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格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开展人格教育,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素质劳动者,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研究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已成为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一、发挥中职语文人格教育功能的意义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中职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发挥好中职语文的功能,不仅可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学科目标,为学生确立学习专业基础课、技能课的…  相似文献   

2.
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目前,比较多的研究者认为,语文人格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热爱语文学习,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充满自信,不盲从,不轻信,富有创新精神;能对作品进行鉴赏性、批判性阅读,并在阅读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较强的识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常常受到同学和个别老师的偏见与冷落,家长和社会的责备与失望,以及学生自身的迷茫与困惑,使自己在人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失,在教学中义不容辞地要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语文课教学也如此,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健康个性,发展健全人格”。因此,结合自己多年来在职高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尝试和反思,谈谈是如何对职高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哈小健 《湖南教育》2002,(13):25-25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它教材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意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第一,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中国…  相似文献   

5.
语文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对“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青少年成长为既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6.
钱亚丽 《陕西教育》2007,(1):104-104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7.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关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8.
语文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目前人们基本上取得了共识,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工具论”长期占统治地位,导致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严重缺失,学生的人格被严重异化。作为对走向21世纪教育要求的回应,尤其要加强人格教育,在语文教育中举起人格教育这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关注个性发展,培养健康人格是我国对中等职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具有承载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塑造问题。一是中职语文教学为什么要重视人格塑造;二是中职语文如何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1.
王亚雄 《陕西教育》2009,(11):30-30
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因此,语文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或热情纯真,或优美典雅,或令人振奋,使学生陶冶性情,潜移默化地构建美好的人格。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课本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人格教育也成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一、语文教学在人格教育方面的意义(一)能够更深层次的探索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就是对人格的教育。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模式主要就是语文教学,从中让人受到人格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诗文阐明志向、文章说明道理,古代人通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呼唤人格教育,语文素质的提高需要人格教育。因此,人格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育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价值归宿,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学生奠定最基本的人格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首先,从语文写字这一简单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会要求学生作业须整洁、美观并按时完成,学生如能遵照教师的要求去执行,必然会逐渐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如注重仪表、严于律己、尊重他人等。注重仪表的人给人以庄重、自尊的印象,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严于律己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5.
鲍莉莉 《现代语文》2014,(4):100-102
人格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化过程,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合适的方法,去发展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培养健全的、适应当代和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的人格教育”(程红兵《语文人格论纲》),作文是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思想的表现形式,作文也正是塑造健康人格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要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就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生活,从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对“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青少年成长为既有真才实学,又有高尚人格的新世纪人才。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一、爱的教育爱是人格的基本内涵。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无异于一块冷冰冰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人格教育。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为什么要进行语文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傅超群 《文教资料》2008,(28):314-316
在应试教育悄悄横行,素质教育很难落实的今天,语文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考试,从而偏离了陶冶人的美好情操、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正轨.本论文试从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角度,论述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教育的关系,力图呼吁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格教育已成为世界现代教育的共同趋势。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人格教育是对人的人格化,是关于人的感性力量的复归。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教师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抓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协调多种教育资源,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