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3,(16):16-17
之一:死记硬背只会使孩子变呆变傻学习不应当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力,也不是进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任何人都不需要的,它只会使孩子变呆变傻,并对孩子的健康和智力发展有害.我提出的目标是努力使学习成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精神生活才有助于儿童的发展,有助于丰富他的才智.我的学生学习时决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2.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3,(12):17-18
之一:孩子生活在人们中间孩子的心对于为人们创造美和快乐的号召是敏感的,重要的只是发出号侣之后,接着要有劳动跟随才行。如果孩子能意识到他身边有别人,意识到他的行动能给他们带来愉快,那么他从幼年起就能学着使自己的愿望符合人们的利益。而这对培养善良和人道,  相似文献   

3.
之一:让孩子成为富有同情心的人我经常教导我的学生去同情他人,我极力使孩子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同情、帮助和热忱关怀的人们的地位,并且体验他们的感情。别人的痛苦应该成为孩子自己的痛苦,应能触动他去考虑如何帮助那个需要帮助的人。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之间的精神交流,对人道主义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爱人类比帮助邻居容易。要了解人,必须了解人的具体个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美在诗歌中体现得最为鲜明。孩子们在赞赏诗歌或歌曲的时候,犹如听到了语言的音乐。在优秀的诗篇中,充满诗意的语言揭示出民族语言最为细腻的感情色渊。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喜欢背诗。当孩子重复铭刻于心的语言时,能得到真正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3,(13):59-61
之一:让新东西在儿童生活中逐渐出现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识字教学最合适,是当孩子当了一年级学生坐在课桌旁的时候;还是更早一些,在学龄前时期。经验向我们全体教师证明,学校不应当让孩子的生活发生骤然变化。要让孩子当了学生之后,今天继续做他昨天做的事。让新东西在他生活中逐渐出现,不要让大量印象的涌来使孩子应接不暇,不知所措。(《育人三部曲》,第103页)  相似文献   

6.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4,(21):101-102
之一:尊重少年的平等意识孩子对教育者的信任是无条件的:这可以,那不行,这样好,那样不好。就连教师随意说出的话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真理的依据。如果察觉不到,在少年身上已经产生了一种要与成年人同样平等、要像他们一样拥有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的思想;如果察觉不到,少年个性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周围世界,而且也关注自己,把自己与成年人进行比较,并力求证实自己是一种富于创造、富于理智的、杰出的力量;如果察觉不到这一切,教育者就往往会把那种对儿童使用的断然命令的口吻机械地转用到少年身上。  相似文献   

7.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4,(17):24-26
之一:让母亲的名字成为最神圣的东西我一贯力求使母亲的名字成为每个学生最神圣的东西。人们从母亲那儿获得一切最美好、最纯洁的品德;对于少年期和青春早期的儿女来说,母亲的精神财富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我竭力使我的每一个处于少年期和青春早期的学生为母亲的幸福和欢乐贡献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4,(10):18-19
之一:童年是生活理想的源头童年,那个被我们认为充满无忧无虑的欢乐、嬉戏和童话的时期,是生活理想的源头。我们的公民精神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时候奠定。我们的学生将成为怎样的公民,这要看在童年时代周围环境给孩子展现的是什么,是什么使他欣赏和神往,是什么使他愤懑并使他哭泣(不是因个人委屈而是因同情别人的遭遇而哭泣)。  相似文献   

9.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4,(19):27-28
用禁止的办法是不能在少年的愿望、兴趣、志向与其力量、能力、爱好之间建立起协调一致关系的。少年有各种各样的愿望,在这些大量的愿望中他们表现出一种试探自己的力量、条件与能力的渴望,这连他们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他们的爱好经常发生变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应当帮助少年进行这种探索。但是也要注意,少年对别人过多地干预他的活动是持怀疑态度的。如果教育者不了解少年的精神世界,那么即使是善意的劝告也会被理解为禁止干这件事或者命令做那件事。  相似文献   

10.
之一:劳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劳动成为我们的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给他们带来团结友爱的快乐,促进钻研精神和求知欲的发展,能在克服困难之后产生激动人心的欢乐,能在周围世界里不断发现新的美好事物,能唤起初步的公民义务感——人类生活必不可缺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感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就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1.
之一:阅读的力量与书本交往的愉悦所引起的精神振奋状态,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借助于这种力量能托起沉重的知识。在这种状态下智力劳动的巨大源泉似乎被打开了,强大的能量喷涌而出,这个源泉就是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精神上的振奋和灵感越强烈,进入意识中的知识就越多。(《育人三部曲》,第470页)  相似文献   

12.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4,(15):20-21
之一:让少年学点关于人自己的知识令人感到奇怪和不解的是,为什么一个人在自我肯定的时候,学校没有教给他任何关于自己,其中包括关于人的知识,没有教给他关于人之所以高于一切动物的特殊知识:关于人的心理、思维和意识,关于精神生活中情感、审美、意志和创造方面的知识。人对自己实质上一无所知,这一事实常常是造成巨大不幸的根源,为此社会往往不得不付出昂贵的代价。没有心理修养,体格、精神与审美的修养是不可想象的。我努力教给少年们那些基本的、最必需的专门关于人的知识以及在生活、劳动和与别人的相互关系中如何使用这些知识。心理修养的知识并不是一个简短的心理学提纲。我把这些知识称为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的入门知识和个人精神生活的修养。(《育人三部曲》,第422页)。  相似文献   

13.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3,(15):19-20
之一: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学步导幼儿,人人有经验。或则扶其肩,或则携其腕,惟令自举足,不虞颠仆患。既而去扶携,犹恐足未健,则复翼护之,不离其身畔。继之更有进,步步能稳践,翼护亦无须,独行颇利便,他日行f里,始基于焉奠。  相似文献   

14.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3,(17):18-19
之一:如何过暑假存夏令,只昆虫一类已足以吸住你的全部的注意力。乡居的人不用说,就是住在城市里的人也能看到白天出现于窗外、夜里飞翔到灯下的各种昆虫。  相似文献   

15.
之一:当“孩子王”的乐趣儿童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小学教师要从各方面给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往后升学或者就业都得到好处,一辈子立身处世都得到好处,这是多么重要的工作。受这么重大的信托,干这么重要的工作,只要是有志气的人,必然会从心底里透出一句肯定的话:小学教师确实值得干。  相似文献   

16.
书籍这东西,除了行远和贻后,免除遗忘,更没有别的用处。学生要读书,就因为要晓得已往的种种事物,来做自己经验的材料。现在学校里——较好的——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仿佛说“读书者,读书也”。  相似文献   

17.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3,(10):17-18
之一:童年不能没有音乐乐曲,这人类感情的语言,传达给儿童心灵的不只是世间的美,它还向人们展现人的伟大和尊严。孩子在欣赏音乐的时刻感到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孩子的心灵,那是敏感的音乐家的心灵。心灵中紧绷着心弦,您若能触动它们,就会发出很有魅力的音乐,这里不仅指音乐这个词的引申涵义,而且也指这个词的直接涵义。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  相似文献   

18.
师生平等对话(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课程改革中的"要素词"。我们该怎样理解"对话"?我们在课堂上和学生呈现的对话样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对话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说实在的,前几年,自己也经常用这个"语词",但并没有好好理解"对话"的真正含义,感觉很时髦,与课改俱进嘛。我相信,大多老师也一定和我一样,只要看到一个课改标记的"语词",二话不说,就"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9.
宋旋 《内蒙古教育》2009,(14):18-19
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既可以是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劳动不是必然具有教育作用,真正的劳动教育总是与学生的快乐联系在一起,这种快乐之所以产生,主要来源于劳动的创造性。“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乐趣“是任何其他欢乐都无法比拟的,这种快乐没有美的感觉是不可思议的,不过这里的美并不只在于孩子有所获,而首先在于他在创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2005,(3):20-24,35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在所有不同方面有差异的和谐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情感文明”我们应该坚守教育具有道德性这种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