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裴子野文人集团在齐梁文坛上的存在时间和每个成员的出仕经历、任职情况有很大的关系,而"连职禁中"则更是集团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他们的结交可能.据史料推测,其存在时间大致应该是在天监七年(508)到梁大同二年(536)萧纲创作<与湘东王书>之间.在天监七年左右产生,天监七年到天监十七年是其发展壮大并开始走向鼎盛的时期,而在普通、大通年间走到鼎盛,中大通二年开始衰落.大概于大同年间渐渐消失,文坛被以萧纲为代表的新变派所占据.  相似文献   

2.
裴子野集团作为一个集团共同进行的文学活动很少,主要是私人的文学聚会,相互展现才华与学识,并无固定的场所.与皇室集团的熙熙攘攘相比,他们显得安静得多.他们的活动有三种形式:师友间的策事和坟籍讨论;朋友之间的诗赋往来;独自闭门创作.而且舍人身份的特殊性让裴子野他们得到皇帝恩宠的同时,又给予他们文学活动的自由和"真名士白风流"独立行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裴子野集团作为一个崇古的集团,他们的创作与其尚质的文学主张相一致。裴子野集团现存的诗文作品虽不多,却能追随汉魏风骨,以质朴典雅的风格别具一格。这主要与他们不事雕琢、用语古朴、以理见长的创作特点有关。裴子野等人的创作喜用古体,形式多样,有别于梁代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河东“史学三裴”之一的裴子野著成了“叙事评论多善”的编年体史书《宋略》,这与其家学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研究揭示出裴氏家学对子野成就《宋略》的作用,可窥魏晋南北朝家学发展之一端。  相似文献   

5.
裴子野的复古文学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儒学复兴的时代环境,梁武帝尚古的文化追求,为古体派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氛围;家庭环境的熏陶,使裴子野成为一个地道的儒者;家传的史学修养使裴子野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最早地意识到永明文风的弊端所在;中书通事舍人的职位,给裴子野实践其文学观提供了一个舞台。另外,裴子野的次等土族地位使他能批判地审视文坛主流风尚,裴子野本人具有的不从流俗的品格、勇于实践的品格都促成了在其文学观指导下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6.
裴子野在齐梁文学史上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在追求“新变”,讲究“吟咏情性”的南朝,他高举“复古”大旗,重提“劝美惩恶”的诗教功能,以史家发展的观点来评价齐梁文学,对五、四言诗的发展与文笔的演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在看到其复古思想存在局限性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他在当时文坛的拨乱之功。  相似文献   

7.
胡献忠 《天中学刊》1998,13(6):45-48
齐梁时期,浮泛靡丽的文风充斥文坛。裴子野从文学的功能角度出发,以儒家持教为武器,对新变派的诗文和理论大加挞伐。刘勰在批评新变派抛弃古代经典中优良传统的同时,肯定了文章要具有“缛采”和“吟咏情性”。刘、裴理论的异同,对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朝诗论并没完全偏离于儒家诗教,仍不乏有坚持儒家正统观念的诗论家,如萧统、刘勰、裴子野、钟嵘、挚虞等。他们在自己的诗论著作中不仅力倡诗歌向文学的政治、伦理教化和道德内涵回归,而且以此为武器反对南朝绮靡诗风,反对纵情,反对过份华艳和浮野。南朝诗论还发展了儒家诗教说对诗歌自身规律的认识,重视诗歌本身抒情言志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研究了北宋后期苏门人集团的形成过程,苏轼在苏门人集团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包括苏轼的性格、学观念、学使命感对苏门人集团形成的影响;对古今人所认定.的苏门人士名单进行了甄别和全面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北宋后期大多数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几乎都囊括在苏门人集团中。  相似文献   

10.
南齐永明年间的竟陵文人集团对中古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与它总体上的趋俗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是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的生活风格和精神风貌,是幼儿园教师群体共享的文化形态,包括思想体系、价值体系与行为体系三个方面.厘清幼儿园教师群体文化的构成,有利于认清幼儿园教师群体,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支持,进而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陪读>从当今社会的教育热点切入,人物鲜明,环境典型,细节真实,启人深思,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但线索有条不紊,结构安排巧妙;语言平实易懂又耐人寻味,呈现出叙述语言非诗意化、人物语言差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革命历史题材学创作激烈嬗变,其契因何在?本从社会-化背景,学批评-学思潮,创作主体深层化心理结构--思维机制等方面,对其嬗变发展的复杂契机成因进行了析比照考辨,揭示出革命历史题材学创作嬗发展的表层与深层、偶然和必然因素及其正负效应等。  相似文献   

14.
15.
阿来的长篇小说《空山》(三部曲),展现了在现代民族国家与市场的建构中,边缘族群的生活是如何被组织与安排的,作者分别从行政权力、经济资源、司法、宗教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想象,展现了藏区在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命运沉浮与历史变迁,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和社会价值.但同时,阿来自身不清晰的民族身份文化认同与普世价值观,又致使这种想象只能是不完全的,难以全面和深入的.  相似文献   

16.
裴度《寄李翱书》一文的写作时间一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作于其早年,另一种以为作于晚年。从李翱的作品及生平以及裴度的生平事迹等方面看,裴度《寄李翱书》的写作时间,应在贞元末年。明确此文的写作时间,对于正确理解裴度对古文运动的态度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的视角上看,彝族传统经籍诗歌多而散文少,五言诗体多而杂言诗体少,有认识、教育、审美等功能;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看,还有治病、禳灾、慰灵与安人的功能与作用。彝族传统经籍创制者、传承者和使用者往往身份合一,经常是诵而不读、听而不看,有的经籍在使用时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8.
分化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化,这是广义文学理论学科发展的特点,广义文学理论课程群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科发展的这一特点,课程群研究无论对科研还是教学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