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小 学生处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也同样体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数学思维形式及其特征性质。 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 的真谛与价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重视学生问 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要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联系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景,参与实践活动,解决生活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田虹 《考试周刊》2014,(16):83-83
传统的计算教学缺乏实践性,导致课堂没有乐趣、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需要对数学计算教学加以改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让数学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介绍一些增强计算教学效果的方法,希望有助于计算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是数学学习的宗旨.数学教师要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的味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习惯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彭振东 《考试周刊》2010,(23):71-72
数学足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数学的内涵包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学习用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信息,进行数学交流;构造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应通过理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欣赏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数学文化让人感受到数学的美,让人体会到数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让人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然而,现在的数学文化却淹没在应试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为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以达到数学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和谐统一,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一、让书本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新课标的课程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如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图形中的“动点问题”讲解的过程中,需要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来自于学习的乐趣,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跟上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节奏.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图形运动中,“化动为静,由静变动”的教学思维,希望借此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数学知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文章首先概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价值,然后结合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原则,探索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研的主趋势.本文探讨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数学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这一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二重积分的概念及其应用是积分学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概念教学中不妨使用建模教学法,把数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教学修养,又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本文以二重积分为例,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讲解,让学生看到了概念来源于实际的过程,又让学生感受到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妙处。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进行数学教学构型建模,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学工作与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建模成为数学相关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数学信息,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当前学生有繁重的学业负担,使数学教学变成套公式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数学产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密切联系生活组织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职高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数学书中的理论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来引入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要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进行讲解和分析,使数学知识通俗易懂;还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课程学习的背景下,加强数学建模意识,开展各种课型的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其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包含了许多数学教学建模的方法,如函数关系式、导数法、微分方程法、多变量积分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二年级乘法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有效地实现乘法教学,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快速计算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乘法教学的多样化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乘法的乐趣和价值,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数学知识虽是比较抽象的,却源自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从激发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入手,提高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效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班级内更多的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锻炼和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阶段,教师要发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创设可操作性强的问题情境,借此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深度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借此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此外,教师还需要将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进行生活化处理,借此提高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有效满足双减教育政策对于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