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滢 《考试周刊》2012,(54):161-163
本文从我国高校工科、文科发展史角度分析了目前文科高校内的工科专业所面临的困境.比如文科院校内工科专业的特色不鲜明、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需求不对等、师资队伍配置有待加强等,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差异化办学、打造精品工科专业、文工融合、创造特色专业等对策.为文科高校内工科专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的文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造。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文科的改造和工科高校发展文科的问题:一、社会转型与传统文科改造;二、工科高校必须发展文科;三、工科高校发展新文科与传统文科改造。  相似文献   

3.
从学院工会获悉,由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于2012年7月9日-10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全省24所本科高校的56名青年教师分别参加了文科、理科、工科三个学科的省级教学竞赛.我校中文系教师陈赞琴获文科组二等奖,生物工程系教师吴明霞获理科组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就业创业工作水平,通过对工科院校文科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的调研分析,从拓宽渠道、营造氛围、增强指导、加强援助、推动实践等方面探索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机制,全面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为切实增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工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工科教育培养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工程人才。工科是知识的类别,工程是物质世界的存在物,工程是工科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工科与科学技术是不同类别的知识范畴,具有交叉融合的特性。工科与文科属于不同门类的知识,但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工科教育与工程教育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工科教育必有技术教育,二者相伴相生。工科教育和文科教育有各自不同的教育逻辑,加强工文融合是造就新工科和新文科人才的重要路径。高校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实现工科教育与工程教育一体化,建构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工科教育体系。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高校、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建立稳定而富有质量的合作教育体制机制,保证工科教育对工程实践教学的要求。"新工科"建设的落脚点在人才培养,它虽然由政府强势发动,但高校应发挥关键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科高校发展文科的初步设想刘怡玫,吕乃基50年代初院系调整后,文科,如中文、哲学、历史、经济、法律等被认为是综合性大学的一部分,工科高校大致只有马列教研室。这种配置在某种意义上繁荣了文科,并为理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但却给工科的全面发展带来不利影...  相似文献   

7.
张小华  朱晓燕 《文教资料》2008,(33):211-212
对工科大学生加强文科教育,是由高校应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任务决定的.论述了工科院校开展文科教学的重要性、工科院校开展文科教学的方法,指出工科院校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建设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应对新文科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根基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积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跨领域融合、推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与科技互动发展等路径在新文科背景下开展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将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新文科建设理念紧密结合,全面优化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使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更适应现阶段音乐教育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确保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工科优势高校的法学教育在新文科建设中面临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创新、课程设置改革艰难以及实践化教学手段受限等挑战。工科优势高校应在彰显学校优势资源、创新多元化培养评价体系、优化专业课程布局和提升实践环节质量四个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以石化为背景的工科高校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实力薄弱、发展缓慢、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应明确发展思路,彰显石化特色,发挥学科和地方经济发展优势,不断推进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走出一条既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单科学院,又不同于纯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也日益增多,文科与工科也出现了融合、渗透。实践动手能力差是我国高校文科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基于文科生与工科生实习特点的不同,探索出一条适于文科生钳工实习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应用型大学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要根据文科生的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钳工实习课程,提高文科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证券、房地产为代表的泡沫经济高速发展。文科专业报考迅速升温,即便是就业已经明显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学生的报考的热度还是未减。相反理工科报考热情则急剧下降,高等院校工科毕业生的数量与质量有明显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由于泡沫经济过热导致的工科人才失衡。笔者从高校就业过程中的思考出发。比较中日工科教育发展。提出工科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概念中,文科似乎与实验室是天然绝缘的。相较于理工科而言,由于高校文科实验室在发展及建设方面受重视程度不够,自身教学体系不完善等,使得目前的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没能呈现出和理工农医类实验室那样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跨学科研究的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应运而生,如就《国际战略学》课程思政的“浸润”实践尤其需要新文科实验室的系统案例承载。本文结合G大学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明确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目标、做好文科实验室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三变”“四改”“五提”优化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以期推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提升文科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就业状况,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机制,对提高学校整体就业率,促进高校各个专业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科专业在工科院校专业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获得的就业机会偏少、毕业生缺乏针对性指导是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通过全员参与、搭建平台、系统指导、全程服务、心理辅导等有效措施,全面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能够切实增强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也谈工科院校发展文科──兼与刘怡玫、吕乃基先生商榷姚国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上登载的刘恰玫、吕乃基二位先生的文章《工科高校发展文科的初步设想》,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工科高校如何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及工程教育中如何实现工文渗透、...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为国家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工科院校发展文科,可能面临缺乏学术渊源、师资不足、与综合性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挑战。文章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分析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提出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将金融工程专业与该校的船舶、海洋、蚕桑等专业特色相结合,打造“国内有特色、省内有亮点”的“江科大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眼于新建地方工科院校文科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当前文科发展的热点领域和成功的文科办学模式的分析及对比,提出积极利用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背景的优势,关注新行业、新工程技术所带来的学科热点和空白项目,大力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以此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文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都是实行统一指导,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女大学生的特殊性,尤其是工科专业女大学生的特殊性,较少注意到工科专业女生与工科专业男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工科专业女生与文科专业女生也存在较大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使我们在开展生涯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对她们实行差别补偿指导,以契合工科专业女大学生生涯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这次文科工作会议,总结了我院八年来发展和建设文科的经验,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信心,制定了我院文科发展的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院文科建设坚持改革,稳步发展,着重提高的方向。有条件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要不要向理科、工科、文科、管理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华中工学院应不应该创办文科,确实在我院曾经有少数同志有不同看法,认识是不统一的。但是,经过八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坚持的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这样一条办学路子是走得对的。  相似文献   

20.
淡化传统文理工学科观念 促进人文与自然科学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类就要迈入21世纪门槛的今天,我们发现,作为横断科学的数学几乎己经渗诱到所有的科学领域,使其向着高度数学化方向发展,从横向把科学连为一个整体;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使二者呈现一体化的倾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超门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正在向着深度和广度进军。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已经露出的许多端倪预示:划分传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科”、“理科’与“工科”的“柏林墙”正在开始坍塌。显然,如果我们高校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和专业的观念与内涵,仍按传统的“文科”、“理科”与“工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