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高等院校普遍进行了严格的定编定岗.在定约定岗过程中,产生了一批下岗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都集中在学校的人才交流部门等待安置。管理和安排这些人员,关漫在于扬长避短。记得《经野子内幕》中有个故事,说的是西邻家有五号,一个老实忠厚但比较呆板,另一个调皮但精明,另外三个是一瞎、一驼、一跛。按说这种庸人、废人济济家庭,日子一定不好过,但西邻知人善用,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城.结果全家人各尽其才,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从这个故…  相似文献   

2.
何患无食     
《泾野子内篇》记载一位西邻,生有五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颖、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照常情看,这家的日子很难过,可西邻治家有方,日子过得还很不错,原来他对照五个儿子的各自特点作了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刘宝萍 《考试周刊》2012,(26):182-182
我国古代文献《泾野子内篇》中,有一则"西邻五子食不愁"的故事,说的是西邻有五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按照传统的教育观点,五人中大约只有一人可以成才,其余四人要么平庸.  相似文献   

4.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个人才能的发挥, 关键在于能否选准其最佳点, 充分挖其潜在优势.《经野子内篇》里有个《西邻之子》的故事, 耐人寻味, 给人启示. 西邻家有五个儿子, 一个质朴老实, 一个聪明机灵, 还有三个分别是跛脚、驼背、瞎眼  相似文献   

5.
讲传统故事 古代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西邻教子>的故事,说:"西邻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焉."  相似文献   

6.
《西邻教子》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悦纳多样”、“张扬个性”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故事说:“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在常人眼中,五子三残,这是一个非常不幸和糟糕的家庭,然而西邻没有怨叹,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扬其所长,用其所能,让朴者种田、敏者经商、盲者算命、偻者搓绳、跛者织布,可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一家人衣食无忧。  相似文献   

7.
乔明 《山东教育》2011,(35):20-21
《西邻教子》的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教育中"张扬个性"从而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农食。"在一般人看来,五子三残,生活何以为继?但是"西邻"却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让朴者种田,让敏者经商,让盲者算命,上偻者搓绳,让跛者织布。这个故事对语文教学的启发也很大。"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  相似文献   

8.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儿子一个质朴老实,一个聪明机敏,一个眼睛失明,一个天生驼背,一个天生跛脚。他们的父母让质朴老实的儿子务农,让聪明机敏的儿子经商,让眼睛失明的儿子学占卜,让天生驼背的儿子搓麻绳(因为干此活整天要弯着腰),让天生跛脚的儿子在家纺线织布  相似文献   

9.
明朝吕枘在《泾野子》里讲过一个故事:古时有一户人家。生了五个儿子。一个质朴老实,一个聪明机敏.一个眼睛失明,一个天生驼背,一个天生跛脚。他们的父母让质朴老实的儿子务农。让聪明机敏的经商,让眼睛失明的学占卜,让天生驼背的搓麻绳(因干此活要整天弯着腰),让天生跛脚的在家纺线织布。后来五个儿子都过得很好,衣食不愁。  相似文献   

10.
五岁的儿子特调皮,我平时已经习惯了板着脸,以一副严肃的样子来教育他。 一天,看着电视里一位女歌手的演唱,儿子突然说:“妈妈,这个阿姨像我们的戴老师,很美。” “妈妈呢,妈妈美不美?”从来没有留意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儿子的话忽然让我萌生出这样的念头:从童言的折射中来认识自己。 “妈妈和戴老师,还有电视  相似文献   

11.
三个如果     
一次单元测验后,我及时进行小结。突然,有学生站起来说班里有三位同学在测验中偷看过书。那三个学生一个是班里向来成绩最好的班长,一个是平时最调皮的学生,还有一个是班长的同桌——一个比较老实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莫把“调皮”当聪明钟马福目前,在社会、家庭乃至学校,大人们甚至老师们喜欢把企耍小聪明、搞小动作的学生的“调皮”看成是聪明的表现;把规规矩矩、不惹年的孩子称为“老实”。以至于调皮和老实似乎可以囊括对孩子们的全部评价。其实,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对孩子们的健...  相似文献   

13.
儿子的选择     
初中刚毕业,儿子就郑重其事地向我提出:他不上高中了。这对我来说多少有些突然。儿子向来是公认的“好孩子”,老实本分,成绩一流。对他,我们一家都抱着很大的希望,尤其是他奶奶,从他两岁半起就开始教他念英语、背古诗,把小家伙调教得文质彬彬、人见人爱;入学后,老师们又把这“希望”的接力棒一级一级往后传,围绕儿子的,一直是良性的鼓励、表扬……对了──一定是学业负担过重使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看着儿子干瘦微驼的身形和鼻梁上300度的近视镜,深信自己的判断正确。于是父子间呼展了一场辩论。这辩论事关儿子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4.
“没有人才”,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某些单位领导人抱怨的口头禅。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乱点鸳鸯谱”是一些单位用人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此种情况令人想起一则轶事。   古代毛氏有五个儿子,老大是个瞎子,老二是个驼子,老三是个拐子,老四很笨,老五却聪明异常。照一般人来看,他们的日子过得一定很凄惨,然而情况相反,他们的收入颇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原来毛氏使眼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腿瘸的纺线,笨的种田,聪明的经商。试想如果毛氏不用人之长,使眼瞎的种田,腿瘸的按摩,那么毛氏一家恐怕只有去讨饭了。   当前,我们国…  相似文献   

15.
一位父亲用一道并不新颖的智力题考儿子:"一个桌子有四个角,切去一个,还有几个?""三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这样的回答正在父亲的意料之中。于是,父亲呵呵笑道:"真的吗?不对吧,应该是五个。"儿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坚持着他的数学原理:"四减一就是等于三。"  相似文献   

16.
遗嘱与数学     
1979年9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有趣的数学》的刊物,其中有一篇题为“国王的遗嘱”的文章这样写道: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国王。国王临终时立下遗嘱:他死后,他的五个儿子可以将国土划分成五块。但是分成的五块国土必须每一块都与其它四块有一条共同的边界线。至于国土的形状和大小在遗嘱中没有具体说明,可由他的五个儿子自己协商解决……。最后提问:老国王的五个儿子最后能不能按照他父亲的遗嘱将国土划成五块呢?  相似文献   

17.
一对夫妇,同在一个企业当工人。由于工作紧张,只好把刚过周岁的儿子送到了乡下的奶奶家。时间飞逝,转瞬6年,这对夫妇把儿子接回来上了小学。谁知儿子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像匹调皮的小马驹一样难以驯服。上课不好好听课,小动作不断,学习马马虎虎,第一个学期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第二学期还是倒数第一。他们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但都收效甚微。有好多次,母亲打过儿子又抱着儿子大声痛哭:“儿子,你难道真的就这样没出息了吗?”  相似文献   

18.
崔耕和 《学习之友》2014,(11):54-55
康熙年间,广西平西王昊三桂帐下有员大将叫王辅臣,他是一个公认的大好人。心地善良,老实可靠,人们这样评价他,他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总兵马一棍约他和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及几个要好的军官一起饮酒,于是他欣然前往。这个马总兵单看名字就知道是个脾气暴戾的人,但凡部属有错,他的惩处方法是一律拿一根大木棍一棍打死,故有了“马一棍”这个响当当的绰号。  相似文献   

19.
我家有宝     
《今日中学生》2014,(1):94-95
我家有一宝:他有一颗大大的头,还有一张总是停不下来的嘴。在生人面前他乖乖的,不吵也不闹;在熟人面前,可就不老实了,活蹦乱跳的,像猴子一样.老是停不下来;在家里就更是个调皮大王。他,就是我的弟弟。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位母亲这样向我述说关于他儿子的情况:“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从学习上看,儿子还算不错,每次考试基本能够保持中上水平。但是,他个子小、胆子也小,性格很内向,为人太老实。假如在学校里被误解、受委屈了,他不会主动去为自己辩解;假如有人打他骂他,他总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有一次,一个年龄大一点的同学欺负了他,刚好遇上老师过来,欺负他的大孩子‘恶人先告状’,说是我儿子先骂了他。我儿子居然不敢在老师面前说明真相。放学回家的路上,常有同学会捉弄他,欺负他,甚至打他,他从来不敢还手。还有一次,儿子在回家路上被大同学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