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教育研究者和一线工作的教师都要仔细分析课程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课程文化的涵义,正视课程文化的缺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建新的学校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冰 《山东教育》2007,(1):38-39
课程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一种使命,即承载文化、传递文化。课程因文化传承的需要而兴起,其内容、形式来自文化,可以说没有文化便没有课程。引用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的一句话就是:“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文化品性,并为课程设定了基本的逻辑规则与范畴来源,抛开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课程环境中的文化因素是个不可忽视的角色。而今,这一文化因素或多或少成了课程改革的阻隔。主要源自二者之间的张力过大,具体表现为:(1)文化过于保守且位势过大,妨碍着课改的顺利推进;(2)课改过于脱离当前的本土文化,失去了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文化阻隔:源于课程改革与文化之间的张力过大 课程改革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它一方面要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会反作用于社会文化。相比较而言,课程改革对文化环境的依赖性大于它对文化的反作用,这是因为,“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文化品性,并为课程设定了基本的逻辑规则与范畴来源,抛开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的展开势必拉动学校文化的变革,促使学校文化转型,而学校文化转型关涉课程改革的发展前程;学校文化的转型涵盖学校主体文化、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的转型。本文意在探寻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为新课程的生长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5.
徐浩 《英语广场》2023,(7):133-136
高校外语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出发,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翻译课程教学要求,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挖掘本土优势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点,使本土文化资源成为中国文化课程的补充,实现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对中国文化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结合课程基本要求、教学目标与人才能力培养要求,探索豫中本土文化在该课程中的融合教学。  相似文献   

6.
和重要目标,日益成为当代的学术热点之一。那么,何谓课程文化?其实质是什么?尽管有学者曾作过阐释和界定,但仍有深入研讨的必要。这是由于课程文化研究既是特定文化研究的成果引入课程论领域,又是从课程的角度来分析文化,所以,课程文化研究既可能过于简化(如简化为课程意识形态或课程观念形态),也可能过于泛化(如把一切文化现象和活动都与课程牵涉起来),其问题的症结在于“课程”具有多种含义,“文化”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日益呈现多元文化的趋势,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同时引发了人们对现行教育的一元文化课程的批判与反思,多元文化课程就是在批判一元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呼之欲出的。20世纪末以来,整个世界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在学前教育的学术领域也不例外。然而,多元文化课程也受到了诸多的诘难,如何解决多元文化课程自身的难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隐性课程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与教育相伴相生,二者关系集中体现在文化与课程的关系之中。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隐性课程,可以说也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对此,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隐性课程与文化的关系,阐释了隐性课程作为一种隐型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陈慧 《上海教育》2007,(4A):31-3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课程文化研究在近几年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课程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载体,它对社会文化嬗变的亦步亦趋,被逐步赋予了文化传承工具的角色。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和我国社会转型期所表现出的地域文化、社区文化、阶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课程文化如何作出回应和调整?通过对课程文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比照,将更加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文化的实质,并找到研究和发展课程文化的新视角。同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幼儿园的课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南 《学前教育》2006,(11):3-4
幼儿园课程文化有两方面的涵义:幼儿园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以及课程所体现的幼儿群体的文化。俄罗斯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将自然和社会巧妙地融进日常教学,为孩子营造了很好的文化环境,其课程文化特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变革,当然这种课程文化不仅仅是教材文本承载的文化,更包括由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整体文化意蕴的重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大量的西方课程理念移植过来,这些概念、术语、理论都是在西方文化与语境中产生的,一旦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必然与中国文化产生激烈碰撞,对于长期浸染于中国文化中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课程文化观把课程当做文化传承的工具,失去了课程作为文化本质的内涵,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同时也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新的课程文化观,在新课程改革中通过对现有课程文化的局限性的突破,探索新的课程文化模式,使旧课程文化形态向新的课程文化形态转换。重建新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向瑞吉欧课程学习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适应性产物,课程的价值以其文化适宜性为前提。幼教课程应充分考虑所处文化的支持与制约作用,并发挥文化传承与文化选择功能。幼教课程应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尊重各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及教师和家长等文化主体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自主地位,建构适应我国社会文化的幼教课程。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它包括学校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校园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及教师文化等等学校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创新过程中的课程实践范式,它以文化为内核,用专题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策略在于:基于教材,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基于即时情境,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基于地方文化,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现状的个案调查,发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还停留在浅层面,学校课程尚未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不力,致使学生对民族义化疏于了解。就此认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应从观念层面、政策层面、支持系统及实践层面等方面进行,以推进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法上的变革,而是由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牵动出来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的改革,其实质是一场学校文化变革的过程。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推进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在南安课改实验区,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校文化在逐步重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及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多元文化课程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我国来讲,在开发多元文化课程时要考虑内容设置、地方课程、双语教育以及教师素养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应得公平观下课程公平强调基础性课程、个性化课程、补偿性课程的结合。课程公平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作为课程资源是影响课程公平的重要维度,学校文化是把双刃剑,既能推动又能阻碍课程公平,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文化影响直接反映课程公平的程度。建设学校文化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课程公平,应加强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力和执行力,提供基础性课程支持;提高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个性化课程支持;扶持区域内薄弱学校,提供补偿性课程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