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数学作业的效率不理想,教师时常将课后练习或习题随便选择几题给学生做,只关注到课后作业的练习、巩固作用,而很少注意到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乃至人格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导致作业量大而不精,老师叫苦,学生叫累.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通过练习,也许可以教给儿童某种知识,但这种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而皮亚杰明确提出了“学习是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郑毓信教授也曾明确指出“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练习和习题,  相似文献   

2.
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目前,有的教师在布置化学作业时出现了一些偏差,例注意练习的“变化”忽略练习的“同一”,对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的关系处理不当;……等等。为此,本文拟对化学作业的布置谈几个重要的原则。 一、客观性习题与论文式习题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问题等多种层次。”我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对如何布置数学作业这一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与一定训练的同时,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表现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知识,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部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因而传统的“题海战术”也被叫停.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的作业布置必须改变策略,要重视习题的精度和针对性.文章从“双减”的内涵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作业的布置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陈颂华 《广西教育》2013,(37):33-34
数学学习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反复练习并且精讲的习题学生在再次遇到时“涛声依旧”,这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呢?是因为教师讲解的“浮光掠影”,还是因为学生的“油盐不进”?是因为学生练习时的心不在焉,还是因为听讲时的一知半解?深究其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6.
练习是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应追求质量,务必在“优化”上着力,让学生对练习感兴趣,学得轻松有效。设置在课内限时完成的练习题。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课内)完成。这样,既可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根据遗忘规律设置。在讲完一节课时,教师就针对上课的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得以巩固所学内容。在上完第二节课时,教师除了布置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习题,还要适当布置与上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或从新角度布置用今天所学知识解答上节…  相似文献   

7.
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功不可没。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课课有练习,而且还有专设的练习课。可是对于教材的习题,多数教师光重视例题的教学,却不屑于研究教材习题,有时仅仅把教材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缺少对习题深度的挖掘以及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整合,使得习题功能弱化,教材意图不能凸显。  相似文献   

8.
1.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上完一堂数学课,我们教师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  相似文献   

9.
郭青峰 《考试周刊》2012,(66):61-62
一、当前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作业(问题)提出单向.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新课标》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和尊重个体差异。”然而数学作业中,题目大都是课本(或同步练习)提供的,很多老师采用“拿来主义”策略,仅从教科书或练习册中随便挑选部分,就让学生去做,而学生必须被动接受。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从而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08,(1):115-116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通过批改,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布置习题时,采用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和购买的课外教辅书。全班所有的学生作业是统一的习题、统一的数量、统一的格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l发现,由于长期受传统作业模式的束缚,学生的数学作业还未完全走出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①作业布置随意,缺乏指导性,教师随意翻开书本或练习册布置几道题,无思考价值的练习,学生只是应付式完成,有的不求甚解;②作业形式单调,学生作业以做、抄、写、背为主,机械重复课本上的习题,作业内容乏味重复,致使学生态度消极,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手段。”因此,习题教学对于深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形成智能结构具有十分重婴的作用。那么.如何去挖掘习题教学的潜力.发挥习题教学的功能.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将是摆在各位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研究及实践表明,影响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一是机械、重复的练习,或纯粹概念的记忆。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往往是被动的,所以也常常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二是作业量。不同的学生,感觉“课业负担”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因材布置作业”,  相似文献   

14.
“减负”并非彻底摒弃课外作业。什么样形式的课外作业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极受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学要有创新,得益于教有创意。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课外作业新路子,通过自编习题、自择练习、不定时收交作业,更新作业形式,焕发课外作业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人。 一、自编习题——给学生作业的“自主权”。 传统教学中,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疲于消极被动应付,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为此,让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自编习题,即围绕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践,尝试编拟习题,发挥个体智慧。并比一  相似文献   

15.
习题是学生获取、巩固和应用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效地组织学生练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练习过程,既是内化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传统的练习方式.或是敦帅机械地指定一些课后习题,或是编拟一些基础性练习.让学生统一训练。而且,教师编拟的习题大多局限于“课堂讲授的知识”和“课外单一的习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很重要.但在实践巾笔者看到大多数学生对预习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到位,预习常常流于应付,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出在教师的引导上。很多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要求不清晰,方法指导空泛,作业布置练习化,造成学生预习主动性、积极性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本中的练习、习题和复习题是落实“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依据,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三组教学反馈和智力训练的重要资料。因此,有效处理习题就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目前,有不少教师对习题的意义及其作用不尽理解,仍沿用“讲完课就随意布置一大堆作业”这一传统处理办法,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教师也被困在作业堆中。既阻碍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又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处理习题,是我多年教学中一直思考的一个教学课题,本人现结合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业教学,过多地重视了习题的量的训练,追求所谓的“熟能生巧”。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何让学生的作业练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作业充满隋趣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却关注的并不多。长期以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何宝群 《辽宁教育》2009,(11):46-47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普遍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对课堂教学中的习题编拟改革的关注度则低了许多.不少习题还是老面孔,学生解答起来毫无兴趣。另外教师对教材中提供的习题的处理也显得浅显、机械,未能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发挥它们应有的教学价值。低效的练习,重复的习题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出现。如何通过编拟“高价值”的习题有效地理顺“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新理念下的数学习题编拟,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凸显”。  相似文献   

20.
郭建华 《新疆教育》2013,(9X):115-115
数学作业布置不在“多”,而在“好”。教师布置适当、适量有效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作业的布置和检查环节,努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创新的办法,使适量的作业练习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潜能。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