生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可,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哪怕是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都能肯定地认可自己和鼓励自己。培养幼儿的自我肯定感,就是认同幼儿现在最真实的样子。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肯定,让幼儿拥有自我肯定的力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