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才能使学生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阅读快乐,快乐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教师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消除“恐惧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做阅读题普遍有一种恐惧心理:害怕原文难理解,害怕自己做不了……诸如此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的懒惰心理作怪,他们大多数喜欢做比较直观的题,做阅读题要阅读比较长的文章,而后再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太麻烦。要消除学生这种恐惧心理,我认为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相似文献   

3.
要使学生的阅读热情保持下去,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阅读活动,使学生不仅爱读、会读,而且读得积极主动,从而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转变的目标,激发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入乐之着”,小学生年龄小,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兴趣是阅读的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相反,如果学生无阅读的兴趣,不认真地阅读,再好的佳作精品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拓宽阅读范围,扩大阅读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教学古诗,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古诗,采用“读通、读懂、读精、读会、会读”的“五读法”,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二是学生课外自读古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6.
薛娟  孔德峰 《课外阅读》2011,(10):167-167
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比例日益增多。但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阅读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我认为,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并采取科学灵活的方法让学生“想读”、“会读”并且“爱读”,才是解决英语阅读困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作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让其“读”有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则应使学生懂得阅读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其次,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指导;再次,指导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及时纠错纠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伟叶 《中学文科》2007,(10):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下面想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理论依据 (一)活动心理学“从动机走向目的(motive to obiective)”的规律 感悟式英语阅读教学依据“从动机走向目的”这一心理学规律,确定阅读对象,安排阅读训练步骤,把英语教学变成一项真正由动机支配的活动。阅读训练方法采取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活动心理学“从动机走向目的”的规律,是英语阅读训练的主要策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栏目,是学生从依赖性阅读向自主性阅读过渡的桥梁。“和大人一起读”可以是师生合作阅读,也可以是亲子合作阅读。教学这一栏目时,教师要考虑第一学段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和大人共读的过程中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堂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以引导阅读为主线,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效的阅读技巧为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学生读”为“学生乐读”,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导得巧妙,让学生学得轻松,乐于阅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书的积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自主阅读,自由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保持恒久的阅读动力。如何创设积极的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本人结合这几年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历少,对字词理解较差,这对学习语文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课外阅读的功效比课内阅读的功效高,教师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禁锢学生的阅读爱好,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知识讲解,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这样才能步入阅读的世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灵活,知识面得到拓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慢慢使其在阅读上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滕秀平 《农村教育》2006,(12):56-5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朽,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想扩大阅读面.读整本的书,就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现实中很多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却不感兴趣,不愿意读书.却把有限的一点时间花在电视上、网络上。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在多年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一以贯之的主线,是教学活动的“绝对力量”。“听”以“读”为伴,“说”以“读”为源,“写”以“读”为基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对学生进行从“学会”到“会学”的培养,就应从“读”开始,将“读”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很多方法。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轻重、抑扬、急缓的变化,读出感情,读出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领悟丰富的言语意义,感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点出现了偏移。文章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例,提出“整本书阅读”要聚焦阅读方法这一重点。文章从“要会精读,更要会跳读”“要会圈点,更要会批注”“要会读一整本书,更要会读一类书”三个方面来论述,让学生聚焦这些正确的阅读方法,建构个人“整本书阅读”经验,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化。  相似文献   

20.
于晓华 《甘肃教育》2001,(12):22-22
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1.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狼和小羊》,我先板书“狼”,再板书“小羊”,并在“狼”与“小羊”中间写一“和”字后设疑:“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一下引起了学生兴趣。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讨论,都非常积极。2.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如教《小蝌蚪找妈妈》,学生在读课文时发现小蝌蚪遇上乌龟妈妈和鲤鱼妈妈时所表现的动作不一样,分别是“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