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引介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近代报刊成为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的最早传播工具,其地位和作用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尤其是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生,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相结合的新篇章。文章从文化、主体、教训和道路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辛亥革命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实际的结合,并对这一历史史实进行述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更加彰显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业余宣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辛亥革命前,讲习会派和新世纪社的无政府主义者都积极地宣传过马克思主义.讲习会派介绍了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却公开表示不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反对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新世纪社成员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赞同暴力革命,分析了社会主义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区别,却极力混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作为无政府主义的经济主张来宣传的.尽管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但他们的宣传还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早期传播的主要时间.在传播过程中,不同国家、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之进行了本土化,出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之争,导致本土化程度不同,最终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民族的适应力、亲和力、解释力和指导力的差异.因此,应该重新审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汲取经验与教训,以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适应力、亲和力、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5.
刘国强 《天中学刊》2010,25(4):96-100
以武昌起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民族解放、民主走向、经济振兴的新纪元,它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观念、世俗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为中国人的解放和独立扫除了障碍,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鲜活的经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作为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发展顶点,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迫使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寻找新的在华代理人;鼓舞了亚洲各国人民,推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日益成熟,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不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而且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上舞台,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及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及团体的出现、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大量翻译和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形成,有力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是一代又一代先进中国人努力探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农业发达,近代工商业发展也很快,交通便利,军事地理位置重要;民风开放,革命思想在此发展迅速,被认为是辛亥革命的发祥地之一,在辛亥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中国的传播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途径上,不断创新,走一切可行之路,尤其是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在方法上,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融合,各施其力,各展其长,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在内容上,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传播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就要认真研究时代发展和广大群众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使之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从党的一大到以后陆续召开的共五次党代表大会,陈独秀都是不可代替的领袖角色。他主编《新青年》,宣传革命主张,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从中国实际出发,领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理解和运用,具有东方特色、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迄今已近百年。新民主主义时期党以坚定的信仰、百折不挠的精神,就地取材、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创了一系列适应于战争年代的组织传播的模式和手段,是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有效运用革命胜利的局势,在复杂的环境下,通过全方位的传播,推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运动蓬勃展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成为人民群众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的波折中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走出教条、走出盲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内容,运用大众传媒多角度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重要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开传播,在实践中淬炼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有信仰的人传播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受众理念,高度重视主流媒体的传播作用,积极开发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功能,以中国故事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载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传播主体的信仰性和组织性、传播客体的群众性和自觉性、传播内容的创新性和选择性、传播路径的多元性和权威性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传播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俄两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特点的对比性历史研究,可以揭示出中、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准备的若干特点,并进而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的历史经验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本文认为: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前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三个标准,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传播、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出现;并据此分析了所谓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论断,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和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信息价值度,不断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受众选择性接受的特征,创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网络环境,是网络条件下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策必然在目标和内容上发生一定的扩展和迁移.  相似文献   

18.
新民学会与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新民学会最突出的历史功绩之一。新民学会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湖南党组织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由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经典著作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论坛在中共中央编译局召开。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魏海生,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利群,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与马克思主义传播领域的3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会议,并就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载体和路径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方面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介绍并研究了毛泽东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对辛亥革命的阐释,认为这是毛泽东思想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时期的观点正是对早期共产党人辛亥革命观的扬弃。这一扬弃,不仅反映了毛泽东辛亥革命观的渊源流变及背后蕴含的时代背景,见证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探索中的突出贡献,亦充分验证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