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丁玲,这位驰名中外而又历经磨难的女作家,以其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胆识和高超的手笔,为我们奉献了一系列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其中有一个纯朴而又非同一般的村姑,她虽然还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却与作者一样,曾一度蒙冤含垢,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到了不少非议。她,便是丁玲早期作品《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丁玲早期的思想,在丁玲的早期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由于时代,政治和个人等诸多原因,丁玲在“左联”的旗帜下,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丁玲因此而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拘禁.1936年,在多方努力之下,丁玲离开魔窟几经辗转来到陕北.到达陕北之后,丁玲以她获得新生的亢奋激情,投入到中国革命运动之中.丁玲通过她自身的实践,继续探寻着知识女性的人生之路.她以作家的敏感和多思,将从全国各地来到解放区的知识女性的心灵嬗变,通过文学作品真实而深刻地表现出来.小说《在医院中》就是这方面的例子。1941年11月,丁玲在《谷雨》第1期上发表了小说《在医院中时》,后来在1942年8月《文艺阵地》…  相似文献   

3.
<正> 丁玲早期的创作,指的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年前后的作品。从发轫的《梦珂》、《莉菲女士的日记》到《自杀日记》的集成,忠实而又形象地记录了早期丁玲在苦闷、迷惘、徘徊之中奋起追求但又陷入困顿的思想流程。 “梦珂”、“莎菲”甚至“阿毛”、“阿英”是丁玲情绪、直感的物化实体,是丁玲早期自我意识的外化形象,是她思想流程中的特殊符号。如果说丁玲早期作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她自己的主观情绪和记录了她思想发展轨迹的话,那么研究这些作品,就不能不联系她的个人经历和思  相似文献   

4.
丁玲是一位擅长描写和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丁玲以她独到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塑造了众多活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如塑造的梦珂、莎菲、陆萍、贞贞、陈老太婆、杜晚香等众多女性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于女性意识的全力发掘,形成了丁玲小说最有价值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解放区文学中政治话语压倒一切,以作品热情图解政治和生活成了作家的自觉,丁玲也不例外。但从单一的政治话语角度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必然造成作品的概念化和人物的简单化、类型化。对于个人自由的重视和妇女解放的追求是丁玲的思想核心,从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角度出发反映解放区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阴暗面使她成功地创作了《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但是却为她以后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厄运。丁玲作品中充斥着知识分子个人话语与主流政治话语的交织和互渗,尽管她试图弥合两种话语的冲突,达到一种平衡,但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她是无法走出这种话语的困境的,最后只能压抑自己的个性、适应共性。  相似文献   

6.
丁玲的《在医院中》,陆萍的遭遇表征着作为新政权雏形与象征的解放区,法律、条文上的性别平等并未深入社会机制和妇女的思想意识与日常生活,女性整体上依然处于精神匮乏、价值缺失和无法获得类的存在的生存状态。陆萍的悲剧揭示了将女性解放等同或捆绑于民族国家解放的狭隘和困境,将民族国家解放后妇女解放之路将走向何处的问题揭示了出来,启示新的历史背景下,女性解放应在主体精神和社会文化价值的维度确立女性的主体存在,发展女性独立的个性和丰富的人性,实现女性自由、自觉的类本质。而反观现实,这也正是文本对当下女性解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玲和她的母亲北京第一师范周德耀丁玲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享誉中外的女作家,妇女中的佼佼者。丁玲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不是一个平凡的女性。”(丁玲《魍魉世界》)丁玲走上革命和文学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她母亲的影响。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1...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夜》发表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十日在延安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署名晓菡。这一时期她还陆续写下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0),《在医院中》(1940),《三八节有感》(1942),《风雨中忆萧红》(1942)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夜》所蕴育的真正的价值却鲜少有人谈论,其实,它意义并不亚于其他的作品。本文试图立足于《夜》这一文本,给予进一步认识丁玲及其创作的可能性。在对丁玲的作品研究中,黄子平先生认  相似文献   

9.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一九四○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她在这篇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曾经被侮辱、被损害却始终对生活怀有信心的女性——贞贞的形象。五十年代,在对丁玲所谓的“再批判”中,这篇小说被加上了仇恨解放区,宣传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思想等罪名。在批判具体作品时,批判者们又无一例外地把矛头首先指向了贞贞这个形象,指责贞贞是一个丧失了民族气节,背叛了祖国和人民的“寡廉鲜耻”的女人,是一个恋爱至上主义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认为贞贞的思想和精神状态,是一个恋爱至上主义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变态心理的表现;她的感情不是一个普通中国妇女的感情,而是完全丧失了任何羞耻心  相似文献   

10.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妇女解放之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最同情妇女、关注妇女命运的革命女作家,是在妇女解放之路上走得最远也最伟大的战士.在她的重要作品中塑造了莎菲、陆萍、贞贞等一系列自我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形象,从个性解放到大众革命,积极探索妇女解放之路,为中国妇女从女性到人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丁玲,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启用的笔名很多,其中用得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丁玲”。尽管这一名字在一九二四年就启用了,但以此作为笔名出现于中国文坛,却是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才有的事。继处女作《梦珂》后发表,一九二八年二月又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后者比前者更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震动了国内的整个文艺界。到了四十年代长篇巨著《太阳照在桑乾河上》问世后,丁玲已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了。关于她的这一笔名的含义及其启用的原因,早在一九三三年,茅盾就有过解释:“我们的作家丁玲女士,就是那平民女学的学生。那时候,她不叫丁玲,叫丁冰之;按照中国的习惯,她应该用她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女性书写由个性、情爱转入革命政治无疑是一种历史与艺术的必然,更是女性自我重构的一种努力。但她在政治书写中以“贞贞”方式、“陆萍”方式将自我予以压抑与消解的情境却无疑又是一种令人悲痛欲绝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韦护》是丁玲于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她从个人主义转向革命文学、"向左转"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丁玲在转型期间复杂的思想内涵。长期以来,《韦护》被认为是趋向"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的创作。文章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一作品进行分析,挖掘其中与同类模式的革命文学的不同之处,旨在探寻丁玲在秉持着革命战胜爱情的目的而进行写作时,不自觉地流露出与创作目的不同的性别化立场,借以展现丁玲在完全汇入革命的洪流前,她从创作之初坚守的女性立场在时代话语的威压下所进行的挣扎与求存。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八年,继小说《梦珂》之后,丁玲的第二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给丁玲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奠定了她文学道路的基础.但是,伴随着丁玲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和文学生涯,这篇作品也历尽沧桑,经受了许多连作者也始料不及的褒贬毁誉,而争议最多的还是关于莎菲形象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这一问题,文学评论界众说纷纭.在此,我们想仅就莎菲的性格、思想状况及她的爱情观等方面探讨一下这一艺术形象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作品中,从梦珂、莎菲、阿毛到美琳、陆萍、贞贞、黑妮再到杜晚香,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其问体现了丁玲创作中女性主体意识与政治意识的对抗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杜晚香》是丁玲创作“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重要实践成果之一,只是在“新人”逐渐为“英雄”所取代的历史背景下,丁玲的创作思想也受到了影响,使得笔下的杜晚香显露出被“提纯复壮”的痕迹,且具有构成“女英雄”形象的一些特质,《杜晚香》的文本因此出现了明显的缺憾。而丁玲对作品“散文”属性的坚持,使杜晚香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神化”的“英雄”,基本保持着她的“新人”面貌。  相似文献   

17.
《湘江文艺》第九期发表杨桂欣同志题为《丁玲——经得起苦难和委屈的人》的文章,介绍了丁玲同志坎坷的一生。丁玲同志1904年生于湖南临澧县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四岁丧父。她从小就投身于革命,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同陈独秀、李达、瞿秋白等著名共产党人开始接触。1930年她和爱人胡也频一起加入左联,1932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并查封和禁售她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一生总有几个关键时期、关键人物,影响其前途与命运。上海时期的前后经历,对丁玲的思想发展与创作实践至关重要。向警予、瞿秋白、茅盾、冯雪峰等共产党人,是她先后结识的关键人物,促进了她的思想衍变。丁玲所处的上海时期,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指她于1922年至1924年先后在上海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学习;后期是指她于1928年从北京重返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并参与左翼文学运动。正是在后期,丁玲参加了左联和党组织,发生了思想质变,也在创作上获得丰收。上海时期的几年生活,在丁玲的一生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全面地论述和评价了丁玲晚年的思想和创作:丁玲思想上的战士的本色;以《杜晚香》,《在严寒的日子里》和《风雪人间》,《魍魉世界》,《访美散记》为代表的小说和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并对作者所认为的丁玲晚年的思想和创作未能得到应有的,充分的评价提出个人的分析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杰出的女作家丁玲的创作生活至今已五十多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她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个名扬世界的中国现代女作家。探究其因,她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对她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就丁玲创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及其作品的影响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