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诸多权威性的语文工具书在介绍北宋散文家苏洵时,都毫无例外地给他加上“号老泉”三字,似乎是不容置疑,理所当然的。其依据恐怕就是《三字经》中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激”,说的是苏洵(苏轼之父,又称老苏)不顾年长,发愤读书的故事。然而,“苏老泉”真是苏洵吗?我却颇有疑议。宋朝的叶梦得与苏洵同时,他在《石林燕语》卷十中记载说:“子瞻  相似文献   

2.
才女苏小妹     
苏小妹是苏洵的三女儿。苏洵夫妇共有三子三女;长子景先和两个大的女儿皆先后夭折了。第四个孩子就是苏小妹,因和堂兄弟姊妹一起,排行第八,所以乳名叫做“八娘”;又因她当时最小,故称作“小妹”。她作为姐姐,仅大苏轼的一岁多,比苏辙大四岁。  相似文献   

3.
王辰霞 《辅导员》2013,(21):24-24
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谈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聪慧的小雪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我发现苏洵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都是车字旁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马上有人联想起苏辙的“辙”就是“南辕北辙”的“辙”,这“辙”字不是“车轮压的痕迹”吗?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车轱辘印儿”。难道饱学多才的苏洵就给儿子起名叫“苏轱辘印儿”吗?  相似文献   

4.
苏洵“杂学”特色及其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苏洵的研究一向甚为薄弱,尤其对其文艺思想研究更少。应从苏洵思想特点入手,分析其文艺思想形成的基础及其内容与特色。苏洵思想上的“杂学”色彩是苏洵文艺思想形成如此特色的关键。“杂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巴蜀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唐宋以来三教合一相关。苏洵“杂学”体现为儒家思想的非正统和不纯粹以及广泛吸收道家、兵家、纵横家的思想,由此形成苏洵文艺思想儒家道家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孙辉 《幼儿教育》2013,(12):21-21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他会思考你说的话有没有道理,自己是否可以接受。往往这时候,家长很轻易给孩子扣上“叛逆”、“不听话”之类的帽子。其实,真正叛逆的孩子并不多,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真正了麓孩子.没有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所以.在与孩子“较量”的过程中,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技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相关材料,追寻苏洵早年生活轨迹,认为苏序对苏洵的了解,主要体现在教育方法上。在苏氏家族“尚实”、“求实”精神的影响下,苏序充分了解和尊重苏洵的个性与资质条件,注重通过“身教”及苏涣的影响来教育苏洵,更营造出一种“暗含期待效应”。既保证了苏洵个性的充分发展,又促使其由不喜读书向读书求“道”缓慢转变,最终将其送上了成名成家的通衢大道。  相似文献   

7.
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很活泼开朗,但也有一些孩子郁郁寡欢。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是悲观的,悲观心理倾向的形成,更多是受到了后天的影响。有些父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否定性的,譬如:“他是个胆小的孩子,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他是个调皮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如果孩子老是受到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他会觉得自己“很坏”、“很笨”、“很不讨人喜欢”,会觉得“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都是我不好,事情才会这么糟”。孩子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慢慢地就会形成悲观心理。不仅如此,孩子还有可能遭遇一些“不幸”事件,如…  相似文献   

8.
苏轼小时候学写诗,有一段佳话。有一天,他向父亲苏洵请教写文章的秘诀。苏洵沉吟了一会儿说:“观察加体会。”这天夜晚,和暖的春风吹拂着摇曳的细柳,融融的月光映照着淡淡的梅花。苏洵指着这美丽的晚景。对小苏轼说:“你看,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根据平日的观察和体会,在这两句中各加一个字,使它更加切合实景,更加富有韵味吗?”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6,(9):40-41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0.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坛巨匠高尔基也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做一个好班主任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在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怎么不知道着急呀?一点自觉性都没有,简直是给父母学习呢!”我总是这样回答:“那是因为你比孩子还着急,他的急你都替他着了,他还何必着急?孩子的学习,你是第一‘承包人’,孩子反而成了第二‘承包人’,他怎么会有自觉性呢?”孩子没有主权,是很难学习好的。所谓“有主权”,指的是确实把学习“承包”给孩子,家长只起帮助、支持和指导的作用,不搞过多干涉和指挥。也就是说,达到什么目标,考出什么成绩,时间如何安排,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都由孩子自己拿主意,因为这是他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事情。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都是在这…  相似文献   

12.
我邻居的孩子一直在央求他妈妈给他买新衣服,上面是白衬衣,下面是黑色的短裤。他的妈妈说:“老师怎么会这样啊?”我问:“怎么了?”她说他们学校要拔河比赛,要求统一着装,男孩儿一律都要穿白衬衣黑短裤,但我的孩子不用啊,因为他长得瘦小,没有选上参加拔河比赛,但他还是要一套这样的新衣服。她是不想买的。因为孩子有很多旧衣服,她的家境也不是太好。“我想这小孩子虚荣心也太强了,看见别人穿新衣服自己也要。当然,孩子的天性吧,我也能理解。”孩子就哭了,边哭边说:“虽然我没有被选上参加拔河比赛,但老师说我是最重要的角色,没有我的鼓励,他…  相似文献   

1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爱孩子的具体表现就是关怀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关怀人,就是说对待儿童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教师对儿童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到不让他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教师的关怀指向哪里?首先指向儿童的脑力劳动。希望儿童的脑力劳动好.意味着要了解他的优点和弱点,懂得他脑力劳动的细微特征。”他还说:  相似文献   

14.
苏洵通过《六经论》详细阐发了其圣人观。在《六经论》中,苏洵将圣人塑造成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形象,虽为六经之论,但其所指并不仅限于孔子,还包括很多三代时期的历史人物。苏洵以“情”入手来解释经书的发源情况,通过“权”使人们逐渐地接受礼的教化,最后用“道”来定赏罚。“情”、“权”、“道”三要素的结合构成了苏洵的圣人观。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了威廉·格拉瑟《没有失败的学校》一书,颇受启发。格拉瑟博士认为,有过失的教育才是学校失败的主因。他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失败的,给孩子贴上失败的标签是学校,也只有学校”。因为一个孩子做出某些错误行为或者成绩不好,学校就因此将失败的标签永远贴在他身上,这样的孩子成功之路将会走得很艰难,因为在他的心中他已经是一个失败者,他没有任何成功的理由,也没有成功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在晨检时,我发现韩明小朋友手中捏着几粒草珊瑚含片,以为他口腔发炎了。可是检查孩子的口腔后,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我问孩子:“你嗓子好好的为什么吃药?”孩子说:“这不是药,是糖。”这时,送韩明上幼儿园的妈妈在一旁说:“这孩子在家一闹,我就拿一片含片哄哄他。”原来是这  相似文献   

17.
专家的话: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有他的长处,又有他的短处。十全十美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孩子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是父母缺少发现的眼睛,缺少一颗“童心”。如果我们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永远也不可能有亮点,也不可能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父母的责任是如何发现你孩子身上的亮点、潜在的能力和积极性,去欣赏他、鼓励他,让优点这支“红军”愈来愈壮大,逐步去克服,以至消灭缺点这支“白军”。可以这么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孩子犹如一部著作,随着生命的成长在渐渐地增加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好像是细心地研读这部著作,读懂孩子的“爱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真实的内心需要和个性特点,从而在生活中打开沟通的渠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然,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没有明显倾向,你可以使用五种“爱语”向他表达你的爱心和关怀,当他慢慢长大时,你可以通过观察他的外在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来初步判断他的特点。怎样读懂孩子的“爱语”?———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特征描述,判断你的孩子是属于哪种“爱语”的持有者。“肯定言词”的孩子1.他喜欢你…  相似文献   

19.
一位家长和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天,他检查孩子的学习,发现孩子的教科书非常干净,除了习题部分做些记号外(这是老师留做的作业题时划记的),其余部分,连个铅笔痕迹都没有。他问孩子公式和定理书上是怎样叙述的,孩子的回答糊涂不明;他又问书上有几个例题,孩子说“不清楚”;最后他问孩子这本书有几章、几节,孩子却回答:“没注意”。一句话,这本教科书,除了习题,其余部分孩子都没有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20.
身为北京某医疗集团的老总,黄远风的儿子晓雨却绝对是个“穷”孩子。他没有同学们常有的mp3、游戏机、名牌衣服……尽管老爸的座驾是奔驰,他却还得天天坐公交车上下学。因为在他老爸看来,孩子要“穷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